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政策选择_农业论文

农业科研单位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政策选择_农业论文

农业科研单位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研单位论文,资源开发论文,基本思路论文,政策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业科研单位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人才资源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家的关注。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其意义远远超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农业科研单位而言,这项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一)世界人才争夺的现实迫切要求我们进行人才资源开发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各国的竞争不再单纯依靠军事,而是依靠经济,依靠科技,确切地说是依靠人才。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主动。美国的科技战略是:“大力吸引国外人才和培养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日本提出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针对国际科技的挑战,我国政府提出:“要造就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队伍”。这样一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味靠量的增加实现的,而是基于对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开发。除了国际上的人才争夺外,由于农业科研的特殊性,也存在着大量优秀农业科研人才的流失。只有依靠人才资源的开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多矛盾。

(二)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对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农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依靠“两个转变”。由于国家发展农业的任务及农业科技的发展目标有所调整,农业科研单位的压力相应增大,其出路在于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

1.农业科研单位面临新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业科技的重点转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功克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科技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竞争机制的逐步建立,农业科研单位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业科技研究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科设置陈旧,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方法比较落后;研究课题低水平重复、分散现象仍较严重;科研管理上,层次不清,政出多门,宏观调控乏力,微观运作不活的问题依然存在;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的开发创收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经济实力极其微弱。②农业科技长期投入不足,科技事业费、科研专项费、基本建设费缺口很大,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深入、科技水平的提高及科技成果的转化。横向比较,80年代世界平均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而我国仅为0.17%-0.27%,是世界上农业科研投资最低的国家之一。纵向比较,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为例,多数项目“九五”预算经费仍维持或略高于“六五”、“七五”的数额。“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实际投资强度与前三个五年计划相比,不仅没能增加,反而是明显地降低了。③农业优质高效技术薄弱,数量型成果多,质量效益型成果少。还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虽已起步,但发展不平衡,水平提高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难以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④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的结合仍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科技成果的转化缺乏相应的中试条件,大量成果停留在小试阶段,不能工程化和实用化,难以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成果总的转化率约30%-40%,而且多数成果产后技术薄弱,不能较快地在生产上发挥提高资源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的作用。⑤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和断层现象仍很严重。一些单位在后继人才本来就匮乏的情况下,由于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优秀人才或青年骨干继续外流;一些单位虽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选拔和培养年青的科技人才,但由于工作积累和经验积累尚较欠缺,他们一时还不能完全胜任学科发展的重任。因此,有一些学科面临着后继无人或难以接班的现实危机。

2.是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发生变化,由于原有的人事管理是为适应计划经济服务,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同时,人事管理工作也要进行“两个调整”,即把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人事管理,调整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急需加强。

二、我院人才资源的现状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从事农业基础性研究及全国性重大应用研究开发的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担负着解决全局性、关键性、方向性的重大农业科技问题的重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已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覆盖大多农业学科科技领域的,具有相当水平和实力、富有献身精神的农业科技队伍,这支队伍不仅拥有一批水平高,有很强科技攻关能力的人才,而且在一些学科的研究领域还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先后共取得2700多项科技成果。“八五”期间,全院共承担各类研究与开发子专题1064个,其中国家、部门重点科研子专题约占70%。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583项,其中受奖成果334项,获国家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53项,获部省级奖励190项,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人才资源的存量分析

到1995年底,我院共有职工9552人,其中科技干部5800多名,在技术干部队伍中,有两院院士11人,国家级专家21名,部级专家55名,特贴人员936名,博士生导师44名,正高级技术职务人员246名,副高级技术职务人员1164名,博士149名,硕士784名,本科生2770名。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下技术人员为3631人,其中高级人员为180人;45-55岁总数为1005人,其中高级人员为414人;56-60岁总数为859人,其中高级人员为740人。从学历结构上看,大学本科以上的占65%,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占科技人员的16%。

(二)人才队伍面临的困难

1.人才队伍呈现“二元结构”的态势。从总体上看,我院的人才队伍受“二元结构”的困扰。所谓“二元结构”,就是一方面是高水平的人才,高水平的实验手段,高水平的成果,另一方面存在着科技人员知识陈旧、实验手段落后,课题低水平重复,长期不能取得科研成果的情况,这已经成为影响我院发展的制约因素。

2.人才队伍的数量不能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作为国家的农业科研单位,必须拥有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水平科技队伍去攻克科技难关,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过去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院科技队伍受到严重冲击,这两年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有一定缓解,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我局统计和预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995年离退了96名,1996年离退167名,1997年离退189名,1998年离退188名。到2000年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离退人员人数将占现有人数的70%左右,形势非常严峻。

3.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待优化。无论是年龄结构、学历构成、职称结构,还是知识结构,都存在着优化的问题。由于我院的专业设置覆盖多个学科,部分学科领域内科技人员的配比结构很不合理,如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的矛盾未有效地解决。人才断层不仅指年龄上的断层,还有研究水平的断层。

三、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农业科研单位的性质和形势的挑战决定了我们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实施“一二三”工程,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注重科研、推广、创收三方面人才的配备工作。

