机构库影响下的图书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机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机构库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概念,随着DSpace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项目的启动,机构库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作为顺应知识共享潮流的知识库,机构库基于开放理念、以学术机构为中心,搜集、组织、存储学术机构相关数字知识资源,并将其中绝大部分资源对任何网络免费开放[1],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加快了知识传播速度,扩大了学术交流范围,因而得到了学术机构领导、图书馆界以及科研人员的广泛支持。从2002年开始,国外机构库开始蓬勃发展,2005年5月,在美国网络信息联盟等机构的领导下,对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3个国家机构库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报告指出,机构库作为大学机构基础设施已经被广泛地建立起来,并且随着技术的成熟、服务的完善,机构库将在不久的未来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2]。
1 机构库对图书馆的影响
1.1 机构库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
近年来出现的“期刊危机”让以提供信息服务、维护知识自由为己任的图书馆界一筹莫展,虽然图书馆曾尝试馆际互借、远程文献传递等方式来缓解经费短缺的压力,但因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囊中羞涩的图书馆不得不逐年减少学术期刊的订购。而机构库的出现,无疑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它通过开放的存取机制建立与其它机构库之间的互操作关系,通过标准化的元数据描述机制将自身纳入各种检索工具之中,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资源,实现知识资源在更大时空范围内的共享与利用[3]。这样,用户即可绕开出版商而获取资源,科研人员也将逐步收回科学学术交流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出版商将被迫减少在学术交流中的参与度,这有利于减轻期刊出版商的商业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期刊价格上涨的势头,缓解图书馆经费短缺的压力,从而增强图书馆的自主能力,拓宽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并且,机构库是在各成员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库,它在扩大馆藏范围、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提供了跨库式的无缝信息检索功能,这实际上是一站式检索或称联盟检索。这种资源整合的新方式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新的突破点[4]。
1.2 机构库给图书馆提出的挑战
尽管机构库是在图书馆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库,但大多数是由大学及研究机构管理或者开发而成。机构库就如伺一个虚拟的数字空间,将图书馆纳入其体系之中,并朝着全球共享的知识库的方向发展。这无疑给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而其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将进一步削弱图书馆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在传统订购型期刊的出版模式下,上级机构拨款给图书馆,图书馆转手将拨款支付给出版商,并尽可能多地购买各类型的资源以满足科研人员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从而在资金流和信息流中扮演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数据库生产商、信息服务商的崛起,图书馆的地位受到了强烈冲击,人们的信息消费活动逐渐转向了其他的信息服务行业。而机构库的出现则有可能使得这种情况变本加厉。在机构库中,公众可以不受限制地合理利用其中的资源,翻阅图书馆里厚重的印刷本期刊的时代可能将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附带大量链接的电子论文[5]。从图1可以看出,图书馆只是用户获取资源众多渠道中的一条相对较稳定的途径,图书馆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的作用被明显地削弱。虽然目前机构库等还仅仅是传统学术交流体系的补充,图书馆传统的中介作用还是存在的。但随着机构库数量的增多和内容的扩充,它对数字科研的支持能力将不断增强,图书馆也将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正如吴建中教授所说:“……如果认为图书馆没有必要在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话,可以说,靠着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图书馆这一专业似乎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尽头了。”[6]
图1 机构库等影响的学术交流体系简图
2 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机构库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形成规模,使得图书馆不得不思考今后发展的定位问题,图书馆只有采取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使命。
2.1 积极参与,成为机构库建设的领导者
2.1.1 成为机构库的宣传者、促进者
