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争夺食物_罐头论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争夺食物_罐头论文

二战时各军伙食大比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时论文,伙食论文,大比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苏军伙食

据记录黑面包至少挽救了苏军40万人的生命,维持了将近1000万人的战斗力。它的配方简单,但烤制过程复杂而精确,通常需要三天。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饥饿的苏军指挥员常常把部队中所有人员佩戴的手表或戒指集中起来,用于交换难以下咽的黑面包和马肉肠。

苏军的内部价是两块手表一整条黑面包,在供应不畅的时候,一条黑面包是10个战士一天的口粮。

苏联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圆白菜汤和煮荞麦汤。这些都是标准的俄国乡下常见的原料。一个老俄罗斯人这样说:“圆白菜汤和煮荞麦汤,是俺们经常吃的。”

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盐、面包、通心粉、咸鱼或罐装肉。美国食品很常见,通常计算,这些通过租借法案来的食品在战争中可以为1200万人的陆军每人每天提供半磅的分量。这些食品在1943年之前是很常见的,之后,通过租借法案来的外援食物原料也是很常见的。这些原料通常被称为“第二前线”,而鸡蛋粉被称为“罗斯福的鸡蛋”。援助的食品物资包括面粉、干豌豆、豆类、糖和罐装肉类。其他的还有黄油、蔬菜、油、人造黄油、罐装的或块状干牛奶、干鸡蛋、粗面粉和咖啡。虽然咖啡的供应一直没有间断,但茶依然是传统的常见饮料。

伏特加和其他酒精类饮料,是部队经常需要的。只要可能的情况下,士兵们都会喝它,喝缴获的德国酒通常比正式配给部队的要好。而一个士兵喜欢的酒可能从某某国的牌子到本地的都有。

德军伙食

德军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占50%,晚餐占33%,早餐占13%,这遵照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以午餐为日常用餐的中心。

Ⅰ级伙食(最高优先配给)主要包括:

黑麦面包750克 黄油或者食用脂肪45克

香肠(生罐装食物)120克(有时是熏鱼)

果酱或人造蜂蜜200克 煮过的土豆、蔬菜750克

肉类120克 蔬菜或动物脂肪45克 调料15克

咖啡豆(有时是红茶)8克 巧克力或糖果1袋

香烟纸7卷

这些食物用罐头和纸包好,放入纸箱内。战争时期士兵伙食供应的实际情况:

供在一线作战的士兵食用的食品应在24小时内借助夜色的掩护送达前线:夜色降临之后,运输兵的到来打破了战斗间歇的沉寂,他们送来了食物,并取走士兵们写好的家信,已经有两周没人来收取这些家信了。送上来的食物是冷咖啡,以及大锅煮出来的杂烩浓汤,我们每个人还得到了半块大面包、一勺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以及150克肉食或者奶酪。饥饿的我们不能一下把这些东西都吃光,因为下一次食物供给可能在24小时之后才能送到。

1944年起,补充兵部队的伙食标准被降低,食物总量并没有减少,但其中肉类和脂肪的比重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土豆和蔬菜。正是靠着这些食品德国从挪威一直打到希腊,再从希腊打到莫斯科城下。

中国军队伙食

国民党时期,中国军队的伙食分配制度如下:每个士兵发给每天24盎司米,一份盐;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个月可以买一磅猪肉。一个中国士兵靠这些配额可以很好地维持生活。可是,事实上他们真正得到的仅仅是分配给他们的食物和钱的一部分,因为长官们习以为常地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结果是大多数国民党士兵营养不足。

二战中,美国针对中国军队长期缺乏营养,体力较差,影响战斗力,由美国营养专家提出供给标准(每人每日发给):

大米850克 蔬菜340克 大豆70克 花生35克

肉类35克 植物油30克 盐10克

1945年2月28日,蒋介石批准了这个标准。相继在贵阳、昆明、百色等军中试行。

那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伙食如何呢?

抗战时期,国民党搞封锁,1940年后停发八路军的军饷,毛泽东向军队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在延安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的牛羊、南瓜、小米饭养壮了八路军战士,也伴着他们走上了抗日的战场。山东百姓同样用煎饼大葱供养着自己的队伍,背包上绑着几根大葱的山东“土八路”,“小米加步枪”再简练不过地形容出了共产党军队的形象。

共产党在到达延安的最初几年里,迎来一段“黄金岁月”。没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远离日本侵略者,生活安定,衣食有保障。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停止向延安供给军费并实施物资封锁。边区政府征调军队和马匹备战,然而偏遇自然灾害,粮食极其紧张。延安普通工作人员的伙食是小米饭加土豆、白菜汤,有级别的老同志才会配给一些大米。

抗大学员曾这样回忆1938年到1940年间,在抗大的生活“衣服只发一套,无换洗的,只好在星期天到河边脱光衣服,一面在河里洗澡,一面洗衣服,等衣服干后穿上才返校。每月只发一元钱零花钱。住的窑洞要自己挖,吃的粮食和烧的柴火到几十里地以外去背扛,吃的多数是小米饭和山药蛋。”

