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源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 445000
【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有效途径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初中课堂上对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对同仁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问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4-009-0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表达能力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课堂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加强学生提问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原则、定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接受、模仿,形成积极探索的精神。
1.否定假设法
否定假设法是在已知原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条件进行改变产生新问题,这使得问题产生的空间很大,更能掌握问题的本质。首先通过分析数学结构,找出条件、性质、结论等属性,为提出问题提供有利、充足的信息,随后不断改变这些属性,这样可以引出大量的新问题。
2.归纳、类比法
归纳法是对科学事实进行概括的恰当形式;类比是抓住事物间的相似特性进行比较、对照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把信息从一个对象转移给另一个对象,主要通过仔细的、多方面的观察能力,才能发现问题的实质。例如在立体几何第一章“直线与平面”的复习中,可以以棱长为a(或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为例,对12条棱、12条面对角线、4条体对角线、6个面及体对角面之间开展系统提问,归纳出“直线与平面”一章的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记忆点线、线线、线面、面面、空间角与距离计算等方面的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等。
3.普遍、特殊分析法
发展思维之功能,新知识的获得与巩固是在分析中发展的,采用推理分析的思维方式提问,恰到好处地增大知识信息的落差,能给学生一种强烈的震撼与刺激,当教师对例题中条件进行分析或挖掘新概念潜在的内涵时,可通过提问分析,层层揭示隐含条件或知识点的潜在功能,点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教与学两方面直接统一在分析问题中,发展学生思维。例如,在讲立体几何中证明平面垂直平面一类例题时,一般分析思路是要证明面面垂直先证线面垂直,要证线面垂直必须先证明线线垂直,从已知条件出发层层设问,挖掘隐含条件,使学生思维随演绎分析设问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4.联想法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与其相关联的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数学教学中较为广泛的一种思维方法。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联想有: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一元到多元、由低次到高次的联想、数与形的联想、逆向联想、类比联想等。
二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初中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最佳时机。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却很少提问,只是优秀生提问或只是提出简单的表面层次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课堂氛围缺乏宽松和谐引起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参与教学,上课过于严肃,严格执行教材与教学大纲,课上不允许学生插嘴,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使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学生没有时间思考问题,甚至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个体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展开想象,激活思维,张扬个性,使好奇心得到充分展示与发挥。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各种奇思妙想,才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如初中数学有一节关于填幻方的课题研究,学生感觉比较枯燥。我在引入时则结合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来引导,其中的“瑛姑”便是被这个幻方难住的,看我们的同学中有没有“黄蓉”来解答这个问题?此语一出,学生们纷纷思考、研究,跃跃欲试,课堂效果较好。
2.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提问意识
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的图形着手,创设探究情境。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学生通过努力便可获得成功的问题情境,不断质疑。不断寻求方法解答疑问,让学生经常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持信任、放开的态度,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积极探索,这样就能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前,问:同学们吃过拉面吗?拉面师傅制作拉面时,按对折、拉伸的步骤,重复多次。如果拉面师傅每次拉伸面条的长度为0.8米,三次对折后的长度是0.8×2×2×2=6.4(米),那么他拉12次后得到的面条总长度是多长?学生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长度有3276.8米”时,学生惊讶不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如何列式计算,这时教师提出:“如果利用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理数的乘方,你会很快算出结果。”此时学生流露出迫切的求知欲望,很自然地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3.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有效评价
初中学生受原有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制约,某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价值或根本不成立,作为教师,不应忽视,应及时采用鼓励性语言予以激励,激励学生提出存在和有价值的问题。对于那些提出的问题具有很高价值或创造力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及时进行正面的肯定性评价,并鼓励他以后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并要求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在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他们为了追求成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抢着”提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提问的兴趣。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能帮助老师拓展教学思想,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使教师、学生均能得到发展。总之,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就能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
4.提问要遵循渐进的原则
每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问一定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而且要注意将学生的学习逐步引向教学设计的目标。如果提出的问题太突然,就会使学生漫无目的,不知所措,更谈不上互动探究。这样必然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授“实际问题中最值”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矩形的周长为60,其中一边长为10,求这个矩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继而逐一出示问题:“若其中一边长为15、20、25,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边长还可以取其他的值吗?”“什么时候面积最大?”“若设面积为s,其中一边长为x,s如何求?”“由列出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画出函数的图像,你有什么发现?”等等。教师一步一步引导,由浅入深,由已知探求未知,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思考和交流,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袁成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情境的设置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10(2)
[3]沈建红.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学数学研究,2007(7)
论文作者:田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边长论文; 数学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4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