机构库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被各界广泛接受、支持尚需一段时期,但“只有机构库能迅速证明其价值,否则机构的决策者对机构库的信任值和支持度将会降低,而证明机构库价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快促进机构库的普及。”[7]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在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承担着用户培训、教育的任务,因此它与机构成员、用户等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故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主动成为机构库与机构成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大力宣传机构库的意义与作用,号召更多的科研人员响应、加入机构库的建设,促进知识资源的共建共享。具体来说,可在日常的用户培训、文献检索课中介绍有影响力的机构库及其使用方法;帮助科研人员将其研究成果加入相关的机构库中;在图书馆网站上开设专栏,使用户在访问图书馆网站时即可了解到相关知识;积极与有关部门、出版商等协商,扫清机构库发展所面临的法律等方面的障碍,减轻科研人员支持机构库时面临的压力。实际上,国外许多图书馆及相关机构已经采取行动,正在成为机构库的宣传者、促进者。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宣传机构库,该图书馆不仅建立了一个支持机构库的专门网站,还通过召开相关会议、拜访各学院部门领导、在校报上撰文等方式来宣传机构库的作用与意义,寻求各界的支持[8]。而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及其下属的学术出版和资源联合会等是最早开展机构库理论研究的先驱者,它如今还在发挥指导作用;我国50多所高等院校图书馆于2005年7月联合发表《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明确指出图书馆应“建设特色馆藏,开展特色服务。建立一批特色学术机构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9]。正式吹响我国图书馆建设机构库的号角。
2.1.2 成为机构库管理的参与者
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资源的选择,知识内容的组织和管理、资源评价到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等,他们都有着较为专业的操作技术和较为深入的认识。而机构库与图书馆在管理和资源内容方面有相似之处,因此,图书馆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积极参与机构库的建设。首先,图书馆员应根据机构特点、经费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系统软件,目前已有大量不同风格的机构库系统软件可供选择。图书馆员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积累了相关经验,并且长期与机构的各类成员打交道,能更准确地把握机构的特点,因而能较为准确地选择与所属机构相适应的系统软件。其次,信息资源组织一直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图书馆也形成了一整套收集、组织、揭示与管理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流程,这是图书馆相比其他组织的重要优势。故图书馆可以在机构库管理的以下领域有所作为:参与、主持机构库的内容管理,帮助机构库确定产品的收录原则,确定可以收录的产品的范围、种类;制定产品提交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保证机构库中内容的质量;实现机构库的标准化,保证机构库遵循开放的、公共的标准,如OAIS、OAI-PMH等;确定为实现知识资源长期保存而应该采取的技术路线;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鼓励作者提交知识产品,促进产品的合理利用[10]。最后,图书馆应成为机构库系统的评价者,目前各机构库收录的资源内容纷繁芜杂,良莠不齐,并且随着机构库数量的增多,如何评价并推荐优秀的机构库将非常必要。信息资源的评价是图书馆研究的重点,从印刷资源的评价、电子资源评价到数字图书馆的评价等,图书馆掌握了一系列相对成熟的方法,将这些方法移植到机构库的评价之中,并根据机构库用户分散的特点作适当调整将是一个可行方案。
2.2 成为机构库资源的利用者
图书馆不仅要成为机构库建设的参与者、领导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机构库资源的利用者、受益者,促进自身的发展。
2.2.1 利用机构库的系统软件,促进数字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中,有很多思路与机构库不谋而合。比如,图书馆界一直在提倡和实践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而机构库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资源的高度开放与共享,故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可以借鉴机构库先进的技术、理念。现在众多机构库系统软件的源代码都在网络上开放,并且遵循OpenURL、OAI-PMH等一系列开放标准,这就为图书馆利用机构库系统软件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创造了条件。如由弗吉尼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共同开发的Fedora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该系统建立在数字对象和仓库结构基础之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在Fedora基础上,可以建立功能全面的机构库和其他支持互操作的数字图书馆。利用这些开放源软件建立数字图书馆,不仅可以降低数字图书馆的开发成本,节约经费,更重要的是使得数字图书馆能跟上先进技术的发展步伐,并且通过开放、公共的标准实现数字图书馆之间、数字图书馆与机构库等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改变目前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政”的弊病,实现各知识资源系统的无缝链接,在最大范围内实现知识共享。
2.2.2 利用机构库中丰富的知识资源
在图书馆馆藏建设面临巨大挑战的今天,开发、利用免费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弥补图书馆普遍面临的信息资源短缺的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机构库的出现给图书馆补充馆藏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机构库中不仅包含正式出版物,还包含大量内容复杂、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出版迅速但又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的灰色信息资源。具体包括预印本、工作总结、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技术文献、调查报告、教学资源等。这些灰色资源在数字时代对于科研的作用与日俱增,根据NSF的报告,科研人员获取最新信息的途径中,web、预印本与会议论文排在前列。图书馆利用机构库中丰富的灰色信息资源,并与图书馆本身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相结合,即可有效地保证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丰富性、完整性,从而为图书馆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尽量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奠定基础。
