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化学第六章“烃类衍生物”教材的分析与建议_烃的衍生物论文

高二化学第六章“烃的衍生物”教材分析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衍生物论文,第六章论文,高二论文,教材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材特点

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章教材的教学中应做到:一条主线贯彻始终,同时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充分掌握本章知识的两大作用和能力的三个到位。

一条主线:官能团的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

继前一章“烃”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硝基、苯基等基因的性质。本章在引言中就直接介绍了官能团的概念,并且强调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后面各节中介绍各衍生物性质时,又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实验和事实验证等对这种关系进行反复论证。这样,前后呼应,使官能团的作用体现于这一章的始终。具体可以这样理解:

两大作用:

1.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起桥梁作用;

2.烃的衍生物对烃与糖、蛋白质和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学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个到位:1.主动建构;2.训练思维;3.培养探究。

本章教材在编写中注意运用启发和探索式,教材中安排一定量的设问或讨论,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如乙醇分子结构的确定等,以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思考与探究;同时本章在介绍各类烃的衍生物时,都采取了以个别带一般的方式,如溴乙烷带卤代烃、乙醇带醇类、乙醛带醛类、乙酸带酸类等,这样由简到繁,从个别到一般。通过重点介绍一种代表物的性质和用途,进而概括这一类衍生物的性质。除此在本章教学中还可通过一两类衍生物的教学,放手让学生模访、探究,使学生在掌握各具体衍生物性质的基础上,形成各类衍生物的概念,逐步建立各类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真正达到主动建构、训练思维、培养探究之目的。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认识目标(见大纲和教材)。

2.教学重点:各类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教学难点:(1)羟基的化学性质;(2)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三、教学建议

1.探究反应实质,打破有机无机界限。

“烃的衍生物”一章学习的难点是各类反应多,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把无机知识与有机知识隔离开来,从而感觉到学习有机知识的生疏,同时淡忘了无机知识。因此,在本章教学中应主动开展无机反应与有机反应的综合讨论,使学生能将有机和无机反应融为一体,即将有机化学的四大类反应(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和无机化学的四大类反应(复分解、化合、分解、氧化还原)从实质上等同起来。

(1)用酸碱概念理解取代反应,并与复分解反应比较。

理解取代反应的本质是因共价键的断裂而发生成分交换。

(2)消去反应。

在无机化学中,消去反应是常见的,只不过称为分解反应而已。例如:

通过加强与已有无机知识的联系,了解试剂与被消除分子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被动记忆及知识间的混淆等。如:

①碱脱酸。

2.加强实验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挖掘素材,突出知识重点。

如课本实验[6-1],建议加做对比实验:溴乙烷中直接滴加AgN溶液,取水解后上层水溶液直接加AgN溶液,以使学生明确溴乙烷是非电解质及硝酸在实验中的作用。又如实验[6-8],改用CuS溶液10mL,加NaOH溶液4滴至6滴进行实验对比,以明确该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2)设计实验,突破知识难点。

烃的衍生物教学中,采用结构上的异同进行性质比较是常用的方法,如若在性质分析中能用实验验证则更具说服力。如OH、HOH、中均具—OH,那么受不同基团影响,羟基中氧氢键的活性如何?可让学生设计实验。前三者可分别设计与金属钠反应看反应的激烈程度(Na与水反应需用煤油覆盖),后两者可选用指示剂或NaHC

(3)建议补充或改进的实验。

①补充实验:

——苯酚的水溶性(观察出乳浊液);

——苯酚的苯溶液滴加溴水;

——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反应。

②改进实验:实验[6-11]乙酸乙酯在酸、碱及中性溶液中水解情况可加有色物质来指示。

(4)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实验设计可使知识问题化、应用化、综合化,避免授课枯燥、单调、死板等,同时通过知识间比较使得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如:

①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乙醇、乙醛、乙酸?

②如何检验C=CH-C-CHO中的碳碳双键?

③如何分离乙酸、乙醇、苯酚的混合物?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

(1)学会类比,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烃”这一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由于基团与基团间相互影响导致基团性质的变化,如:

因此,在本章学习乙醇、苯酚、乙酸中羟基性质的知识时,可迁移前章的学习方法。

再如苯酚性质的学习也可模仿甲苯性质的学习,酚羟基、苯基及相互影响的关系来学习。

(2)注重科学方法的传授,培养理科研究方法上的融合能力。

在学习酯化反应的知识时,羧酸与醇的失水方式可能是酸失—OH,醇失—H,也可能是酸失—H,醇失—OH,反应中究竟是选择了哪种方式可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两种失水方式的区别在于氧的来源不同,因此只要能将两种氧区别开来,失水的方式也就迎刃而解了,为此我们可选择醇中的氧用来代替,再跟踪的去向即可搞清反应机理。

通过本例教学应使学生懂得同位素示踪法是理科研究上的常用方法,如生物细胞中基团的生理作用研究等。

(3)交叉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滚动积累,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应有机结合、应用前面已学知识。通过交叉应用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避免出现遗忘。在本章教学中由于知识容量大、衍生物种类多,再加之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不熟练,因此应十分重视各类知识的交叉应用,例如可设计以下系列反应进行训练。

4.注重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规范教学,本章教材增设了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与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一节内容,改变了过去计算直接以习题形式出现的做法,增强了教学的规范性。同时在本节教学中采用从有机物研究方法角度来介绍分子式确定的计算和结构式的确定,这样既使得两部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向学生展示了一种科学研究的途径和思维方式,十分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在有机物分子的确定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方法,实验式与分子式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确定分子式的几种方式。在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5.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教材的编写十分重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增加了“氟氯代烃对环境的影响”一节、“有机溶剂”选学内容一节、阅读材料两则、家庭小实验两个、选做实验两个。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素材,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掌握所学知识。除此之外,还应结合身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辨析,如城市自来水杀菌剂的选择,可让学生分析讨论Cl[,2]与ClO[,2]的优劣,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若选用Cl[,2]则存在两点不足:等质量的Cl[,2]杀菌量不及ClO[,2];Cl[,2]可与水中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危害人体健康的氯代物。这样既学活了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标签:;  ;  

高中二化学第六章“烃类衍生物”教材的分析与建议_烃的衍生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