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神话主题景观的纪念性表达论文_唐晶1, 谷理2

传统神话主题景观的纪念性表达论文_唐晶1, 谷理2

(1.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对国内各地近年来兴建的一种重要景观设计类型—传统神话主题景观进行探讨,通过对国内已建传统神话景观实例进行分析和理论总结,对此类景观设计的纪念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传统神话;主题景观;纪念性;文化表达

前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神话主题景观成为挖掘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景观,推进旅游的发展和增进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如何从传统神话传说和典籍记载的内容,找出合适的建筑表达方式,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纪念是一种人的内心活动和情感活动,因此纪念的物化形成了主题景观。主题景观构建起作者(设计师)与读者(游客)之间交流的平台,完成了作者—作品—读者的关系的建立,作品中一些不确定性空间使人产生了一种“召唤性”,带领着读者主动去体验、思考并感受作品中的积极的意义,传统神话主题景观的纪念性表达方式有如下几种:

1主题阐述

在主题景观设计中,主题阐述一般是通过空间叙事的手法来表达,这种基本表达手法在大多数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得到应用,设计师利用文字、图象、雕塑等手法来表达主题阐述主题内容。利用语汇、结构、形式等叙述的要素来组织空间,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的结构手法进行词汇和结构组织。主题阐述的表达手法具有时序性的特点,对于游客通过时空转换进入主题景观,唤起人们的回忆,通过对传统神话故事场景或情节的模拟,触动人们的观感,营造纪念性主题景观的效果。

2符号提炼

传统神话主题景观的符号提炼应该从传统神话本身着手,综合地域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分析、重组和提炼。符号是指人们共有并且包括其他思想文化内容的结合物。传统神话遗留下来的符号在很多方面都有表现:民间艺术中的剪纸、中国戏剧中的演绎、中国古文化中的图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年画、画像石刻、民间艺术印染、甲骨文、中国陶瓷、民间织绣、中国传统饰物,历代名家书画、中国传统雕刻(石雕、木雕、竹雕等)、古建筑装饰物(雕梁画栋)、地域特色文化等。主题景观中通过对符号转化手法的运用,如写意、提炼、重组、象征、演绎、创新、杂糅等,使传统神话主题景观的设计元素更为丰富。

2.1写意

写意一词来源于国画,注重神态的表现和作者情趣的抒发,是一种言简意赅、形简意丰的表达手法,在符号提炼时是取其“形”,延其“义”,这种手法采用习惯性的象征符号来表达纪念性,如在雕刻中采用龙的图腾符号来表达尊贵、崇高、崇拜

2.2暗示

暗示的手法在设计中较为常用,如梁祝文化园,采用双蝶的雕塑符号象征梁山伯祝英台,抓住传统装饰的形象色彩特征,去繁就简,把复杂的自然形象中不利于构图和设计的部分简化、抽象呈现出凝练、简洁而富有深意的造型。

2.3重组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古典建筑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材料肌理的碰撞结合在一起,产生新意,丰富了传统景观的设计手法。如黄帝故里入口处采用古代棚屋的形式结合现代建筑材料重组设计,这种符号营造出古代建筑的意蕴。

2.4演绎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有多种形式,经过重新组织,可以演绎出多元化的特点。

2.5创新

在运用传统文化符号时,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和材料,而注重吸收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手法,建立独特的设计理念,使传统与现代得到完美融合。

2.6杂糅

杂糅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前提是要找准主题符号元素,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纯粹性,保留地方特色、特征来交流、碰撞激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创作方法。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模仿,也不是将传统文化直接“拿来”,而是在充分了解现代设计手法与传统历程的区别的前提下,设计符合大众审美取向与欣赏能力的主题景观,营造出中国式的情景交融的文化内涵,如三门峡的甘棠苑设计。(图3.1)

3象征隐喻

象征的原义是“寓意于象”,用某种事物或形象表示一种抽象概念、特定的意义或主题,符号象征是一种强调、突出主题景观的表达手法,与人的知觉感受与心理暗示紧密相连。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用某种事物指出常见的一种物体或概念以替代另一种物体,从而暗示两者的相似之处。它依靠人的本身素质和想象能力来判断主题景观中所蕴涵的意义,因此表层景观与隐含的主题内容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借助具有情感的物质或赋予景观不同的场所精神,激起人们的联想使表达直观,从而使人们能够与场所精神引起共鸣。通过材质、色彩、光线、空间体量、序列等景观元素隐喻主题。具体有以下几种层次:

3.1具象象征

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描述具体的内容,甚至是人物形象的再现,能够引导人的感受。如盘古生态文化景区在入口处设置盘古雕塑,强化盘古的形象符号在整个景观系统中的象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思维映射

精神、思维的映射通过隐喻的手法表达出来,如对传统冥思的隐喻、对深层次精神的传播。如大禹文化苑中的五音听治是建立在人们对大禹故事有一定了解基础上的,结合场景模拟,激发游客产生联想,设计中不必具体讲解每一种乐器的功能,充分留给观赏者想象的空间,从中品味大禹时期民主的作风,产生精神共鸣,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图3.2)

