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流床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期感染的效果分析论文_周圆,罗银玉,曾玲

 (长沙市中心医院 血液科 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目的 研究在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期感中采取层流床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计算机表法对本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为实验组(n=34例)与参照组(n=34例),将实行缺乏中性粒细胞中予以层流床隔离保护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实行化疗开始时予以层流床隔离保护患者作为参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预防效果。结果 实验组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率5.88%低于参照组组患者感染率29.41%,P<0.05且差异不著,统计学无意义。实验组急性白血病患者肛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对比参照组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口腔溃疡、肠道感染、牙龈炎方面差异不显著且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 将层流床应用在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感染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层流床;急性白血病;化疗;感染;效果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发生恶性克隆的一种疾病,发病之后患者骨髓中幼稚细胞以及异常原始细胞大量繁殖,对造血进行抑制,进而引发贫血、出血以及感染等症状,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基本因素为感染[1]。因目前经济条件以及医疗水平的影响,化疗还是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措施。现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治疗的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结果予以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笔者本次分析的68例样本数据均选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组织学检查以及骨髓穿刺等检查之后均开展大剂量化疗,经化疗之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白细胞下降的现象,排除严重基础性疾病、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等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包括34例患者,实验组患者中女性17例,男性17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45.32±4.11)岁,其中20例急性非淋巴白血病患者,14例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参照组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18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46.39±4.57)岁,其中21例急性非淋巴白血病患者,13例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急性白血病患者基础资料并无显著差异且P>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

1.2 方法

选取CJ型层流床进行分析,将其放置于20m2带空调的病房中,安装紫外线灯、输液架、照明灯等设备。利用层流床将空气中直径超过3μm的尘埃,同时一同清除尘埃上病原微生物。通过水平层流床进行洁净送风,床附近利用透明塑料围住,工作过程中风机将环境空气吸入,经空气净化系统变为洁净空气,随后通过层流方式将其送入到工作部位。保持工作部位正压,避免工作区域中进入外部空间尘埃颗粒[2]。层流床气流速度大约为0.15~0.26m/s,洁净度为100级,直径超过0.3μm的细菌、尘埃净化率超过99.99%,睡眠休息中采取中低档风速,工作过程中采用高档风速。对所有患者进行联合化疗,随后检查患者尿常规与血常规,每间隔4小时进行一次体温检测,对患者是否出现感染体征与症状进行密切观察,定期进行药敏实验以及细菌培养实验,参照组患者在缺乏中性粒细胞时予以层流床隔离保护,实验组患者在化疗开始时予以层流床隔离保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率、感染部位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笔者分析诊治的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对两组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率、感染部位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其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感染率

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感染率对比

3 讨论

目前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化疗还是最常用、最普及的一种措施,但是患者化疗之后免疫力低下十分容易引发发热现象[3-4],促使感染几率比较高。化疗后患者缺少中性粒细胞为主要并发症,同时是诱发死亡的关键因素[5]。

笔者研究显示,实验组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率5.88%与参照组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率率29.41%显著更低,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实验组急性白血病患者肛周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27例)等情况对比参照组肛周感染(8例)、呼吸道感染(13例)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但是两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口腔溃疡、肠道感染、牙龈炎方面对比P>0.05且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无意义。与聂金凤,李婷婷等[6]研究结果保持一致,结果表明,早期预防性层流床可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常见感染部位为肛周、呼吸道、口腔、牙龈、肠道等,对于以上情况需要予以定期消毒病房空气,开展保护性隔离措施,构建科学的洁净层流病房等措施进行处理,因层流床是局部净化的一种设备,虽然不存在灭菌功能,但是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可显著降低发生感染的几率,因此层流床应用之后可降低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之后发生感染的几率。

综合以上结论,在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感染患者过程中采取层流床相比较于常规干预效果更为显著,化疗后观察患者易感染部位,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以及早治疗,同时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尽可能降低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生存周期,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伟琴.简易层流床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感染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9):195-196.

[2]周翠玲.层流床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预防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21):122-123.

[3]冯甜.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感染强化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10):1466-1467.

[4]何爱国,杨正春,黄建清等.中西医结合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院内感染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2):44-45.

[5]高敏.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层流床应用的临床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64-65.

[6]聂金凤,李婷婷.简易层流床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预防感染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3):3645-3646.

论文作者:周圆,罗银玉,曾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  ;  ;  ;  ;  ;  ;  ;  

层流床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期感染的效果分析论文_周圆,罗银玉,曾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