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问题面面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耶路撒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阿以和谈中,最棘手最敏感的当数“圣城”耶路撒冷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主权归属,而且涉及到宗教和民族等都极为错踪复杂的内容。巴解和以色列坚持对耶城的主权要求,各不相让,矛盾愈演愈烈;约旦与巴解之间在东耶宗教管理权问题上分歧不断加大;沙特、摩洛哥、梵蒂冈甚至埃及等国或出于扩大宗教影响的考虑,或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也都觊觎这座圣城,更增加了耶城问题的复杂性。但是解决耶路撒冷问题决非易事,将经历一段非同寻常的艰难和曲折过程。
一、耶路撒冷问题的历史渊源
耶路撒冷是一座历史名城,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中,耶路撒冷均为“和平之城”之意,但事实上这座“和平之城”却饱经忧患,鲜有和平之日。许多世纪以来,该城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息。历史上,这里曾先后留下犹太部落、亚述王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十字军、奥斯曼帝国等众多朝代的痕迹。到了近代,围绕耶路撒冷主权和宗教等权利的争执和纠纷趋于激烈。1917年,耶路撒冷为英国占领,194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其定为国际城市。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该城被一分为二,以色列占领新城,约旦占领了旧城及其东北部地区。1950年,以色烈宣布将首都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城。同年6月28日,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宣布将东西耶路撒冷合并为一,成为以色列主权下的统一的耶路撒冷。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议会又单方面通过法案,宣布“统一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但以色列的这一法案遭到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联合国也未予承认。巴勒斯坦则一直坚持强调对耶路撒冷的主权。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国成立后,巴解宣布耶城为其首都。
二、巴以在耶路撒冷的主权和民族之争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均认为对耶城拥有主权。巴勒斯坦人强调,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出麦加夜行到此登霄的地方,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阿拉伯人自公元7世纪占领耶城后,这里一直在穆斯林的控制之下,伊斯兰教名胜古迹俯拾皆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耶城从未改变伊斯兰的特色,是一座典型的穆斯林城市。而犹太人则称早在公元前10世纪,他们的祖先大卫王即建立了以耶城为首都的强大王国,该城显然应归他们所有。
对大多数穆斯林和犹太教徒来说,耶路撒冷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和信仰归宿,双方因为世代的仇视和隔阂,在耶路撒冷问题上表现出根深蒂固的排它性,也决定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而对政治家而言,他们更多是从政治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对于他们,政治的需要远远大于其它方面的需要。
巴解和以色列对耶城归属问题均不肯轻易妥协。巴以谈判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加沙和杰里科率先自治及在约旦河西岸其他地区的扩大自治,均已经或可望逐步得以实施。但在耶城问题上,双方却很难做出让步。也许正因为如此,巴以奥斯陆协议中规定将这一问题留待最后阶段再行谈判解决。其实,即使到1996年双方开始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也难以在原定的1998年内彻底解决。以色列历届政府均声称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的不可分割的首都,在这一问题上,拉宾政府与其前任利库德政府同样持强硬立场。