3.3文化植入

象征隐喻的表达手法还有一种就是文化植入,如看到粉墙瓦黛就想到江南园林,在景观设计中用萧作为装饰元素,就可以联想到吕洞宾。设计中用耒的符号游客就意会到大禹治水。

4场景营造

场景营造也叫“场景再生”或“重现”,设计师用贴近真实的手法表达对象,为游客提供直接准确的体验环境。场景营造的表达手法要对主题景观做到“娓娓道来”,在这个过程中事件的表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主题景区一般包含多个场景空间,每个单独的场景有独特的情感氛围,经过缜密的安排,使场景之间及整个场景产生相互匹配的关系,营造连续整体的场景空间。如大禹神话园通过对大禹治水历史场景的模拟,再现大禹时代治水的艰辛,从而引发人们对于大禹精神的思考。

5视觉传达

尼古拉·米尔佐夫说过:“视觉文化研究的成败可能有赖于它从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要面向未来,而不是把后视镜般的人类文化学方法作为传统,亦步亦趋。”主题景观的视觉传达是视觉文化的一个方面,图像作为社会文化之间互相作用的综合体,影响着视觉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图像作为视觉符号的一种,视觉传达与文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3D电影、虚拟现实技术出现以后,景观设计及主题景观的纪念性表达、主题宣传和体验有了新的技术支持。主题景观虚拟时空物化不仅作为一种手段,这是一种文化现象,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体验。除此以外,还有景观材料所传达的景观效果。

5.1静态视觉—材料

主题景观设计中主题表现多依赖材料的运用,按照材料的视觉形态可分为成形物(石、木、布匹、塑料等)和不成形物(沙、粉、水泥等);按材料质地可分为软性材料及硬性材料:软性材料因为造型可变,对塑形较为方便有利。主要有棕丝、天然麻、棉布、绸缎等,软材料制作可采用缝合、撕裂、穿透、剪裁等手段,重新组合以达到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硬性材料不利于再塑造,用焊接、铆接、胶合等手段达到设计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材料的类型越来越丰富,用于景观设计中的材料类型也应该多样化,复合材料、多功能材料、智能材料等应该加以利用。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原材料经过加工产生的一种新的材料;多功能材料:用光这种符号将空间营造出主次与相应的次序,强调重点和主题,使空间层次效果改观;智能材料是一种人工智能的材料媒介;多媒体材料:如传媒理论家米夏尔麦克鲁汉所言:“新的媒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新的语言,一种新经验的编码,它是经过新作品所同时激起的集体意识,新媒介不仅是将过去的真实联系我们的方式,而且它本身是真实的视界,构成了我们对视界的新认识。”

5.2动态视觉—仪式表演

大部分的旅游景区将旅游地的传统文化表演、仪式搬上舞台,这成为视觉传达中的动态因素。传统神话主题景观中,此类表演更能让游客体验传统文化,越是真实、接近传统文化,游客通过体验获得的热情越高。传统神话主题表演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表演出“真实”,将传统神话文化真实地展示出来;另一方面要演绎出仪式表演自身的真实性,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并有所创新,避免在感觉和视觉上的重复。“所谓‘真实性’取决于人们的感受,它并不等于原始,而是可以转变的,同时也是可以被创造的。”科恩的这句话体现了游客对真实性的认同,游客在仪式和表演所营造的环境中体验品味传统神话所传达的精神和意境。表演的人员也要有一定的修养,把自己融入到角色当中,力求创造真实的氛围。可遵循下面一些建议:

(1)做好宣传

在景区入口及简介时先做好宣传,使游客能够积极正面的了解传统文化。

(2)理性开发

景区的仪式表演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避免形式雷同的表演,争取达到经济、文化、生态的良好结合。政府部门也应对这一特殊文化产业进行理性控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景观的整体质量。

(3)形式多样

时下流行的祭祖仪式:黄帝祭祖、女娲祭祖等由于规模较大,所以举办次数较少,对于主题景区来说,频繁演出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更应该加入迎宾仪式、结合景点的演出、节庆活动表演等。

(4)体验交流

仪式除了表演者,需要游客的积极参与,才能深刻体会仪式表演所传达的情感。仪式表演应尽可能的采取原生自然的方法,使游客的体验更为深刻。

(5)创新

真实是可变的,也是被创造的。所以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神话仪式表演景观,这类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在开发中,不能简单的、原汁原味的保护文化,而是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6结语

传统神话主题景观设计可遵循一般的景观设计,使用主题阐述、符号提炼、象征隐喻、场景营造和视觉传达的表达手法组织主题景观,使游客充分体验到传统神话主题景观所蕴含的场所精神。

参考文献:

[1]尼古拉·米尔佐夫著,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姜乃瑜.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材料语言的运用与拓展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0:1-89

论文作者:唐晶1, 谷理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6

标签:;  ;  ;  ;  ;  ;  ;  ;  

传统神话主题景观的纪念性表达论文_唐晶1, 谷理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