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大纲中作文教学部分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而纵观语文教学论文,出场率最高的莫过于"论学生习作教学"这块更多一些,作文教学的确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老师们对三年级起步作文的教学最大的困惑就是无法顺理成章地带孩子入门,无法激发孩子们写作兴趣和欲望。本人从教二十余年,语文教学几个轮回,偶得解决困扰我们的作文教学困惑之法宝--遵循如下"诗诀"。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作教学更是如此。老师们在习作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怎么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让孩子们能高高兴兴写作文,不再是提到写作文就恼火、头疼。
一次本校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一堂一年级的课给老师们印象极深,同时也深有启发。课堂上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孩子们分组分别写上"什么时间"、"谁"、"在哪儿"、 "在干什么",然后在组内将这些要素连成一句话。孩子们兴味盎然,一句句颇有童心的妙语时而蹦入听课老师们耳中。授课教师在孩子们富有创意的组句游戏中继续引导:"在这些句子后面还可以加上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于是,有个孩子起身说出:"我的眉毛在我的额头上跳舞,我很高兴!"在场的老师们都惊讶了,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能说出如此富有诗味的句子,句子要素完整,还有生动的拟人手法,真是意想不到。老师把这位孩子大肆表扬了一番后,孩子们兴头更浓了,于是趁机又展示出一组图画,让孩子们看图说话,同时用上刚刚老师游戏中的连句方法。
孩子们就这样在老师无形的引导中,说了一大段想说的话,把画面意思表达得详尽且富有想象力。一堂充满童趣的写话练习课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老师引导孩子说话的目标达成了。老师在课前、课后只字未提这节课是看图说话课,但却把看图说话的方法和技能传授给了大家。像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孩子们说话能力会大有提升,等到三年级作文起步,习作兴趣也就不难了,因为孩子们早就在这样的"细滋慢润"中 "能说会道"了。
看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远比"大张旗鼓、千叮咛万嘱托"的来得好得多。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纲中指出:"作文教学要求学生逐步做到:1.有具体内容。写一段话或是写一篇文章,内容要具体,不说空话。2.有真情实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说假话。3.有中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人知道是为什么而写的。"这就要求孩子们的习作要言之有物,言而具实。可是,不给孩子机会去实践,去探索,孩子们的作文只能胡乱编造,"假、大、空"现象就尤为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次活动作文教学中,我想到现在的孩子在家被惯养的较多,动手做饭做菜的能力较弱,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厨艺大比拼"呢?在此之前我决定在班上搞一次这样的活动。因为是中高段年级了,因此,我大胆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组织、准备、采办等(我只给孩子们带了牙签和刀子等不太安全的物品)。万事俱备后,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让孩子们根据组内所带来的物品做自己想要做的餐点。别看这群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们,在动起手做时还俨然一副"高手""老手"模样呢!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或多或少的这样那样困难,我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忘带盘子了,找邻组的同学借;不会摆造型、取名字,大家一起想办法、出点子……(嘿,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等到活动结束,我轻松引导回顾这一过程,再布置习作,孩子们仿佛文思泉涌,将过程中的经历一一用语言文字表述了出来,其间还加上了自己的感悟、收获,一篇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的习作也就随之而生。这好比"送米下锅",孩子们也都成了"有米之炊的巧妇"了。看来,"躬行"不仅得真知,还能获佳作呢!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展开想象,要能够从实在的事物出发,适当展开想象,使作文内容更丰富些。注意选词用语,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对我们的习作教学提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如何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呢?除了"送米下锅"外,我觉得还得配上几碟可口的"小菜"。
多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能使文章内容、语句形象生动得多。就如前文提到的那个说:"眉毛在额头上跳舞。"的孩子,他的话引得老师啧啧称赞,他不仅说出了眉毛在他额头上跳动的特点,同时又加上他富有童真的想象,赋予眉毛以人的行为--"跳舞",这又好比在一段织锦上添上几朵点缀的小花,让原本完整的句子更吸人眼球。
可是,学生怎样才能拥有这些可口的小菜或点缀需要的"小花"呢?让孩子们多读、多积累是最重要的渠道。将一些好词佳句收藏在自己的资料库里,必要时拿出来用在作文里,才能"下笔如有神"。
四、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课标中指出:"作文写完以后要修改。既要考虑作文内容,又要考虑语言文字的表达,把自己的作文改得更好些。"的确,"好文不厌百回改",那改的时候改哪些呢?曾有一位作文教学方面的专家认为,三年级作文起步,在引导孩子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语言文字表达时尽量写得多一些、详一些、繁一些,这样,在"删"的时候才有内容可"删",最后达到"三秋树"的效果。试想,之前就已经像"三秋树",内容即是干枯数语,再删、再改岂不所剩无几?
这里的"领异标新"是说在引导孩子选材和选择写法时,要像下饭菜在随时变换花样,变换口味一样,不要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内容或格式。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做到像"二月花"一样绚丽夺目。
总之,作文教学其实也并不像其他老师说的那样困难重重,只要引导得法,我们要达成的目标也会水到渠成。
论文作者:肖洪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孩子们论文; 习作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孩子论文; 老师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内容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