1994年12月26日,以色列议会三次通过禁止巴解在耶路撒冷进行任何活动的法案。为长期保持对耶城的统治和主导地位,拉宾政府不断在耶路撒冷及其周围扩建犹太定居点,大量安置犹太定居者,以期在人口结构上确保犹太人对巴勒斯坦人的绝对优势。1994年11月27日,以色列宣布,它近期将在东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区修建15200套犹太住房,作为5年内在东耶修建33458套犹太住房的一部分。这一计划称作“大耶路撒冷计划”,大量扩建犹太住房即是在这一框架内进行的。拉宾此举是出于对一种最新统计的担忧。据以色列议会下属的外交与安全委员会得到的可靠报告称,目前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有250万,比原先统计的要高出30%,而此前由巴方统计的人口数字大体相同。这引起拉宾的极大不安。拉宾当即由住房部长和耶路撒冷市长陪同亲自赴耶城做实地视察,并发表讲话认为:“对以色列而言,阿拉伯人口的比例应是最多占总人口的20%,如果耶城的犹太人口少于总人口的80%,以色列就变成两个民族共存的国家了,而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拉宾还对耶城市长、利库德议员奥马尔特及住房部长亚明·埃里泽等其他政府官员指示说:“不应只是在名义上保持和维护耶路撒冷的犹太性,而且应用实际行动,用价值观、语言和文化等来维护耶城的犹太特色。”更引起国际舆论普遍关注的是,1995年5月,拉宾政府宣布没收东耶巴人530杜诺亩(一杜诺亩约等于939.3平方米)土地,用于扩建犹太住房。嗣后,5月15日,拉宾内阁再次开会,重申这一决定不变,仅空口表示今后不再收巴人土地。以色列此举导致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广泛的国际谴责。巴自治政府指责这一行径违背国际法和巴以原则声明。阿盟外长紧急召开特别会议,一致通过决议,谴责这一非法行为,并敦促安理会讨论这一形势,审议并宣布以色列这一行为为非法。安理会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多数国家对以色列没收巴人土地的做法予以谴责,连偏袒以色列的盟友美国也对以色列这一举措表示不满。以色列这种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进一步表明拉宾政府在耶城问题上以犹太居民点的既成事实,加快耶城犹太化的良苦用心。
同时,为有效改变耶城的人口结构,以色列还采取大力鼓励巴勒斯坦人入以色列籍的做法。这其实是以色列占领耶城后的一贯行径,但以前此举在巴勒斯坦人中响应者寥寥,而近年来要求入以色列籍的却大为增加。据以色列内政部1995年1月2日的统计,1988年至1993年,要求入以籍的巴勒斯坦人为2500人,逐年呈增多趋势:1990年仅293人,1992年和1993年分别增至612人和1075人。这已引起巴方的关注和不满,许多人指责巴勒斯坦人加入以色列籍是一种可耻行为,可实际上这样做的人还在不断增加。究其原因,一是东耶的巴勒斯坦人一直持约旦护照,但更换护照困难;二是巴人经济拮据,加上以色列常常关闭被占领土,东耶巴人无法自由出入,生活无以为继,入以色列籍可改善这种状况;三是以色列对申请入其国籍的巴勒斯坦人条件极低,只要在过去的三年内连续在耶城居住,无严重危害治安或其他前科的,均可自由加入,这对部分巴人无疑起到了鼓励作用。巴解则针锋相对,强烈谴责以色列这种旨在使耶路撒冷犹太化的做法,利用各种机会一再强调耶城属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民将建立以耶路撒冷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巴解在东耶路撒冷的办事处“东方之家”,是以色列重点防范的对象,利库德一些议员甚至要求将其彻底关闭,禁止其作为巴解的官方机构在东耶存在。当以色列议会通过禁止巴解在耶城进行任何活动的法规后,巴解做出了强烈反应。一直负责“东方之家”工作的巴勒斯坦领导人费萨尔·侯赛尼称,“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巴勒斯坦人在这方面不会让步。”甚至以武力相要挟,“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要么东方之家,要么哈马斯”。也许正因为侯赛尼在耶城问题上的鲜明立场,他被阿拉法特授权具体负责耶城事务,领导巴勒斯坦人就此问题与以色列谈判。侯赛尼已与以色列负责耶城事务的警察部长肖哈尔进行了数次接触,但未获任何成果。巴方还不顾以色列的反对,接连在东耶的“东方之家”会见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双方为此不断发生矛盾。如1994年11月6日,访问以色列的土耳其女总理未事先征得以方同意,到“东方之家”访问。其间,巴以双方警卫人员发生口角,巴方安全警卫禁止以方安全人员入内,双方险些为此动武。1995年初,“东方之家”不顾以色列的阻拦和反对,接待来访的由法国外长朱佩率领的欧洲委员会代表团,再次引起以色列的强烈反应。总的看,巴以耶路撒冷争端分歧的焦点,是主权的最终归属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因为耶城极为复杂的民族、宗教等因素,相对于其他问题的解决难度要大得多。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相对于错综复杂的纯粹宗教问题,政治问题毕竟有希望通过长期艰巨的谈判而使双方妥协,因此,从乐观的态度看,政治解决巴以对耶路撒冷的纠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三、约、巴对耶城的宗教管理权之争
耶路撒冷是一座宗教圣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把耶城视为自己的圣地。对犹太教来说,耶城是犹太圣约产生地,是犹太民族的宗教发祥地。对基督教来说,相传耶稣在此出生、成长、传播教义、受难并复活。对伊斯兰教来说,先知穆罕默德在此“夜行和登霄”,并曾把耶城定为穆斯林朝拜的方向,使它成为继麦加和麦地那之后第三大穆斯林圣地。三大宗教的信徒同时争夺这座城市,可见耶城作为宗教圣城的重要意义。
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围绕耶城问题的斗争从未中断,约以签署《华盛顿宣言》后,斗争进一步升级。以色列在宣言中承诺将来巴以在有关耶城最终地位的谈判时将优先考虑约旦的历史作用和特殊利益。这使巴解大为光火,对约以的这一立场表示强烈反对,认为以色列无权单方决定耶城的未来,约旦更无资格染指耶城事务。这中间,固然有以色列的谈判策略,即空口对约旦做出承诺,在约巴之间制造分歧和矛盾,以削弱两方谈判立场,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同时,也反映了巴约在耶城宗教问题上深刻的利益冲突。
