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腹腔镜治疗方法在国内的发展概况论文_李明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妇幼保健院外科 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腹腔镜治疗方法在国内的发展中使用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我国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未来治疗工作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观察组及对照的患儿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异物感等情况。结果:经过对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疼痛感、住院时间的数据收集、分析、比较发现,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在切口疼痛状况、尿潴留等方便,两组患儿数据没有明显差异,且P>0.05,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在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治疗后,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都要好于传统治疗方法,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治疗方法;国内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21-02

引言:儿童在成长发育的过程患上腹股沟斜疝疾病的概率达到了10‰-20‰之间,并且儿童一旦感染该疾病,能够自己康复痊愈的概率几乎是微乎其微,所以只能够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不过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式便借助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逐渐的被人们所认同。但是我国对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治疗的发展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分析。

一、临床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50人。所有收治的患者收治标准均要符合两点要求:①属于原发性腹股沟斜疝。②没有麻醉禁忌证、嵌顿疝或绞窄疝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收治的所有患儿在年龄、身高、发病位置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且P>0.05,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价值,且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儿均使用传统的腹股沟斜疝疝囊在高位进行结扎手术治疗的方式。首先经过患儿的气管内进行插管,然后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协助患儿调整至常规平卧位姿势,取腹股沟韧带上方2cm做一2~3cm的平行切口,经外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达内环,游离精索,并分离提睾肌和筋膜,随后在精索的外前方找到疝囊,行高位结扎。

观察组:所有的观察组患儿全部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首先经过患儿的器官内进行插管,然后使用连续的硬外膜麻醉方式对患儿麻醉,在患儿左下腹3mm处进行切口并进钳,使气腹压力维持8~12mmHg,以能充分显露术野为目的。术中发现疝囊被气体充盈隆起后,在疝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切1.5mm进行切口,用4号丝线环形缝合疝内环口,接着将缝好的丝线从腹腔内引出,并在皮下打结后将内环口彻底关闭,最后在患儿的切口处敷盖好适量的创可贴就可以了。

3.指标分析

对参与治疗的所有患者在手术中花费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的住院时间、切口的疼痛、猪尿流等状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分析、研究。

4.统计学研究

本文搜集的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采用X±S方式的表示计量资料,使t进行检验,X2进行计数资料的检验,若P<0.05,则说明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二、结果分析

1.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状况对比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所有数据结果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详见表一。

三、讨论

传统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方式主要是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但是该方法切口大、康复时间长,所以采用切口小、恢复时间短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便逐渐的受到国内医疗发展研究工作的重视,通过借助于腹腔镜低倍放大作用、气腹膨胀疝囊及器械,改解剖复杂的腹股沟管径路为结构相对简单的腹壁,改繁琐的腹外疝囊剥离为腹腔镜监视下简单、可靠的疝囊高位缝扎,因而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手术入路创伤及男性患儿输精管损伤、阴囊血肿、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相关并发症发生,还可以对侧鞘状突未闭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从而降低术后疝复发与侧异时疝发生的概率。

患儿出现腹股沟斜疝主要因为腹膜鞘突未闭,并且由于刚出生的幼儿鞘突很多都处于开放状态,所以腹股沟斜疝就成为了经常发生的小儿疾病。在进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如果采用高位结扎,就很容易在腹股沟管解剖中伤害患儿腹股沟四壁并破坏精索及提睾肌;由于传统手术需花费较长时间住院,有需要做伤口的换药护理等工作,患儿必然会存在反抗,影响治疗效果。但是,经过高新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微创理念的影响下,国内逐渐的开始重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外科疾病的发展方向,现阶段正在研究过程当中,想必不远的将来必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

实际上,我国国内在针对小儿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疾病的研究工作力度尚且不足,本文则针对我国传统的腹股沟斜疝治疗法及腹腔镜治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比较中发现,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都要好于对照组的传统治疗效果,其优势主要为:①伤口小较小,传统的手术方法切口最少2cm以上,而腹腔镜虽然有2个伤口,但是伤口不到1cm,通过腹腔镜手术无需解剖腹股沟管等位置,从而就不会伤害腹股沟管及精索等;不仅如此,在腹腔镜放大作用的影响下,能够更加清晰的看见内环口周围的腹壁下血管与输精管等组织,在通过内环口体表投影处进行腹膜缝合的时候可以减少对内环口四周输精管等组织的破坏,从而降低创伤效果及出血量,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②传统手术方法比腹腔镜手术方法操作过程繁杂、时间还长,容易感染,在进行患儿切口感染、血肿、异物感等状况的调查中发现,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发生概率要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儿,不过P>0.05,数据差异没有研究价值,这可能与临床数据过少存在关联。

综上所述,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治疗中如果选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必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缩短手术、住院、康复时间,减少术中的出血量,有助于减少患儿的治疗痛苦,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所以在该病临床治疗中可以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丁汝刚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比较 河北医药 2012年14期

[2]鲁诗勇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5期

[3]王毅 谢凯 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对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12期

论文作者:李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腹腔镜治疗方法在国内的发展概况论文_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