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武 甘肃省嘉峪关市文殊镇中学 735104
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较,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参与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将科学探究列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值得每一位物理教师实践与深思的问题。
一、创设真实、愉悦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物理课堂上设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既时尚又有趣味的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里的听觉或视觉比较新颖,就能引起他们关注的兴趣,在配合教学内容抓住关键特征提问,把学生的感觉兴趣进一步提升为引导学生思考的动机。如,执教《平面镜》的时候,事先找了一些唯美的图片,发现这张图片很不错(印度泰姬陵),然后我对这些图片进行一些处理,把两侧水中两侧柱子的倒影进行了放大和错位,上课时出示这两张图片,让学生找茬或者说出不同,让学生尽情发言。并说明理由,在说明理由的时候,学生会下意识地利用生活中照镜子的这个例子来说明问题,但是大多数说的不严谨不全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起来了,趁热打铁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概念,以及做实验试一试,自己找结论。
二、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笔者在赏析湖北秭归黄金莲老师一文《一道探究题引起的思考》受益匪浅,原文(部分)如下,题目:两个相同杯子分别盛有浓盐水和纯净水,不能用嘴尝,请用物理方法区别出哪杯是浓盐水,哪杯是纯净水?简要说明理由。黄金莲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的,此题一出,学生立马兴趣大增,因为觉得盐水和纯净水常见,区别它们太容易了,题目一出来,马上有学生举手。方法一,分别测出两杯水的密度,密度大的是盐水,密度小的是纯净水。话音刚落就有学生提出意见,这方法太笨了,只需测一杯液体的密度就可以了,因为水的密度是一个常量,测出来对比,比这个常数大就是盐水,如果刚好就是纯净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立即评议,是呀,在我们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解决的方法一定要巧妙,要尽量找出最简单的方法,刚才两位同学说的方法,都很好,很直接,但似乎都比较麻烦,能找出更简单的方法吗?教师的这一提示,其实也就是告诉学生,不一定测密度,可以运用以前的知识。于是方法三出来了,拿一个鸡蛋,放入杯中,鸡蛋下沉的那杯是纯净水,鸡蛋漂浮的那杯是浓盐水。教师追问为什么,回答,因为浓盐水比鸡蛋的密度大,而纯净水比鸡蛋的密度小。于是教师提示说到,对,浓盐水比纯净水的密度大,那如果给你一桶浓盐水和一桶纯净水,你愿意提哪一桶?学生回答,当然是纯净水,说到这,马上就有学生举手;方法四,用相同的杯子装相同体积的水,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上,那端下沉,则哪端是盐水,学生中响起了掌声。教师也给予鼓励,是的,这样就不用测出密度是多少,很巧妙就解决了问题,还有方法么?学生和老师的鼓励一下子让全体学生更积极起来,有的学生说,没有天平,可以用电子称,用相同的杯子分别盛相同体积的液体,称一下质量,质量大的是盐水,或者称相同质量的液体,比一比杯子液体的体积,体积小的是盐水,不错,教师及时表扬,在家中没有天平的情况下,这两种方法是最简单的,课上到此时,教师深感欣慰,学生能说到这些方法,说明对密度的理解已经足够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又调节着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三、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升华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思维训练过程,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在情景中的好奇心,学生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都发展着学生的理论思维、直观思维、倾向思维、联想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这些思维形式都属于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内涵。因此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深刻性、独特性等思维品质摆在重要地位,教师应保护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类比、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始终维护着一个自由的探究氛围,小心呵护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最终升华为创造能力。如,执教《牛顿第一定律》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都会认为惯性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我在班级中找了甲乙两个学生,甲既高又大,站着不动,乙既矮又瘦,且冲向甲学生,结果乙倒了,通过这样的表演,使学生很容易明白惯性与速度无关,而是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学生的表演语言朴素,动作青涩,但教室内爆发起一阵阵笑,接着是自发的讨论,激烈的争论,积极地展示,学生均沉浸于思辨的气氛中,乐此不彼。当然,在教学中必须根据设计的问题情境,选择相应的探究方式,哪些问题应该独立思考,哪些问题需要小组讨论,哪些应该开展辩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少一些“自己看看书”、“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等活动指令,应倡导自主自由的精神,引领学生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升华探究能力。
论文作者:李洪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4年1月(总第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学生论文; 盐水论文; 纯净水论文; 密度论文; 思维论文; 方法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4年1月(总第6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