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大利亚论文,教学内容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澳大利亚为联邦制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以6个州和2个地区为主体,联邦政府行使宏观调控的职能。中小学学制由各州自定,儿童一般满6周岁进入小学,修业年限6~7年;中学修业年限5~6年,其中初中3~4年,高中2年。中学阶段采用核心课程和选修制,州内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但教材由学校教师根据需要选用。
新南威尔士州人口密度高,经济文化发达,它的课程设置在澳大利亚有一定的代表性。50年代以来,新南威尔士州分别于1954年、1965年、1987年颁布实施了三份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一、1954年的地理教学大纲
(一)大纲制定背景 受中学学习委员会委托,在中等教育学校证书考试主考人(CEICE)和学校督学(主考人聘任的试卷评估者)帮助下,毕业证书考试主考人(DELCE)负责制定地理教学大纲、设计和评阅试卷、提供指导材料建议。这一过程除了教育部门的代表参与外,没有教师代表参加。
为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专题类型,主考人调查了很多学校教师。大纲草案交由中学学习委员会审核批准,在送至教师实施之前,大纲内容一直处于保密状态。教育部长解释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教材利润丰厚,一本教科书可以覆盖一学年的教学内容,政府不愿看到出版商在委员会审定大纲之前出版教科书;另一个原因是某些激进的小团体可能对大纲内容提出异议,这通常会推迟大纲的实施,并增加费用,给教师带来压力和疑惑,因为大部分教师关心的只是学生在外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可能性。
(二)大纲内容简介 大纲前言中载有教学目的和教法建议。前言中说:本课程按以下教学目标构建。通过学习,学生应具有:①对地表各种层面的欣赏;②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一些认识;③世界地理环境类型的认知;④本国区域地理知识;⑤在当今国际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
前言接着指出地理的教育价值:学生态度的养成,课程在教育学生享有所在环境及鼓励他们观察其他环境方面的价值,培养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人们所面临的问题。
前言最后提出了一些教法建议,帮助教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乡土研究、案例学习、实地活动和实践活动等主动学习方法,讨论时事的地理背景,判断和解释各种类型的地图。
用以建构教学大纲的概念框架分别基于赫伯森(Herbertson A.J,1905)的自然区(四年级第一学期)和翁斯泰德(Unstead,1916)的地理区(四年级第二学期和五年级)。教学内容以大陆区域地理为主,特别是人们为了谋生而表现出的利用自然和生物环境的方式。先讲非洲和南美洲,这是因为这两洲的区域构型和人类的印记相对比较简单。
1954年毕业证书地理教学大纲(新南威尔士中学学习委员会,1954年)
大陆区域地理
四年级 1.非洲
2.南美洲 第一学期
3.北美洲 第二学期
五年级 4.欧亚大陆 第三学期
5.澳大利亚 第四学期
适当的时候,学习每个大陆的普通系统地理、乡土地理、时事,判读和解释地图。
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更多强调北美洲的矿物资源和能源以及影响制造业区位的因素。五年级,学习欧亚和澳大利亚的城市化以及城镇和城市的功能,并试图用赫伯森的自然区(考虑自然和生物要素为主导因素)和翁斯泰德的地理区(认为人类对景观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以及其他大陆的系统学习协调为区域综合体。
评估学生成绩的方法是传统的短文式考试,不考虑学校年中测试。后者画出分数的分布图形,供主考人对照并对学生最后成绩作出调整,然后送交中学学习委员会。
二、1965年的地理教学大纲
尽管教师没有对区域方法表现出不满,但迫于新南威尔士州改革中学教育原则和结构的政治压力,1965年,新的教学大纲出台。
(一)大纲制定背景 1957年,“温德姆(Wyndham)报告”发表。联邦政府采纳其中的建议,改革中学教育目标,中学前4年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最后2年培养拔尖的学生。高中学习委员会(1965年,中学学习委员会被中学委员会取代)要求通过大纲中的专题实现这些目标。
大纲制定委员会任命了一个由4位大学地理专家、1位师范教师、2位高中地理教师组成的分委员会,来准备大纲草案。为此,分委员会调查了部分教师,邀请他们对前大纲作实证性分析,并提出新课程修订建议。分委员会向大纲委员会提交了包括每个水平的教学内容与试题建议在内的大纲文本。由于新的课程建设蕴含着激进性的变革,整个委员会的会议讨论漫长而又热烈,但最终提交给高中学习委员会的三个大纲先后被采纳和实施。
(二)大纲内容简介 1965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陈述了地理学习对学生普通教育所能作出的贡献,这是自1911年以来,大纲委员会成员首次提出中学教育目标及实施这些目标的途径。第二部分按认识、态度、技能划分教育目标。第三部分提出了课程各个部分(自然地理、社会和经济地理、区域地理)的教学时间建议。
第五、第六年级一、二、三级水平高中证书地理教学大纲(新南威尔士高中学习委员会,1965年)
A部分:自然地理
1.水循环
2.作为风化和塑造动力的水
3.水与世界气候和植被类型
4.水与人类
B部分:社会和经济地理
1.农业地理
2.制造业地理
3.城市地理
C部分:区域地理
综合A部分和B部分讨论的特征,获得澳大利亚或新西兰或其它某个地区的典型区域特征。
