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企业并购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_企业兼并论文

美日企业并购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_企业兼并论文

美国、日本企业兼并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美国论文,我国论文,企业兼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兼并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存在,它作为一种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和企业经营的有效手段,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兼并行为才刚刚起步,其作用和重要意义正逐渐得到人们的认识和接受。由于美国、日本的企业兼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因此,研究和借鉴它们在企业兼并过程中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我国企业兼并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美国企业兼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美国经济进入垄断的阶段后,资本的集中和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借助于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到本世纪60年代末为止,美国经济已经历过三次大的企业兼并浪潮。它们分别是:

(1)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以同行业间横向兼并为主要形式的第一次兼并浪潮。这次兼并浪潮为美国产业界带来规模效益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然而也带来了过度垄断的弊端,因而促成一系列反托拉斯法的产生。

(2)本世纪20 年代主要以加工制造业同与它有前向或后向联系的原材料、运输、贸易公司实行纵向兼并为特征的第二次企业兼并浪潮。由此引起证券市场异常的投机热潮,但终于泡沫经济于1929年崩溃,导致了一系列加强证券市场管理的法规出台。这次兼并进一步加强了美国企业的垄断程度。

(3)本世纪60 年代以跨行业的混合型兼并为主的第三次企业兼并浪潮。这次兼并浪潮为美国产业结构由专业企业关系转向多业种的企业系统作出了贡献。

当历史走入80年代后,又一场对美国经济影响深远的企业兼并浪潮开始席卷美国大陆。美国80年代企业兼并浪潮同以往历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兼并规模大,大型及超大型兼并事件尤为引人注目。 1981 年到1984年的交易超过3300亿美元,年平均800多亿美元,比1968年到72 年的平均数210亿美元高3倍多。1969年开始出现10 亿美元以上的兼并, 1969年到1980年,这类大型兼并共发生了12起;1981年到1986年6 年内超过10亿美元的兼并则多达103起。从1981年以来出现交易额超过50 亿甚至100亿美元的超大型兼并。1988 年科尔贝克·克拉维斯·罗贝茨公司以251亿美元兼并纳比斯科烟草公司而创下记录。

2.大公司兼并大公司,小公司或个人收购接管大公司等各类兼并并存,并且十分流行“杠杆式收购”所谓的“杠杆式收购”,指买主企业主要用银行贷款作为兼并其它企业的资金。即“举债收购”。在借款时是以被收购的“目标企业”的资产与兼并后的潜在收益作为抵押的。

3.同上一次兼并高潮中普遍流行的以经营多样化为目的的混合性兼并不同,这次一系列兼并活动的目的是要组成更加专业化,经营更为合理和效益更高,更有竞争力的企业,以加强原本具有优势的业务部门,或者是集中力量打进一两个具有发展前途的、高利润率的产业领域。因此,企业兼并后,一些非主要经营方向或经营效益不好,收益低,甚至亏损的企业子公司或下属部门将被拍卖而分离出去。

二、日本企业兼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众所周知,战前,支撑日本发展的因素之一是以家族为中心的财阀集团。当时一些主要产业为了扩展业务范围,提高利润水平,以财阀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企业兼并活动。战后,日本进行了经济民主化改革,解散了财阀,但是,日本企业的合并和收买的形式与战前并无显著变化。造船、汽车、钢铁等行业在银行的作用下,以原材料和零配件的采购到产品进入流通阶段,在极其广泛的范围之内进行了集中和合并。其后,为了适应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的结构由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结构的调整,在日本政府的诱导下,救济型的企业兼并活动比较普遍。

从战前到石油危机以及其后的经济调整时期,日本的企业兼并主要是为了适应财阀集团的统一和分裂,或者是围绕产业结构的转变进行的,这可以说是比较初级的企业兼并形式。近几年来,日本的企业兼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企业为了追求新的事业领域或者为了获得新的收益机会开始成为企业兼并的动机。这样,就使得过去专门为了救济濒临倒闭的企业进行的消极的企业兼并活动变为积极的、充满活力的企业兼并的新形式。综合起来,日本的企业兼并具有以下特点:

1.国内法人或自然人兼并海外企业的所谓“内——外型兼并”开始增多。据日本山一证券公司调查统计,仅1989年1—9月,日本企业收买海外企业的“内——外”型兼并为294件, 日本企业之间的“内——内”型兼并则为178件, 海外企业兼并日本企业的“外——内”型兼并为11件。因为日本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国家,企业对外依存度很高,为了缓和海外日益增长的反日情绪和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同时,也为了回避各国的贸易限制和投资风险,日本企业越来越多地采取收买海外法人企业进行现地生产的方式,这样既可以确保基础设施、设备和人才的供应,又能在矛盾和纠纷很少的情况下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企业兼并的中介组织。咨询机构以及中介人员日益发达,使企业能够得到比较丰富、准确的有关信息资料,为企业兼并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日本许多证券公司、集团投资公司以及保险公司往往掌握着大量有可能成为兼并目标的公司的信息资料,日本企业主通过与它们的接治就可以了解到“目标企业”的详细资料,从而制订出周密的兼并计划。

3.基于企业经营战略角度考虑的以买卖双方相互达成协议为基础的“友好性”兼并,逐渐代替违背卖方意愿、强行进行合并和收买的“敌对性”兼并。最近几年,由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股市低迷,致使日本经济规模急剧缩小。由于经济不景气时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许多中小型企业难以为继,为了事业能够发展而出售企业,使企业可以在景气低迷的状况下得以生存和重组,这种积极、主动、友好的企业兼并开始大量增加,可谓是日本企业兼并发展的新趋势。

三、对我国的借鉴

究其概要,主要有如下几点:

1.重视企业兼并的作用。企业兼并能有效地优化资本结构,挖掘企业组合效能,有助于迅速形成国民经济的导向力量。美、日两国能够形成如此巨大的经济实力,企业兼并可谓是功不可没。当前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着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的弊病,许多上市的股份制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不尽人意。在我国推行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活动,将会促进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国民经济主导力量的形成。

2.企业兼并多元化。随着企业兼并活动的深入发展,企业兼并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从内容上讲,兼并活动不再局限于大公司吞并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美日80年代的这次新的兼并浪潮明显表现出了以小吞大的特点。从范围上讲,出现由本地区、本行业内的企业兼并向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从方式上讲,主要有四种:以现金资产;以现金购买股票;以股票购买资产;以股票购买股票。

3.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兼并活动。如果没有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的积极介入,没有信用的扩大,没有金融工具的创新,美日的投资银行在企业兼并中的主动性作用特别引人注目,它们都设有专门的兼并收购部,高薪聘用一批银行家和律师从事兼并收购业务。这些人员经验丰富,技术娴熟,决策高度科学化,处理巨额的收购交易效率很高。我国应按适合我国国情的方式尽快建立投资银行,以此推动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活动。

4.注重企业兼并的国际化。从国际市场上看,企业兼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商业行为,即让企业资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优化组合。日本企业十分注重对海外企业的兼并收购,这一方面确保了海外资源的供给,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以及资金筹措能力。为了适应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应在国内兼并的基础上面向海外发展,逐步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中国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有机联系在一起,加速我国经济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标签:;  

美日企业并购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_企业兼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