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资本主义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0)12-0013-07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经济全球化,指的是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出现的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它指的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资本、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各个国家越来越深地被纳入不断扩大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之中。可以说,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当今时代从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正因为如此,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全球化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国际垄断的新阶段

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把它们的生产关系向全球进行输出和扩展等等。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生产力推动下,由国家垄断阶段向国际垄断阶段的过渡,因此它预示着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是区分为不同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是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只要这一生产关系不改变,资本主义仍旧是资本主义,不管它的形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然而,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不但包含其制度层面,也包含着体制层面。这后一层面相比之下更具变动性,更容易受到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由此便使资本主义发展区分出不同的阶段来。一般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在经历了自由竞争阶段和一般垄断阶段以后,从二战后进入了国家垄断阶段。

所谓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指的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到19世纪末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这一阶段,资本主义实行的是没有人为限制的竞争。竞争的主体是为数众多的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资本、劳动力能够在企业、部门、地区之间自由流动,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技术、扩大生产。竞争的结果是导致部门之间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

19世纪末,由于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飞跃,结果促使资本主义的发展由自由竞争进入一般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扩大企业规模,加快资本的积累,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则实现着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的争斗和分化,推动着资本的积累和集中。这样就在各个部门产生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企业、大公司。而这些大企业、大公司为了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并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于是互相之间实行联合,建立起各种类型的垄断组织。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一般垄断。

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国家垄断阶段。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指的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结合。这一阶段从时间上是从二战以后直到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是国家通过财政、税收手段,再分配国民收入,用国家资本去办产业,从而形成国家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不断结合,或通过参股等形式介入到私人垄断资本中去,或通过产品的收购与销售等形式与私人资本实行外在的结合,这就形成带有国家垄断资本特征的经济基础。同时,国家通过制定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计划,通过控制货币发行和流通,使自己成为国家经济生活的内在因素,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者和总资本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于资产阶级国家发挥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新的发展。战后半个世纪资本主义所谓的“黄金时代”,就是这种发展的体现。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使其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规模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资本的循环,从总体上开始越出民族国家的范围,而需要以整个世界为舞台,以便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阶段。目前日趋增强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正是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这一状况,它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已经开始冲出民族国家的界限,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过渡。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它们通过互相之间的联合、兼并,不断扩张。跨国公司们“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形成遍布全球的生产网络。据统计目前跨国公司已占据世界经济的半壁江山,占有世界生产总值的40%、贸易总额的50%、国际直接投资的90%、高技术发展的90%、技术转让的75%。在全世界最大的100家经济实体中,有一半以上不是国家而是公司(49个国家和51个公司)。不仅如此,为了增强实力,垄断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跨国公司之间仍在不断地联合和兼并。有人预言,如果说本世纪还是跨国公司在民族国家的框架内存在,那么下个世纪将是民族国家在跨国公司的世界中生存。不仅企业是如此,一些国家也加入到国际垄断的行列中来,它们通过互相之间的联合,采取内外有别的经济贸易政策,来谋求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就是这样一种新的国际性垄断组织。

与跨国公司的联合和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相对应,一些世界性的经济贸易管理组织和调控机构不断产生并不断得到加强。关贸总协定之演变为世界贸易组织(WTO),西方八国首脑会议、发达国家财长会议的定期蹉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监控等都是为了对垄断、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市场进行规范和调控。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资本主义正在由国家垄断阶段向国际垄断阶段过渡。而1995年1月1日,被喻之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可以看作这种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虽然直接地说是由生产力发展所推动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但在实质上它预示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预示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变化。把握这一点,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分析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关键。