2.3 发挥核心竞争力,确立图书馆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图书馆要想在与机构库等新生事物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确立在学术交流中的中心地位,成为“信息社会的心脏”,必须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机构,与数据库生产商和信息服务商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图书馆界应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定位于提供公益性的信息服务,保障知识自由。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3.1 加强资源建设,成为信息资源中心
资源建设是我国各类型图书馆的中心任务之一,经过长期而系统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建设经验、理论、技术和方法,这是图书馆的优势,是成为社会和信息服务业信息资源中心的物质基础[11]。同时,众多图书馆都有选择地收集、组织了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建立了专业的导航库、信息网关、主题网关、垂直门户等(如BUBL Information Service、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学科门户网站),这些都有效地充实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但笔者认为,图书馆还应更加重视以下几类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首先,搜集、组织隐蔽网络资源(Invisible Web),与可见网络相比,隐蔽网络资源无法通过普通搜索引擎获取,但其内容更丰富、专业性更强、更具有学术价值,因而也更受科研人员的欢迎[12]。图书馆应大力挖掘这类资源,建立特色网络收藏,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其次,收集、利用机构库、开放访问期刊等免费资源,如前所述,机构库可很好地补充图书馆的馆藏,开放访问期刊也是如此,目前全世界发行的学术期刊中约有21000种经同行评审的高质量期刊,其中约6%(约1300种)以上现已成为开放访问期刊,在互联网上可以免费访问、获取。因此,图书馆应加大投入力量,收集、整理、整合这些宝贵的资源,而这也应该成为图书馆开拓新的信息服务的生长点。
2.3.2 多管齐下,培养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
图书馆要形成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图书馆员核心能力的支撑,培养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是图书馆确立在学术交流体系中不可替代地位的重要一环。简单来说,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是职业精神与信息能力的结合[13]。职业精神体现的是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的理念,通过这种理念,图书馆员告诉社会图书馆职业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这就要求图书馆平时注重职业精神的教育,以职业伦理规范馆员的行为,将职业精神贯穿于每个馆员的责任制中,体现于每个馆员的实际工作中,体现于图书馆领导的以身作则当中,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一种能被图书馆员普遍认同的共同理念。当然,职业精神作为一种理念,必须与信息能力相结合方可支撑起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故图书馆应大力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使其拥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能更好地意识到信息资源的价值;培养图书馆员超强的信息搜集、处理、分析与服务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沟通能力,使其能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能据此快速、准确、全面地找到相关信息,能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组织,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
2.3.3 探索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
根据用户调查,在数字环境下用户的典型期望是:资料都是全文的,并且可以下载、打印;更快的服务;可获得全天候(24/7)的服务;虚拟参考馆员24小时在线;方便使用的网络资源,允许自助;图书馆员懂得所有学科和所有数据库;所有资源都以数字化形式存在;能联机开展图书馆所有业务[14]。而这也是图书馆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的努力方向。为此,图书馆应大力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切实帮助用户方便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加强用户信息素质,为e-learning提供支持;积极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成效;开展Information Commons提供集成服务,将网络资源、物理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整合起来,实行一站式的服务和对资源、技术和人员的无缝存取。通过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图书馆不仅能够在用户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争取用户的信任与支持,更重要的是,使得各类资源能更加充分地被利用起来,激活信息资源的价值,体现图书馆在学术研究与交流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收稿日期:200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