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伴呃逆分期治疗体会论文_李启珍,肖林

中风伴呃逆分期治疗体会论文_李启珍,肖林

河南省焦作市公交公司职工医院 河南焦作 454100

摘要: 中风伴呃逆是中风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呃逆声短而频发,连续不断,不能自止。现本院门诊患者实例采用分期治疗方法进行观察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效果良好,临床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风伴呃逆;分期治疗;体会

前言

呃逆是一个症状,西医责之“膈肌痉挛”、中医谓之“胃气上逆”。呃逆在脑血管病中并非罕见,且常用解痉药难以奏效,处理相当棘手,属顽固性呃逆之例。我们在临床中以中西医结合之法,将中风伴呃逆分三期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中风早期伴发呃逆

利水消肿、和胃降逆,甘露醇加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以泽泻汤合五芩散化气行水,配以止呃逆散和胃降逆。(止呃散:橘皮、竹茹、丁香、柿蒂、旋复花、代赭石)。

例1:患者,68岁,患右侧大脑大面积梗塞,症见左侧上、下肢瘫痪,神志恍惚,发病第三天,出现呃逆,呃声响亮频繁,面红目赤,经阿托品、654-2、vitk3、氯丙嗪、多虑平等多种西药应用无效,经用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5mg,每日2-4次静滴,取上方每日1剂,水煎频服,2天呃止。

2、中风中期伴发呃逆

采用活血化瘀、涤痰降浊、通腑导滞;用复方丹参、血塞通注射液静滴,活血养血,祛瘀生新;中药用大黄导痰汤通腑降浊合止呃散和胃降逆。

例2:患者,60岁,左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进入蛛网膜下腔,昏迷10余天后渐醒,于第18天突发呃逆,呃声低沉,口气溴浊,舌苔厚腻,喉中痰鸣,大便数日不畅,西医常规处理无效,改用血塞通注射液0.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中药上方日1剂,水煎服,第2天排出硕粪10余枚,第3天呃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中风晚期伴发呃逆

益气养阴补虚,和胃降逆止呃:采用黄芪注射液、参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气阴双补,中药用补阳还五汤合止呃散和胃降逆止呃。

例3:患者,76岁,患糖尿病,已4次发作脑梗塞假性环麻痹,言语及吞咽困难,瘫痪卧床已3年,此次第4次发病住院治疗44天,出现呃逆、呃声低沉缓慢,食少倦怠,舌苔白,脉细弱,用阿托品、维生素K3,时断时续,后改用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各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中药上方日1例,水煎频服,3日后呃逆渐止,继用40余日,病渐起色,能正常进食而出院。

4、讨论

中风早期伴发呃逆,一般考虑是出血或梗塞灶,压迫牵拉刺激脑神经通路,给予神经不良刺激,或水肿、或缺血,营养障碍,进而诱发膈肌痉挛,我们称为(刺激性呃逆),其实,治疗重点是治疗原发病,消除减轻不良刺激,其症自止。

中风中期,随着水肿消退病灶缩小,其压迫牵拉刺激部分或全部解除,但其继发的瘀血、渗出物、增生物(这些相当于中医之痰浊)等病理产物仍存在、并影响脏腑,气血正常运行,使脏腑功能失调,如消化道 反应,腹胀、便秘等,中医认为,瘀血痰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由于此时病人表现为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舌苔厚腻,口气溴浊。故我们称之为“腑浊之呃”,采用化瘀涤痰、通腑降浊,促进其瘀血、渗出物吸收,病理产物祛除,其呃自止。

中风后期,原发病灶及病理产物吸收消散,但由于正气亏耗,元气不足,饮食失调、脏腑失养,功能失常,胃气上逆而呃,我们称之为“虚呃”,此时应益气养阴,和胃降逆,使脏腑功能恢复,升则升,降则降,其呃渐止。

中风伴发呃逆三期论治,是结合中风病理变化一般规律而言,临床当需结合具体情况辩证论治,如刺激而呃、呃声响亮有力、频繁,伴见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腑浊而呃,呃声有力而重,伴舌苔厚腻,口气溴浊,腹胀便秘;胃虚而呃,呃声低沉气怯,伴见食少倦怠,舌淡,少苔或无苔。临床权变,不可拘泥于时日之先后,以上管见,谬谈难免,敬请鉴证。

参考文献:

[1]刘梦婷,董斌.中风后疲劳的现代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07):58

[2]王芹,赵兰花,于炳琦.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伴呃逆[j].中国民间疗法.2014(12):47

[3]封桂宇,苏春寿.中医药防治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1):45

[4]魏江山,杜位良.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3):41-42.

论文作者:李启珍,肖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中风伴呃逆分期治疗体会论文_李启珍,肖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