从理论上讲,作为被占领土的东耶路撒冷属巴勒斯坦土地,耶路撒冷的伊斯兰教管理权理所当然地应归巴勒斯坦,但实际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约旦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耶城的宗教事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令其放弃传统利益,并不易。英国委任统治时期,耶路撒冷的最高伊斯兰长官(阿语叫大穆夫蒂,一译伊斯兰释典官)出英国负责巴勒斯坦事务的最高官员任命,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占领后,在约旦和以色列统治时期,耶路撒冷的大穆夫蒂均由约旦任命。可以说,约旦通过伊斯兰教的最高长官已经对耶路撒冷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宗教管理。1988年,约旦在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压力面前,被迫做出切断与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法律和行政联系的决定,但对宗教管理权仍未放手,而是进一步加强管理。目前约旦在西岸地区有40多个宗教地点派有自己的管理人员,据统计,仅支付大约2500名雇员的工资一项花费每年即达800万美元,此外约旦还对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进行了数次较大规模的修葺,花销不菲。这更使约旦感到只有它才是真正的耶城宗教事务管理者。
约旦虽多次表示自己对耶城无野心,一俟耶城主权回归巴勒斯坦,即把该城的宗教管理权向巴方拱手相让,但这多是缓兵之计,一则约旦清楚巴以对耶城的主权之争并非三年两载所能解决的,二则以此为借口安抚巴方,千方百计地保住其在耶城的既得利益。巴勒斯坦则不声称对耶城享有不可剥夺的权力,1993年,约旦任命耶路撒冷的大穆夫蒂后的第二天,阿拉法特即亲自任命又一穆夫蒂,出现了两位穆夫蒂并存的局面。这在耶城历史上尚属首次,使众多穆斯林无所适从,不知听谁的。约巴在耶城问题上的冲突,反映了双方间的深刻矛盾。约以关系一直龉龃不断,一波三折。中东和会启动后,约巴联合组团赴会,约旦是出于改善其因海湾战争中支持伊拉克的孤立局面才同意与巴勒斯坦代表团一道参加谈判的,而巴解则由于当时不被承认,只能在约旦的“保护伞”下才有资格参与和谈。因此,从一开始,双方即同床异梦,各怀心机。巴以签署自治声明,约旦竟全然不知,为发泄不满,约翌日即与以色列签订谈判的日程安排协议。约旦对巴解同以色列秘密谈判达成自治协议一直耿耿于怀。巴勒斯坦自治后,约旦对巴给自己造成的潜在威胁更是忧心忡忡。约旦国内的巴勒斯坦人占半数以上,这无疑是约旦国王侯赛因的一大心病。从经济的角度看,约巴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远不及约旦与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互补性强,双方合作的潜力不大,而竞争的势头却有增无减。约旦在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巴勒斯坦自治将使这种利益难以为继。因此在约巴关系发展中,相互借重以色列的一面不时加强,而约巴双边关系则不时出现波折。可以预见,随着实施自治的深入,这种趋势必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1995年1月26日,阿拉法特访问约旦,这是他进驻加沙作为巴自治区主席首次访约,与国王侯赛因会晤,并同约新任首相签署了双边文化、新闻、贸易、通讯、经济、教育、卫生等7个方面内容的协议。但双方在耶城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只同意就此问题继续进行研究,双方的协议也虚多实少,形式大于内容。双方1994年初签署的经济协议至今尚未执行,这次协议的前途如何,新闻界普遍不抱乐观。约巴矛盾,尤其在耶城宗教事务中的冲突,将是长期困惑双边关系发展的一大消极因素。
四、其他有关各方对耶城的宗教要求
沙特作为伊斯兰教两大圣地的所在地及伊斯兰世界的盟主,竭力想争取耶城的宗教管理权;摩洛哥是伊斯兰会议耶路撒冷委员会主席国,认为应由它来管理耶城事务;梵蒂冈则以天主教中心自居,提出负责耶城宗教权的要求;埃及等地区大国出于扩大自己在伊斯兰世界影响和发言权的目的,也都提出了耶城宗教事务管理权的要求。耶路撒冷委员会(圣城委员会)是伊斯兰会议组织的一个下属机构,成立于1975年,由包括巴解在内的15个国家组成,多年来一直由摩洛哥任主席国。1994年12月卡萨布兰卡第7届伊斯兰会议上,埃及成为第16个成员国。耶路撒冷委员会的宗旨,是解放圣城,让圣城的主权回归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但成员国之间也存在分歧,在耶城问题上各有所图。沙特对自己作为伊斯兰圣地的所在国被排除在外向来不满,埃及则早想加入这一组织,沙、埃均对由摩洛哥长期出任主席国多有怨言,而包括摩洛哥在内的众多国家也都反对约旦一国独揽耶城宗教事务。1994年12月14日第7届伊斯兰会议上,约旦国王侯赛因力劝会议通过关于约旦在耶城宗教管理上的行政作用的协议,遭到沙特、埃及、巴解等强烈反对后,侯赛因愤然离开会场回国,以示不满和抗议。埃及、摩洛哥试图由耶路撒冷委员会行使耶城宗教事务管理权,从而削弱约旦的作用。今年1月16日,耶路撒冷委员会第15届会议在摩洛哥的伊夫拉特举行,会议通过决议,重申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权必须归巴所有。在摩洛哥的阿拉伯外交官私下透露,会议期间,摩洛哥、巴解、埃及、沙特等决定成立一专门委员会,管理耶城的宗教事务,结束多年来由约旦一家独控的局面。
不难看出,有关各方围绕耶城问题的争执和要求,都有其深层的利益考虑,反映了耶城问题的错综复杂,而众多国家对耶城宗教事务的无休止的纠纷,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宗教圣城平添了更为复杂的因素,使耶城问题的最终解决极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