二、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反而加深了这一矛盾

经济全球化确实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了新的发展,标志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但这并不能证明资本主义已经消除了自身的固有矛盾,成为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为了说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一番考察。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马恩提出的概念。马恩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表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二是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由于资本家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拼命扩大生产规模,使得这一矛盾最终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三是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与市场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上升为垄断,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垄断资本主义争夺世界市场、抢占和瓜分世界领土、推行殖民主义统治,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向世界范围和对外关系领域发展。由此产生出新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各大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在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阶段以后,由于国家的干预和调控,上述矛盾中有些矛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例如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况问题、劳资矛盾问题等等。但在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进入国际垄断阶段以后,不但使这些原本缓和了的矛盾又重新变得尖锐起来,而且还将产生出新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现实表现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跨国公司内部的高度组织性与全球生产的无政府状况的矛盾;二是劳资矛盾;三是南北之间的矛盾;四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生态环境危机);五是人与人自身的矛盾(人被极度异化)。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剖析。

(1)跨国公司内部生产的高度组织性与整个世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如前所述,这一方面的矛盾曾一度由于国家干预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这使得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虽然在战后仍不断出现,但没有再出现像1929-1933年那样严重的危机。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这一矛盾不仅没有消失,反而由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而变得比先前更为尖锐起来。在国际垄断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凭借着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有效地实行了内部管理的高度组织化和生产的高度计划性。这有力地推动着资源的跨国流动和全球配置。但是由于跨国公司的活动已经突破传统的民族国家的疆界,把自己的活动舞台推及全球,推及到个别国家无法单独实施调控的全球市场。由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各跨国公司不惜代价地扩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以便降低成本,排斥竞争对手,扩大自己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这样就必然会导致生产发展的盲目性。由于跨国公司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内部的高度组织性,所以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在全球的扩张十分迅猛。而一旦产品在市场上过剩,则必将在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甚至在全球范围引发经济的动荡和危机。

另一方面,当今世界,随着资本和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大量的资本不是流向生产领域,而是流向证券市场,去从事金融投机活动。据统计,在全球每天约2万亿美元的外汇交易中,用于投机的占90%,用于贸易和直接投资的不到10%。由于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和全球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造成大量的泡沫经济并引发频繁的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94年发生的墨西哥的金融危机,日本泡沫经济在90年代的破裂,特别是97年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震荡。东亚金融危机使东盟国家货币平均贬值50%,股票下跌近70%,共损失达3万亿美元,陷入30年最严重的危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在更深的层次上连为一体,因此,一旦出现经济和金融危机,就会迅速地殃及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甚至给全球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劳资之间的矛盾。劳资矛盾也曾因为国家调控而得到一定的缓和。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由于国际垄断的出现,使这一矛盾又有了再度激化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排斥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同时又削弱了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调控能力,加强了资产阶级在劳资斗争中的地位。具体讲,就是:①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导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技术密集程度提高,就业密集程度降低,使包括“白领”在内的整个就业人群发生了分化,一些未能掌握新技术手段的工人受到冲击,工资大幅下降,甚至失去就业岗位。这导致发达资本主义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到95年底,经合组织25个成员国的失业者总数从90年的2400万增加到3300万,平均失业率达8%。欧盟国家97年的失业率甚至达到10.6%。②由于国际竞争导致劳资关系发生失衡。跨国公司在利益驱动下,千方百计寻求向国外发展,结果导致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化。这样在劳资谈判中,企业主要会以转移生产基地相威胁,迫使工会和劳动者一方做出让步。在协调劳资矛盾中,资产阶级国家为了留住本国资本和吸引外资,往往采取偏袒资方的做法,使得工资、劳动条件等都向着不利于劳动者、有利于资产者的一方发展。③由于资本的跨国流动,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福利政策造成冲击。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劳资矛盾,曾经采取措施,实行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社会福利政策。北欧的瑞典等国曾经被称之为社会福利国家的典范。从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的需要出发,企业主们对社会福利政策一般是被迫就范的,因为它需要企业负担更多的税收和工资开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情况就不同了,企业主们可以比较方便地把资本和企业转移到国外。资本的大量外流,减少了社会福利国家的国内投资和就业岗位,同时也减少了国家财税收入,使社会福利制度因资金困难而面临困境。这导致近年来几乎所有的西方福利国家都在被迫地削减社会福利,使社会经济生活更加符合资产者的利益。(注:参见王学东《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1期,第24页。)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在美国,1944年,占全国人口20%的富人拥有全国财富的80%以上,1995年占人口的0.2%的超级富翁拥有全国公司财产的60%,而占美国家庭总数20%的穷人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不到4%。美国1980年大公司高级经理人员的收入大约相当于普通员工的40倍,而现在这个差距扩大到400倍。据美国《福布斯》杂志预测,在下一年度的400位最富的美国人中,将有250位是亿万富翁,比上一年度增加60%。其中比尔·盖茨的个人财产超过400亿美元,比许多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多,甚至比拥有1.2亿人口的孟加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多几十亿美元。同样,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可见,经济全球化不但没有缓解,而是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内的两极分化。