地理范围模型强调系统地理而不是区域地理,与被取代的大陆区域大纲中的内容和方法相比,理论和实践的变化是激进性的。为保证新大纲的成功实施,大纲委员会决定通过州内的大学和师范学院地理系、地理学者专业协会、报纸及私立和公立学校来传播课程信息。第五、第六学级3单元和2单元课程高中证书地理教学大纲(新南威尔士高中学习委员会,1973年)
主题1:水循环
1.作为水转换系统的水循环
2.水循环的伴生系统
着重于更广泛的天气或气候系统或水循环陆地界面的自然系统。
主题2:人类组织系统
1.就业和人类组织系统的发展
2.人类生态系统中的生产系统着重于农业系统或制造业系统。
3.城市系统
主题3:相互作用的系统选定地区相互作用系统的综合
1973年,大纲结构有了重大改变。由于教师很难给学生选择恰当的难度水平,因此,高中学习委员会决定,改变基于每个科目三个难度水平的学校课程结构。新的结构按单元系统组织,课程的一个单元相当于每周3课时,每课时40分钟,在外部考试中占50分。地理分为2种,2单元课程每周6课时,3单元课程每周9课时。
11、12年级3单元和2单元课程高中证书地理教学大纲(新南威尔士高中学习委员会,1980年)
主题1:自然系统
1.水循环
1)一般性学习
2)案例学习
2.其他自然系统着重于1)或2)
1)大气系统及其影响
2)陆地系统及其影响
3.生态系统
1)地方区域
2)其他区域
主题2:人文系统
1.第一和第二产业系统着重于1)或2)
1)农业系统
2)制造业系统
2.第三产业系统
3.城市系统
主题3: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的综合
1.地方区域
2.其他区域
1973~1980年间,大纲作了一些小的修订,大部分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尽管内容变化不大,但大纲文本结构有所改变:左边的页上印着教学内容,右边页上是重新编写的注释。
1973年以后,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的变化比教学内容的变化更为明显。外部考试试卷开始包括问答题与大量的选择题,并引入协作评分系统:150位评分人在同一房间工作,评分处于监督之下,以保持评分的可信度。
1970年,教师被建议使用包括地图在内的不同来源的数据,多方面地强调和考核学生技能目标的培养,避免只集中于内容学习和短文写作技巧。1973年的单元系统比水平系统更易于实施,因为学生可以学习每周6课时的2单元课程,或者如果他们对地理感兴趣,他们可以学习每周9课时的3单元课程。2单元和3单元课程的试卷是独立的,后者难度要高一些。2单元最高分是100分,3单元最高分是150分。
1983年,考核程序又有了改变。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2单元试卷考试,学习3单元水平的学生还要加试3单元试卷。试卷中有了基于广泛运用的地理技能的必答题,问答题也从15个降到12个。
1986年,大纲的考核将最终分数的50%给予内部考核,50%给予外部考试。内部考核按学生的外部考试成绩进行调节。
1982年,高中学习委员会建议大纲委员会:12年级课程应自成一体,外部考试应限于本课程而不是11和12年级课程的整合。因此,12年级采纳了自然和人文系统。之后,地理教师学会也组织会议讨论了高中地理课程的替代方案。大家普遍认为,现在到引入80年代盛行的更人本主义方法的时候了。当时恰逢国家主义核心200周年纪念,政治家在讲演中也呼吁更多强调澳大利亚研究、土著人研究、妇女研究、多元文化教育,但这些内容并不适合于系统方法。
三、1987年的地理教学大纲
1986年的课程文本包括序言(刻画了课程的结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研究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对人—环境问题的态度)、价值和感观的培养、方法论(包括主动问询方法、认知实践和操作技能、实地活动、设计地理项目)、专题结构、课程纲要、学生考核、教学程序评估。大纲委员会的其他文本涉及11年级专题教学计划的设计,包括教学纲要建议、专题方法范例、教/学策略、考核指导。出版了《澳大利亚人及其生物自然环境》、《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就业》、《试卷样本、课程要求和考核指导》。
11、12年级3单元和2单元课程高中证书地理教学大纲(新南威尔士高中学习委员会,1987年)(见上表)
大纲概念框架为环境、不同复杂水平和尺度上的人—环境相互作用以及随时间的改变。大纲委员会在构筑12年级教学内容时,受到了英国《地理16~19课程发展项目》中运用的课程框架的影响。大纲中每个专题占2页的篇幅,左边陈述专题目标、专题提要、专题小结,右边是专题的扩展,详细讨论了教学的内容,完成1个或多个案例研究、和/或一个主要研究、或一个比较研究的要求。11年级学习“世界中的澳大利亚”,12年级在“全球环境”和“澳大利亚的近邻”中任选其一,其中包括核心专题和供选内容。
本大纲的首次外部考试在1989年举行。2单元课程外部考试试卷分为技能部分(25分)、核心专题(50分)、供选部分(25分);3单元试卷包括2个供选专题(每个25分)。内部考核和外部考试成绩在高级中学中各占一半。
四、结论
从50年代到80年代,基于以下一些原因,新南威尔士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有了相当多的改变:①中学地理课程的发展与实施已从大学教育专家转为学校教师控制之下:②课程发展过程已得到教师、学生家长与其他感兴趣组织的持续参与,而不再是学校督学和大学中个人的秘密决策过程;③学习委员会成员准备接受能跟上现代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教学大纲文本;④大纲专题的选择应能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⑤更多强调对于社区问题的态度、价值、感观的培养;⑥特别强调研究技能和社会技能培养;⑦考核学生成绩的技术应随时间作出变革,以提供更高的可信结果。
从50年代开始的地理课程的变革,尽管有的时候是迫于政治的压力,但基本上反映了教师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教师在社会中的职业地位得到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