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室内设计方法论文_潘杨旸

潘杨旸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63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铁路客运站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从初期简单的列车停靠站点,到功能完善的、为铁路旅客提供舒适乘降服务的公共建筑空间,时至今日,己发展为集多种交通方式与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时代变迁,伴随建筑功能与形式的转变,铁路客运站室内设计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就此,本文分析了铁路客运站建筑室内空间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了设计方法。

关键词: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室内设计方法

1铁路客运站建筑室内空间特点

1.1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

对现代建筑而言,开敞空间表现出开放与活跃的特点,是室内聚集人流的公共场所,而封闭空间则表现出一定的内向特点。铁路客运站是交通建筑,旅客需要在客运站内更好的定位与寻找方向,它的开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同时,现代结构技术的应用,也加大了空间的开敞性质;客运站内部相对安静与私密的空间,如卫生间等,具有封闭空间的特点。另外,客运站内也有介于开敞与封闭之间的空间,这种空间具有一定的开场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如采用半隔断划分的空间,现代客运站内部以开敞空间为主,封闭空间为辅。

1.2高大空间与适度空间

一直以来,铁路客运站作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建筑,建筑体量较大,室内空间也相对高大,近年来高架候车模式与结构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柱网、大空间以及大跨度的“现代化”空间成为主流,大跨结构创造出气势恢弘、室内开敞、通透的高大空间效果;在高大空间的主导下,客运站内部的部分辅助空间需要采用适当的尺度来满足功能需求,营造亲切的室内氛围,这种适度空间与高大空间的室内氛围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大的差别。

1.3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

铁路客运站处于全周期运营状态,客运站的内部空间始终是处于人员流动的动态之中。客运站建筑的进站大厅、交通通道和候车大厅是旅客行走和短暂停留的主要区域,具有动态空间的性质;与动态空间相对的是静态空间,但是,因为旅客具有流动性,旅客可达的区域皆具有动态的特点,只在特定的空间,如贵宾候车室、茶室等是相对静态的空间,从以上分析得出,客运站建筑具有动态空间为主,静态空间为辅的特点。

1.4固定空间与可变空间

固定空间是空间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以不变、功能明确和位置固定为特征,是空间中最稳定的形式之一。这种墙体围合的空间有着相当的独立性和封闭关系,一个建筑中多少都会有一些固定的空间,来保证空间使用更加合理。与之相反的可变空间则是可以依据不同的需求灵活改变形式的空间。由于管道等的限制,铁路客运站内的卫生间功能明确、位置固定。我国铁路运输具有时段性特点,如节假日旅客剧增,此时便可以调整候车厅内穿插的小空间的尺度,灵活变更空间的形式与大小,适应时段性的空间需求。

2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影响因素

铁路客运站是时代经济、技术与文化的重要反映,它汇聚了各个方面的先进理念,它的室内设计也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的时代的经济、技术与文化状况,但是,它也受着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首先,客运站使用者是旅客,所以,需要从旅客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旅客的需求与行为特点;其次,客运站建筑通常高大宽敞,在这高大宽敞的空间里,包含着各种功能空间,所以,客运站内部便需要在主体空间中,有效的进行二次划分,从而营造出既分隔又通透、功能分区明确的室内空间;第三,当代结构技术与材料发展,各种结构与材料被应用于铁路客运站建筑设计中,这些建筑结构本身具有的特点,对于室内设计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3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室内设计方法

3.1地域性特色设计

在铁路客运站室内空间设计中,适应地域特色、反映地域文化是设计中的一大重点。通常结合站房造型造型,采用地域文化浮雕图案如黄山北站(见图1-1),或是适应站房外立面形态,采用与墙面不同材质梁柱、门窗分割及其他结构部件反应地域历史文化,如绩溪北站采用与外立面相适应的木纹梁柱、斗拱等表达思域特色的宋代文化(见图1-2)。

图1-1黄山北站

图1-2绩溪北站

3.2营造常规尺度的区块划分设计

候车室空间高大,有很好的视线,整体给人以高大空旷的感觉。但在候车过程中,人们还需要亲切的近人尺度空间,因而,为了在大空间中,有更好的尺度与空间体验,可以将底面划分成小的区域,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材质或不同的颜色区分。区域划分可以依据不同的使用功能空间,比如候车区、走道区、检票区等,进行划分;也可以结合空间结构构件,比如柱子、隔墙、或者呼应顶部不同的屋顶形式等,进行划分。如昆明南的候车室,室内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分等候区与旅客服务区,同时局部设置夹层布置旅客服务及卫生间、茶水间等(见图2-1),将整体的室内地面分成了更为近人尺度的分区,有效的降低了单一的空间感受与视觉疲劳,同时也积极地明确了功能分区;在有特殊结构之处,可以与侧面或顶面结合划分,如南京南站进站大厅与结构柱网结合的区块划分、候车室里与顶面采光洞口结合的玻璃区块设置,这些区块的划分不仅丰富了底面的视觉效果,同时又有效地利用建筑结构风格特征,形成更好的室内空问环境(见图2-2)。

图2-1昆明南站

图2-2南京南站依据结构柱网进行区块划分

3.3表达导向特点的局部强调处理设计

旅客在行走的过程中,视线接触到地面,会有意无意地认同同质底面,因而产生一定的导向信息。在底面沿旅客流线路径进行连续的局部强调处理,可以取得较好标识引导作用。

(1)具有指向性的吊顶设计

在吊顶上设置线性吊顶,结合灯光布置进行局部强调。如深圳北站候车室吊顶(见图3-1),以灯带将铝合金吊顶分组,顺应旅客行走的方向排列,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再如福田站走道吊顶沿旅客行走方向规律排布铝合金条板,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吊顶设计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有规律的条形图形排列,如南京南站候车室的吊顶按规律排列的木色几何图案,具有节奏感与韵律感,从而可以传达导向信息。吊顶指向性分组排列的方式,可以通过统一材质的不同颜色、花纹实现,也可以通过不同材质实现。灯带、花纹等部分,往往会成为吊顶的视觉焦点,将旅客的视线吸引至同一方向,同时,该部分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图3-1深圳北站室内导向性吊顶

(2)指向性采光窗设计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线性采光窗,如广州南站候车室中部的大型采光窗(见图3-2),与两侧吊顶的实形成对比,成为视觉焦点,从而明确地传达导向信息;再如昆明南站候车室交通区域顶部成组的采光窗,也可为旅客指明前进的方向(见图3-3)。

图3-2广州南站

图3-2昆明南站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展开分析,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重视,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和自身特点,探究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措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提高铁路客运站实用性,满足现代人的通行要求,全面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银.地铁车站综合管线及室内环境的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10):154-155.

[2]史天运,张春家.铁路智能客运车站系统总体设计及评价[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8,27(07):9-16.

[3]刘莲莲.地铁车站综合接地设计方案[J].天津建设科技,2018,28(03):78-80.

[4]刘兴.浅析地铁车站结构的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8):55-56.

论文作者:潘杨旸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浅谈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室内设计方法论文_潘杨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