(3)南北之间的矛盾。如前所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又一表现形式。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一个由发达国家的“中心资本主义”为一方,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资本主义”为另一方构成的“中心——外围”结构。在这一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在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济交往中,通过经济手段对这些国家进行控制与掠夺,把广大发展中国家变成自己的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的提供者和倾销商品的大市场,在全球性的资本周转与循环中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由此构成了南北之间严重的贫富对立和分化。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人类20%的富有者消费着86%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而20%最贫困居民只消费世界财富的1.3%(而在30年前,这个数曾达到2.3%),拥有世界人口1/5的高收入国家掌握着全世界86%的国内生产总值和82%的出口市场,控制着68%的国外直接投资和74%的电话线,而占全世界人口1/5的最贫穷国家,在上述每一项中各只占1%。世界上3名巨富的财产居然超过48个不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世界人口中,1/5最富有者与1/5贫困者的收入差距,1980年是30∶1,1997年扩大到74∶1。因此这充分地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当中,世界呈现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南北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

(4)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需要有自己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现在不但各种矿产资源已经无法适应生产高速发展的需要,就连一向被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和空气,也日趋紧张。产生这种危机的根源,主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了适应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要求,资产阶级在不断地开拓市场,开展新的生产领域,而这种不断地盲目扩张最终导致与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冲突,产生了所谓生态环境危机。美国以不到世界5%的人口,消耗着世界能源产量的34%,西方发达国家以世界20%的人口,消费着占世界80%的资源,却把生态破坏产生的负面影响留给了第三世界。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毒或危险的废弃物,把发展中国家变成自己的垃圾场。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世界上绝大多数有毒污染是发达国家造成的,20多个发达国家生产占世界95%的有毒垃圾。据研究,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按照美国人现有的方式生活,从资源的角度看,我们至少需要4个地球,从环境的角度看则需要9个地球,而事实上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正因为如此,人类正在遭受自然界越来越严重的报复。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的空洞,日益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气候反常洪水肆虐等等,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这一切灾难的总根源,就在于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而产生的生产的盲目扩大。

(5)人与人自身的矛盾。人与人自身的矛盾,指的是异化现象。异化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病症。私有财产与雇佣劳动,必然导致劳动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必然产生贫困和两极分化。对这些,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有充分的论述。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并没有消灭私有制,没有消除贫富对立、两极分化,因而没有消除异化。如前所述,在资本主义社会与极少数巨富相对立的是另一极的贫困和由此而产生的贫困分化。这种贫困文化使人自暴自弃、自贱自卑、愚昧无知和道德堕落,使人与主流社会发生隔膜,对主流社会抱有怀疑和敌意,使人感到绝望而滋生卖淫、吸毒、酗酒,甚至出现抢劫、凶杀等暴力行为,甚至形成一些反社会组织。这些反社会组织,一种是所谓黑帮,一种则是邪教。美国20多个州里有数百个乃至上千个自发性的民兵组织,成员有数百万人,他们扬言要像200年前反抗英国的统治那样反对今天的美国政府。蔓延欧美的“黑手党”则更是令政府头疼。与黑帮直接对抗社会、反抗政府不同,邪教则引诱人们逃避现实,脱离社会,毁灭自己,去寻找天堂。黑帮与邪教,一个是要毁灭别人,一个则是情愿毁灭自己,其根源都是对现实社会仇视和不满。这些源自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异化的贫困文化等社会问题,成为资本主义无法医治的深重的病患。