(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

人事管理的许多工作都存在着对人才评价的问题。如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选拔等方面都需要对人才作出客观评价。过去传统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都难以对人才作出公正的评价。如职称评审工作,现在执行的评审条件是国务院1986年颁布的条例。由于评审条件过于抽象、笼统,缺少量化指标,故在评审当中往往难以把握,常出现只看重学历、资历的论资排辈现象,不利于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用人方面也容易出现偏差。现在有这种情况,一有博士来找工作,就认为其学术水平高,洋博士比土博士水平高。如果我们没有一套评价体系,就不能识才、不能用才,而且会挫伤具有真才实学人才的积极性。

对人才评价标准、评价条件、评价方式的探索是最近几年的事。我们应该打破传统评价模式的框框,重新研究人才评价的体系,按照国际可比性和社会公认性的原则,分门别类地对评价标准进行尽可能的量化。对一些难以量化的评价,可以采用咨询专家意见法,这样能较客观地作出评价。

(二)通过制度创新,在内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九五”期间,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要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建立起中央和地方两级重点科研体系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运行体制。农业科研单位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才能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1.农业科研单位改革的突破口在课题组。正如七十年代末中国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是由于首先从微观主体入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现在我们农业科研单位改革同样需要选择突破口,这就是课题组。

课题组是为承担国家或部门科研任务而组建的群体。在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课题组几乎成了上级组织的附属,失去了原本的活力。而课题组恰恰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科研人员是它的主体,但主体并没有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余地,因为人、财、物的支配权在其上级。微观主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不能有效地统一。因此,不把课题组这一特定的组织改活,整个改革就没有基础。理想的课题组应该是开放式的。当然,从课题组开始改革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作保障。

2.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在改革课题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入竞争机制,只有竞争,才能使人才与其它资源最有效地配置。一种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双向选择”,让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技能等来选择课题组,同样,课题组有权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研人员。不难理解,这样一种机制是高效的,它可以推动整个单位人员有序地流动。科研人员不但有动力,而且有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岗位规范,而且来自竞争对手。在采取“双向选择”之前,必须做好定编、定岗、定员和岗位规范等基础性工作。而所有这些都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调整,是一种动态管理。需要指出的是,人才流动不是鼓励自发流动,而应该有计划的指导,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单位的人才配备计划进行指导,优先在内部流动,这种流动还必须与学科调整同时进行。

3.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科学管理,理顺各种关系的关键所在。科技体制的改革和科研单位正常运行,要有监督保证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的规章制度既可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转,又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开发。主要的规章制度应该涵概人事管理的主要环节,甚至包括分配制度。在“进、管、出”几个环节上下功夫,要贯穿选择、培养、使用的全过程,近期要增加考核的项目,提高科学化水平,让职工处在一个公平、竞争、择优的环境中。

(三)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1.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上,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关于干部“四化”要求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打破陈规,形成梯队,走群众路线。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作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对干部学习,干部实践锻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为我们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指明了方向。第一,要提高认识,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全面实施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九五”规划。配合这项工作,院党组已经制定了干部三年教育培训计划。要抓紧这一计划的实施。第二,要严格按照党的政策选拔任用干部,坚决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在干部选拔时,要引入竞争的机制,确保干部队伍的活力。第三,坚持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根据上级要求,院里已经建立了任期考核制度。考核的办法以民意测验、民主推荐和个别谈活为主。通过考核,一是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个干部,二是可以引进激励竞争机制,推动工作,三是可以克服领导官僚主义,有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第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标准,保证中央提出的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目标的实现。

2.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在科技队伍建设方面,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精干的、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队伍,在近期内,用三年的时间培养出100名左右的年轻学科带头人队伍,并根据科研任务,学科发展,当前及长远的需要,搞好专业、学历的搭配,使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外语水平、发展潜力、健康状况均发生质的变化,建立起一支初具规模的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队伍,努力提高并紧紧依靠5000人的科技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科技干部队伍,必须以国家经济发展和整体科技发展目标为依据,紧紧依靠5000名科技人员,形成集团优势,在提高整体研究能力的同时,要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社会大市场中找出新的生长点。在这支队伍的基础上,要精心培养、选拔、引进、使用一支高素质、精干的、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队伍,对其中的部分科技尖子要作为科研的帅才来培养,使其成为掌握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动态,组织国际、国内学术活动,跟踪国际农业发展的高新技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带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并提供重大科技成果的帅才。

在选拔这支高素质队伍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大胆提拔年青人,另一方面要眼光向外看,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采取“别人培养,为我所用”的国际用人惯例。

(四)改善农业科研人才资源开发的支撑条件

1.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的投资强度。针对农业及农业科技的特点,尽快将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水平提高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即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1%),另外,广辟新的投资渠道,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科研投入体系。

2.加强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科技工作条件。重点是要加强重点实验室、中间试验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切实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工作,尽快形成全国性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改善农业科研人员的生活条件。

3.加强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追踪科技发展动态,充分发挥优秀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在继续教育方面要宏观指导,发挥院所两级的积极性。要讲求实效,注重效益。一些好形式如院所两级学术报告会制度等要予以推广。

农业科技的进步,不仅过去、现在而且将来都是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技术保证和支撑力量,而农业科研单位人才资源的开发将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正确选拔人才、积极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是人才资源开发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我们人才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农业科研单位各个层次、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保证我国有一支可持续发展,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标签:;  ;  ;  ;  ;  ;  ;  ;  ;  

农业科研单位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政策选择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