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注意问题 ; 工程实例
一、前言
在进行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要使住宅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科学化,应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
居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交通、景观绿化等功能上也要围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而不能盲目追求高档次。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要考虑问题
1、居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
居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因此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让其体现所在城市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2、居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居住区选址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远离污染源和强烈噪声源,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使之具有健康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
3、居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从宏观上整体地来看建筑、街区或整个居住区的规划设计,都应视为一种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即将居住区视作是室内外各类空间环境的综合体,并把多元的居住区环境要素加以综合,形成整体的具有内涵的居住环境。
4、居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
居住环境的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保障居住社会环境与居民社会生活的协调与安定,以及居住区各功能系统的正常运转,为居民分忧解难,消除后顾之忧,使人们安居乐业。
5、配套设施要经济实用
居住区规划应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总之,要从经济实用的角度来进行各种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从而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和方便居民生活。
6、可持续发展性住区
可持续居住区,目的就是“创建更持久、更能保持活力的城市地区”。在住宅总体布局考虑结合地段环境的基础上,深入到单体设计中就要注意住宅平面功能,形状的组织,达到使用舒适,节地、节能的目的;另一方面,结合环境景观要素,达到室内外景观相互渗透的视觉效果;此外结合地段的地理地貌,或依山傍势,或顺应原有树木河流、道路、减少对环境破坏,可采取合理的建筑形体,控制体型参数,达到节能的目的。
7、土地综合利用要体现效率和价值
当前国家的土地利用情况非常紧张,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土地的价值直接和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挖掘土地的利用潜力,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容积率和建筑高度等规划指标,避免资源的浪费,充分地利用了土地也就同时相应减轻了居住者为居住而付出的代价。
三、工程实例
某居住区位于我市某区,分二期建设,首期工程规模为28万m2,包括42栋小高层、高层带电梯住宅楼、会所与商业街等。工程所在地附近有一条河流,河流从中间把用地一分为二。
1、设计理念
根据项目的区位及环境条件,我们提出了该工程的总体规划指导思想:
(1)强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化弊为利,使江岸、干线与周边大型开发这三大特点均能为项目带来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①充分利用地块开阔的沿江面使尽量多的住宅单元享有江景;②充分利用地块处于交通干线大桥出入口的区位,发挥临街商业效益并强化配套;③在靠近干线的中区发展开放型的商业中心辐射小区内外大片区域,利用周边大型小区的人气造旺商业,提升小区物业价值和区域地位。
(2)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从布局形式、空间尺度、环境氛围与单体设计各方面营造亲和感和人情味。
(3)强调建筑与环境的交融一体,体现建筑的环境美与环境的建筑美。
2、设计特点
(1)动静分明的功能分区。总体规划一方面注重对江景的充分利用,把近江景、噪音较少的地段作为静区留给住宅,临街近桥等发挥交通便利地段的商业功能;另方面利用功能分区的应变把繁忙交通干线对住宅区干扰的不利方面转化为增加社区商业价值的有利方面。使商住各区功能明确,闹静区分,各尽其用。
(2)化整为零的规划结构。考虑项目用地沿江延展的狭长以及中区地形被河流分割的现实,规划顺应其势,不强求“合”而强调“分”。打破大型社区常见的居住区一小区一组团集中而分组的结构模式,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把庞大的社区组团化,利于分期开发的机动性、物业管理的灵活性、居住氛围的亲和与私密性,以及社区对外围临江环境的开放共享性。
(3)打破常规的自由布局。根据我市地区“景观大于朝向”的市场倾向,规划打破传统南北座向的局限性,以景观为主导布局建筑物,创新的自然村落式布局使尽量多的单元享有江景,令后排也有机会眺望江景,并基本保证户户有景,取得较好的景观均好性。灵活错落的布局使多数住户有较大的景深视野并因对视少而享有较好的私密性。
(4)流动交融的景观体系。在环境与景观方面,该工程的总体规划强调连绵不断的绿化体系和流动的景观空间。打破通常以建筑为界面围合庭院的刻板模式,强调区内外环境的交融渗透,强调园林与建筑的和谐,强调步移景异的人景互动总体规划,强调美化和利用外围景观统一包括区外沿江堤岸和桥底公园,同时注重内庭景观空间的营造。在景观主题上利用临江的亲水特点,提出以“水”为题材构成生动而丰富的水景观系列。
(5)人车分流的流线设计。首期公寓区各组团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使组团内部成为完全的休闲园区,住户在车库停车后即可直接从各栋连通车库层的电梯直达住所。区内车道的数量、尺度与形态充分考虑安全性、休闲性、景观性与经济性。
(6)开敞对流的房型设计。首期住宅单体基本为一梯四户电梯洋房。我们对一梯四户的工字型平面进行了变形处理,形成Y型平面,拉开了前后单元距离,使后排大户型有更开阔的景观面。前排两个小户型通过结构设计配合可以打通,成为大厅大户型,后排具有前后两面景观。虽是一标四户但每户都有板式单边楼房的通透舒适感,良好的穿堂风使室内在夏天不用空调都觉得凉快舒爽。每栋楼的电梯间设计成开敞通透的阳光中厅,达到较高的使用率同时给人舒适的感觉。
(7)丰富精致的“建筑风景”。在设计上,一方面,我们强调小区建筑对外区景观的利用,另一方面,我们也注重小区建筑本身应成为外部大环境中的一处亮丽景点。
本项目位于交通干线两侧的沿江开阔地段,目前首期住宅虽然是一色的多层体量,但通过平面的多座向布局、单体立面丰富的变化以及高低起伏的群体轮廓,形成富有韵律的波浪形天际线。单体的形象和细部构件都经过悉心推敲和把关,注重丰富和精美感,从而使建筑成为区内外景观的主角之一。
(8)亲和温馨的家园气氛。设计从总体到单体、从建筑到环境、从室内到室外、从主体到细节,处处刻意营造亲切宜人的社区氛围,通过规划布局、空间形式、流线设计、建筑形象、园林风格、物业配套与管理系统等各方面配合,真正给住户一种“家的感觉”。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居住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设计师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在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地利用土地,同时在建筑容积率及密度确定的条件下,营造优良的生活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靖,马进,建立与城市互动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观,城市规划,2007,
[2]张庆明,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特色营造,甘肃科技,2007,
论文作者:邹巧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居住区论文; 环境论文; 景观论文; 建筑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小区论文; 布局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