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在儿童常见皮肤病的临床应用论文_赵元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在儿童常见皮肤病的临床应用论文_赵元

(武警广西总队医院皮肤科 广西 南宁 530003)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142-02

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以起效迅速,能对疾病有很好的控制力且应用方面广,使其在皮肤科得到了广泛临床使用,成为皮肤科医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1]。由于儿童皮肤薄嫩且毛细血管丰富,对外界的温度反应较成人敏感。容易发生湿疹、接触性皮炎等。激素软膏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已经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皮肤萎缩等。而非甾体类皮肤外用药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经过长期的临床用药观察,在治疗儿童皮肤疾病方面取得满意的疗效。现通过文献回顾总结综述如下:

1.药理作用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商品名为布特,主要成分是5%的氟芬那酸丁酯,具有抗炎、止痒、镇痛三种功效的非甾体皮肤外用药物,是氟芬那酸的衍生物。其抗炎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机体细胞内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过程中环氧酶(COX)的活性,从而阻断前列腺素(PG)及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的合成 [2]。而这些炎性介质是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它维持体内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抑制了水解酶的释放,阻断了炎症的发生发展从而达到抗炎的目的,这与大多数非甾体抗炎药外用时透皮分布于深层组织有所不同[3,4]。

2.临床应用

2.1 婴幼儿皮炎湿疹

婴幼儿皮肤炎湿疹是具有渗出倾向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常见表现为红斑、糜烂、渗液等,瘙痒明显,治疗上往往需要联合用药。郝鹏锴,张洪洋,韩敬华,等[5]观察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治疗儿童湿疹获较好疗效,分实验组40例、对照组43例,实验组先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涂于患处,每日1次,连用3天;后改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每日早1次,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每日晚1次。连用4天;再改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7天。对照组: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涂于患处。每日1次,连用2周。结果显示实验组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79.1%,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χ2=4.57,P<0.05,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现象,停药1天后消失,继续用药。对照组出现2例患者皮肤毛细血管扩张,1例患者刺痛反应。孙建兰 佟建宁 曲梅 袁丽华[6]观察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婴儿湿疹有起效快、缩短病程等作用。此外,王明志[7]布特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98例获得较好疗效。张晓宁[8]观察蓝科肤宁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儿童湿疹,结果显示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皮疹状况和自觉症状,且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副作用少见。

2.2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本病绝大多数初发于婴幼儿期,表现为婴儿湿疹,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皮疹可干燥或渗出。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张涛,张守春[10]观察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年龄30天至2岁;对照组66例,年龄15天至2岁;治疗组先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5~6min后,外涂红霉素软膏;对照组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均每日2次,疗程均持续2周。在治疗2周、4周结束后分别评价有效率。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随访结束后评价复发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2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34.8%,两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明显副作用。

2.3 丘疹性荨麻疹

儿童丘疹性荨麻疹是儿童常见皮肤病,可能由于节肢动物叮咬,其虫体蛋白导致过敏所致,其中以各种螨虫、跳蚤及臭虫最为多见,表现为瘙痒、风团、水疱等症状[11]。治疗上传统多外涂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1%薄荷霜及糖皮质激素类霜,重则内服抗组胺药物,甚至加服强的松片等。路永红,周谦[12]随机将78例丘疹性荨麻疹儿童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16例,女8例。治疗组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轻涂于患处,每日早、中、晚各1次,共治疗7天;对照组用黄连炉甘石洗剂涂于患处,用法及疗程均同。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05%,P<0.05,有统计学差异。

2.4 面部单纯糠疹

儿童面部单纯糠疹好发于皮肤干燥者,日光照射后常患此病,表现干燥脱屑红斑、淡白斑等症状。郜玉玲,史立宏等[13]观察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单纯糠疹,设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对照组外用复方维生素E乳膏(主要成分为硅油和维生素E),均日2次、疗程6周。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85.0%) 明显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1)。李杰,李絮茹[14]氟芬那酸丁酯乳膏治疗面部单纯糠疹188例同样获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78%,对照组为3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2,P<0.001)。

2.5 其他儿童皮肤病

氟芬那酸丁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独特的油包水剂型,常常能适用在一些敏感部位,如面部、大腿内侧、阴茎背部等位置。除上述疾病治疗外,我们尚应用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摩擦性苔藓样疹、毛周角化病、寻常型银屑病、扁平苔藓、线状苔藓、光敏性皮炎等儿童皮肤病,皆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运用于治疗成人各类皮肤疾病则更广泛。

3.氟芬那酸丁酯副作用

氟芬那酸丁酯副作用主要是体现在面部、腋下、外阴等皮肤薄嫩处,表现为瘙痒、刺痛、红斑等,多为一过性,一般1-3天就能自行消失。但对于有渗出、糜烂的部位使用布特时应慎重。

4.总结

临床上一直在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CS)作为治疗儿童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药物,由于儿童皮肤薄嫩且毛细血管丰富,对药物吸收亦较成人快,过多使用激素类外用制剂易出现如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而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对于儿童皮肤疾病安全有效,能显著的改善皮损,有效缓解患儿痒感及搔抓。长期外用,可减少复发,无甾体类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Hitoshi K,Noritake O,Akirao.Clinical effect of HF264 ointment on atopic dermatitis[J].Western day skin,1981,43(2):261.

[2] Mitsuaki U,Junko M.Clinical experience of HF-264 ointment[J].Western day skin,1981,43(2):268.

[3] Hitoshi K,Noritake O,Akirao.Clinical effect of HF264 ointment on atopic dermatitis[J].West day skin,1981, 43(2):261.

[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606.

[5]郝鹏锴,张洪洋,韩敬华,等.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及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治疗儿童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185-4186.

[6]孙建兰,佟建宁,曲梅,袁丽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婴儿湿疹[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9):536.

[7]王明志.布特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98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2):24.

[8]张晓宁.蓝科肤宁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儿童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6-27.

[9]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6):603-605+615.

[10]张涛,张守春.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84例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9):189-190.

[11]赵国庆,冉玉平,杨伯艳.丘疹性荨麻疹病因学系统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4):213-215.

[12]路永红,周谦.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40例未成年人丘疹性荨麻疹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07,19(4):657-658.

[13]郜玉玲,史立宏,史同新,陈海蓉,李春霞.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单纯糠疹40例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30(10):634-635.

[14]李杰,李絮茹.氟芬那酸丁酯乳膏治疗面部单纯糠疹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6):1111-1112.

论文作者:赵元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在儿童常见皮肤病的临床应用论文_赵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