与上述异化现象不同的是在当今资本主义,异化又有了新的表现。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而市场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生产的需要,于是资产阶级拼命地宣扬和鼓吹消费,把整个社会生活的一切都变成了消费的工具。资产阶级用铺天盖地的广告唤起人们的享受欲、占有欲、攀比心和嫉妒心,诱使或强迫人们去消费。结果人变成了消费的工具,成了服务于资本家的生产,从而最终服务于资本家赚取剩余价值的工具。人被彻底地“物化”了,人与自身相异化了。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垄断,在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了新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新的生产的无政府性、劳资双方新的对立,再加上南北之间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自身的对立等,是当代资本主义遇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但在全球范围引发经济动荡和危机,造成全球性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人类高度紧张的物质生产本身的意义受到怀疑,使资本主义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价值取向受到挑战。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引起的,要消除这些矛盾,就等于消灭资本主义本身。

三、经济全球化在不断扬弃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

经济全球化不但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而且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推动下,它还在顽强地不断地扬弃着资本主义,并为社会主义准备着物质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资本的私人占有为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形式,相应地企业和国家的管理体制、管理职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的占有形式从早期的个人业主制、合伙业主制发展到后来的股份制,而且出现了资本的国有化和国家垄断资本。对此,马恩和列宁都有过积极的评价,认为这些新的占有形式本质上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是在为向新的社会占有形式——社会主义过渡进行着物质准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马恩和列宁早期论述的这些形式又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在资本主义的内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为社会主义进行着准备的因素。它们主要有:

(1)拥有股份的人群数量大幅增长。随着证券市场的高度发达和大公司规模成十倍成百倍的增长,拥有股份的人数不断增加,英国持股公民人数10年内增加了3倍,目前达到1000万。美国有一半家庭拥有股票。资本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了。

(2)法人机构持股比重逐年上升。在西方国家,法人股东的比例一般在50%以上,而在日本,法人股东的比例高达70%左右。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各种基金会与企业之间相互持股,使所有权问题越来越复杂,甚至有些企业成为“无老板”的企业。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资本的社会化、分散化成为一种趋势。

(3)企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不但一些企业在管理中吸收职工代表参加,而且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承包制,新班组制等新的管理方式,以让职工更多地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人为本”的新的企业文化还在发展。

(4)国家的职能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国家在加强为大资本家集团效力的同时,其社会职能也不断扩大,包括促进教育、科技、医疗、保健,并开始重视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5)在分配上,普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迫使资产阶级普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低工资限额、低收入补贴和失业救济金、医疗保险、养老金、家庭补贴、教育补贴等等。虽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危机,但其基本内容和作用是不可能被废弃的。

(6)社区服务机构的发展。近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区服务机构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社区服务机构主要是由群众自己组建、自己管理、为自己服务的公共事务机构,包括医疗、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这些机构提供低费用甚至免费的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使政府的许多职能被转换到社区。

(7)三大差别正逐步消灭。近年来,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发达国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缩小三大差别的措施,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脑体、工农、城乡的差别大大缩小。(注:参见李琮著:《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第429-433页。)

上述各种,分别从资本占有形式上、分配制度上、企业管理方式上、国家的职能上、社会管理方式和社会生活结构等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扬弃,为社会主义准备着物质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些条件和因素还在不断增多。马克思主义认为,这些因素的增多,并不会自然而然地使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因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种质变,它必须打破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打破资本主义私有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打破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资本主义无论怎样进行自我调节,也不会自动放弃其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但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的发展循着不断扬弃、否定资本主义,而不是肯定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随着量的积累,随着代表两种生产关系要求的社会力量在对比上不断发生变化,终究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上,只要代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力量,努力进行推动,就可能导致质变的发生。而且,以中国为代表的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经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会最终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并从外部成为推动力。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在经历一个历史长过程以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将是不可避免的。

标签:;  ;  ;  ;  ;  ;  ;  ;  ;  ;  ;  ;  ;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