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务管理体制创新分析_金融论文

我国财务管理体制创新分析_金融论文

我国金融业经营体制创新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业论文,体制创新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步进入,由于外资银行大多采取混业经营的方式,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证券保险于一身,全方位的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同时还将结合我国市场的特点,并发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并通过高超的技巧,推销自己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我国单一功能的金融机构必然面临着跨国金融公司的冲击,迫切需要重新定位,我国金融体系从机构本位走向市场本位将是必然的趋势,混业经营将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

就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分业体制框架来说,加快建立综合性金融机构是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发展,提高民族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各类金融机构都有混业经营的冲动。因为单一的业务经营难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然而,如何将这种需求转化为现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个人认为,一是在目前严格的分业监管和机构分设的情况下,允许金融机构在股权上进行合并,开展某些综合业务经营;二是在分业监管的情况下,允许金融机构在股权上进行合并,发展以全能经营为目的的分支机构;三是在交叉监管或统一监管的情况下,发展全能性金融机构,允许金融机构全面实行全能经营。具体讲:实行混业经营,应遵循以下原则和经营模式。

1.与经济改革目标一致的原则。我国经济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混业经营实质上是金融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必须遵循与宏观经济改革目标相一致的原则。例如,在经营主体的组合上,既要有适度的政府宏观调控,又要更多地利用市场杠杆调节金融资源配置,要引导金融企业坚持市场取向的大方向。

2.控制风险原则。由于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实行由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重大改革中,特别要加强风险控制,严格制定风险控制体系,切实做到稳健经营。在这方面,监管机构的有力监管是一个方面,如从混业经营主体市场准入、业务经营范围、财务资金管理以及安全防范等内控要求,都应具体制定法律法规;对混业经营要循序渐进,逐步放开,公平竞争。作为当事人的金融机构主体自觉培养这种意识同样相当重要,金融机构主体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抓好建章立制。

当前,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在实行金融混业经营,强强联合的范例屡见不鲜。我国目前要结合我国的国情选择合适的混业经营模式。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模式如下:

第一种模式,金融业在原有主营业务不变的情况下,设立其他类型的金融部门,通过主营业务带非主营业务的方式,全面开展金融业务。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控制力强,相互支援可靠性较高,也有利于防止单一金融业务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其不足之处是混业经营的层次较低,不利于业务的拓展和机构的延伸,也容易出现按行政命令而不是按市场需求配置资源的现象。

第二种模式,各类金融企业按一定比例相互参股,在不改变主营业务的基础上,以股本为纽带,相互利用资源,相互进行业务渗透以实现混业经营。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较好地发挥各金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利用各自主营业务的特长,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不足之处是当相互参股的各方主营业务发生利益矛盾时,各投资主体势必根据比较经济学的原则做出取舍,从而影响合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三种模式,成立金融集团,作为控股公司,下设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不同类型的金融子公司、以母子公司的方式组织混业经营。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投资主体明确,产权制度清晰;混业中有分业,既方便发挥整体优势,又便于分类指导、个别发展。其不足之处是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在经营管理中的关系协调有一定的难度,处理不好将会妨碍整体发展。

当然,金融混业经营模式不仅仅有以下三种,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将已经公开化的综合经营予以事实上的承认。确实,有关银证转账、银证通、股票抵押贷款等综合经营方式,早就在市场上实践了。当然这些打“擦边球”的行为,还不能称做严格意义上的混业经营,就国外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的状况而言,“客户资源共享”是其重要特征,但在这一点上国内机构还很难做到。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市场最有实力和机会进行混业经营的是一些金融控股公司,如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中银集团等,由于其本身下属有各类金融实体,作为同一利益主体的分支,客户共享有其客观基础,而且利益的协调也较为容易。因此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不能全盘照搬国外经验。

标签:;  ;  ;  

我国财务管理体制创新分析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