老百姓杀猪的时候去帮忙,然后把习惯被北方人扔掉的猪大肠收起来炼油。朋友来的时候,小米饭拌猪油是无上的美味。

对于边区军民来说,大生产最切实的好处是改善了生活,大生产之后军队的伙食标准是四菜一汤,每周末可以用羊肉汤和馒头打一次牙祭。

美军伙食

在战场上将咖啡煮到有滋味则要很多柴火和淡水,同时在前线点火更有自杀的嫌疑。所以美国军需部绞尽脑汁找到了两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是将咖啡磨成很细的粉末,制成可溶咖啡,兑水即饮;二是把咖啡豆在产地烘烤,然后小批量磨碎,即冲即饮。

巧克力、可口可乐、口香糖和野战饭盒,曾是二战中美国官兵随身不离的几件受用物。自诩“二线球队”的美国,直至1944年才大规模参战,400万出境军人,一年里竟然喝掉10亿瓶可乐。外表吊儿郎当的美国大兵,所到之处,总是嚼着巧克力和口香糖,高兴时还向周围儿童散发。那些被战火搞成破落户的西欧人,看着羡慕不已。这种野战饭盒,不仅有涂好黄油的面包片、午餐肉、沙拉作料,还夹有两支“骆驼”牌香烟和3根火柴,饭后还可抽上几口。

他们吃的食物鸡蛋粉是主要的早餐来源。军队派发的“热带黄油”,因为制作的时候考虑到要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能变坏,所以无论用什么办法都难以融化。面包是新鲜的,由厨师当场烤成,但太粗糙了,只适合做法国烤面包片——还是用鸡蛋粉做的。有时会有燕麦,但像胶一样黏。

1937年,美国的霍梅尔食品公司首次生产了“罐头午餐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帕姆罐头午餐肉成了二战盟军食品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美军食谱一般是:中午和晚上,有罐头食品炖梅干,在废罐头上加热的肉末杂菜,肉大部分是斯帕姆午餐肉,被称为“神秘肉”。

战后,艾森豪威尔将军见到霍梅尔公司的总裁,他感谢他们的斯帕姆午餐肉,然后笑着补充说:“但你们是不是没有必要给我们送那么多过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野战食品发展很快。看二战片时常听说有三种,即C口粮K口粮和D口粮。

C战斗口粮是从1938年开始研制的。美军C战斗口粮特别设计用于没有餐厅的实战条件下的部队,要求便于单兵携带,满足三餐营养。C战斗口粮包装在6个小铁皮罐头内和一个附件包。其中三个铁皮罐头是肉类,称为M成分。另外三个铁皮罐头是面包类,称为B成分。6个罐头组成一天的口粮。多数情况下美军C战斗口粮为冷餐,但也可加热食用。

M成分有多种配方,例如:M1号组合方案包括火腿、鸡蛋和土豆、肉和豆类、鸡、蔬菜;M4号组合方案包括猪肉和豆类、肉、通心粉、火腿、利马豆。可以看出,无论哪种方案都兼顾了营养、热量和口味。

B成分也有多种配方,例如:B1号组合方案是饼干、压缩混合麦片、咖啡、方糖块、糖衣花生仁;B4号组合方案与B1号一样,只是用巧克力豆取代了糖衣花生仁。

把上述M1的三个罐头和B4的三个罐头放在一起就是一个C战斗口粮,当然不要忘了配发一个附件包。附件包里面有九支高级香烟、净化水药片、火柴、卫生纸、口香糖和开罐头器。

德军和日军甚至英军都特别羡慕美军的战斗口粮和香烟。诺曼底登陆后许多美军被俘后掏出战斗口粮大吃大喝,把看守他们的德军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们已经多年都没见过这么好的食品了。

日军伙食

一位入伍前在横滨当造船厂工人的新兵说:“在我入伍的第一天,我们吃到了一顿特殊的美餐,红小豆煮粘米饭。但是就在我们吃饭的时候,上司发话说,这是你们吃到的最后一顿好饭了,从今之后一切都会变得严酷起来。”后来,陆军和海军新兵们通常所吃的早餐就是凉米饭加咸菜以及一杯冰冷的茶,而且要极快地吃完,以便赶回去继续军事操练。午餐可能是米饭加上一点肉或鱼,晚饭则不过是一碗汤加上一点点米饭和蔬菜。

日本陆军昭和6年伙食标准:

米640克 麦200克 罐头肉150克

乾莱110克 泡菜40克 酱油20克

盐12克 糖15克 茶3克

在前不久轰动一时的东史郎日记,其中很多地方说到,日军的战场后勤保障能力很差。在部队出发的前几天还可以就士兵自带的口粮过日子,然后就开始节食减肥。一天吃不到一合大米(一合约0.18升),菜就是咸菜什么的,一点奶糖都是十分珍贵的,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动物食品。改善伙食只有在部队到后方休整的时候才有可能吃能按军部标准发放的基本伙食,或是部队就地“征发粮食,实际就是抢劫”。

日本当时的后勤系统相当垃圾,特别是食品配给。于是侵华战争开始后,部队食物配给就一个命令现地自给:抢!中国老百姓的猪、鸡可就遭难了,日军在战争中抢劫可比土匪有过之无不及。

日军下级军官在东南亚战场上的回忆:每次部队转移驻地的时候,一般只带上5天左右的口粮,假如5天内不能到驻地的话,那么每天下午4点就开始派人进入丛林猎杀或采集野果充饥,并且在第三天开始减少口粮配给;而且里面也写到,如果部队是开赴前线的话,那么会把驻地的牲口带上,用来提供肉食,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日军经常发生杀吃战俘,甚至是自己战友的事!

标签:;  ;  ;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争夺食物_罐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