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施工单位节约更多成本,便有必要在综述工程造价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存问题,就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管理策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工程造价管理要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提出具体实践策略转变。其中,工程造价,从广义概念角度来看,涵盖航天工程造价、通信工程造价、电力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铁路工程造价、公路工程造价等领域;从狭义概念角度来看,指建设某项工程所花费的成本,涉及竣工结算、工程结算、施工图预算、修正概算、设计概算、投资估算6个方面内容[1]。鉴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具体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存问题
1.1材料价格问题
受市场经济调节作用的影响,材料价格存在着一定的波动幅度,即工程建设前与工程建设后,材料价格不一致[2]。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来看,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一部分施工单位为了缩短工期忽略材料成本估算环节,估算手段过于落后,估算方法过于单一,估算效率过于低下,少部分施工单位的估算方案不全面,无法准确把握材料市场节奏,导致工程造价失衡。同时,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涉及施工环境及材料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难度。
1.2素质水平问题
受建筑行业劳动强度大且薪资待遇差的影响,缺少专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或造价管理人才从业意愿低,或造价管理人才流转速度快,无法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才队伍,是造成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3]。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条件较为艰苦,工程造价流程复杂,特别是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存在着一定的工程量计算难度,涉及多部门间有机协调与配合,一旦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不足,或缺乏工作经验,或知识领域狭窄,不仅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还可能埋下其他隐患,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
1.3合同签订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一部分承建双方存在合同条款不明确及合同条款不完整的问题,不仅无法准确划分包干项目,还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准确性,导致成本估算失衡,造成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盲目性,甚至引发承建双方产生经济纠纷,促使承建双方的经济利益受损,少部分承建双方的工程造价编制方案过于粗糙,严重违背实际工程量脱离实际,造成工程造价编制方案无法真正发挥作用[4]。
1.4工程量上报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来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规定起草时间较晚,尚不存在明确的奖惩体制,一部分施工单位存在工程量上报不清问题,例如:工程量上报过多、工程量估算过多、拖延工程量上报时间等,少部分施工单位受成本投入因素影响,信息化基础薄弱,例如:网络稳定性弱、网络速度慢、网络带宽窄、网络覆盖面小,不仅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导致建筑工程造价数据过于片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策略
2.1统一思想认识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承建双方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端正自身态度,摒弃错误认识,从根源上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管理高效化”意识,积极引进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手段,将工程造价视为控制建筑工程成本投入的唯一途径,纳入建设新型工程造价控制体系的战略高度。同时,广大审计人员做到“解放思想、转变理念、统一认识、增强水平”,意识到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工作的紧迫性及必要性,为顺利开展工程造价工作奠定夯实基础。
2.2增强素质水平
一般说来,基层施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工程造价及成本控制的反应不强。如何短期内转变基层施工人员的意识,是施工单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承建双方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以成本控制理念为立足点,组织一系列岗位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并且纳入岗位职责、岗位人数、文化水平等指标,开展工程造价知识考核,考核合格者予以一定物质奖励,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同时,针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人才培养,出台相应扶持性政策,以填补长期人才缺口。
2.3重视合同管理
相较于施工前期,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难度大。一旦前期成本控制失衡,加剧后期工程造价的管理难度。因此在实际工程造价的过程中,承建双方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施工合同签订管理的重视程度,以符合工程建设标准为前提,纳入工程规模、工程工期、项目分包、工程难度、施工环境等指标,选择合适合同类型,尽早签订施工合同,例如:固定价格合同、活动价格合同、“成本+酬金”合同等,不仅能避免材料波动风险,还能降低承建双方经济纠纷的发生率,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施工流程,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5]。
2.4控制材料价格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材料价格控制的重视程度,以施工图纸为依托,做好材料管理工作,以材料数量、材料价格、材料替代、施工费用为指标,积极引进“限额限领、特领特批”管理理念,及时建档记录,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材料管理模式,便于节约材料成本投入,特别是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严格,工程建设量庞大,工程建设工艺复杂,利用施工现场管理等手段能有效控制成本,进一步减少经济纠纷的发生率,最大限度保证承建双方的经济利益。
此外,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顺利交付,施工单位尽可能选择经验丰富且实力雄厚的工程监理方,便于及时解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降低经济纠纷发生率,增强施工方的行业影响力,特别是市政建筑工程,工程建设标准严格,隶属市政配套设施,严格落实造价管理流程,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杜绝二次“整改”。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逐步成熟,社会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如何应用工程造价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综述工程造价的概念,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存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邵昱淼.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149.
[2]常艳.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中外建筑,2016,11:112-114.
[3]贾珍珍.工程造价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中的具体策略[J].建筑技术开发,2016,07:112.
[4]季秋媛.关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比较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5,11:107.
[5]邓廷林.建筑工程实际造价的动态预知思路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6:150-151.
论文作者:李名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