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运行机制探讨_网络经济论文

网络经济运行机制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经济论文,运行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经济以其蓬勃发展的态势,预示着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界定网络经济,目前,各种定义林林总总不下十几种,较有代表性的有:

·网络经济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群,包括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硬件、软件的开发制造以及网络体系建设等行业;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认为:网络经济包含四个部分:网络基础建设领域、网络的基础应用领域、网络的中介服务领域、网络上的商务领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健教授认为:网络经济就是信息和知识的生产、获取和使用的经济活动;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乌家培教授认为:网络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经济是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活动。狭义的网络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的经济活动,如网络企业、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投资、网络消费等网上经济活动。

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的变化,但就目前来说,乌家培教授上述对网络经济的定义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个。

一、网络经济运行规律

网络经济自然遵守经济运行的某些一般规律,而原有的某些经济运行规律已不适用于网络经济这个特殊的经济现象,同时,一些新的规律也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而诞生了。这些规律归纳起来主要有:

1.与网络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规律。在当前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网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信息技术的某些发展规律对网络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些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中,目前最著名的两个规律为:

摩尔定律(Moore's Law):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作为信息技术核心技术之一的计算机芯片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芯片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与过去任何一种技术的发展所不同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计算机芯片生产商——英特尔公司的工程师戈登·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每一年半(18个月)提高一倍,其价格却下降50%。该规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已历经近40年实践的考验,目前仍在发挥作用,有人认为该规律至少还能持续发挥作用20年。

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根据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的预测,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翻一番,这个速度几乎是摩尔定律所描述的芯片发展速度的3倍,这就是所谓吉尔德定律。吉尔德断言,带宽终将接近于免费,每比特的费用将会遵循某条渐进曲线规律,在渐进曲线上,价格点将趋向于零,但永远达不到零。

2.由网络外部性引致的规律。萨缪尔森的定义,所谓外部性(Externalities),是指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给他人带来非自愿的成本或受益,即成本或受益被强加于他人身上,而这种成本或受益并未由引起成本或接受收益的人加以偿付。更为确切地说,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①而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是外部性的一种,可以将其定义为: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是所谓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一种积极的外部性,也就是说它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很多产品都具有网络外部性,但是,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产品(特别是数字产品)的网络外部性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电脑的操作系统,一旦某个操作系统确立了主流操作系统的地位,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公司为使用该操作系统而不是使用非主流操作系统的用户开发应用程序。

由于网络外部性,导致或强化了某些经济规律,主要有:

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s Law):经济学研究的前提之一是资源是稀缺的,从而越稀有就越值钱。但是由于网络外部性的缘故,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也就是说,对于某些商品而言,其价值与该商品的普及率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互联网的用户大概每半年翻一番,互联网的通信量大概每100天翻一番,这种爆炸性增长必然会带来网络效益的飞快高涨。

马太效应(Matthew's Effect):由于在网络经济中正反馈是普遍存在的,从而强化了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马太效应。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赢者通吃,输家出局”的局面。

边际收益递增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公理之一,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却可能被相反的规律——边际收益递增规律所取代:边际收益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不断的递增。目前,边际效益递增规律主要适用于某些数字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这主要是由于数字产品的网络的外部性较强,以及其成本结构的特殊性所致。

3.其他与网络经济密切相关的规律

消费锁定规律:所谓锁定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从一个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的转移成本高到转移不经济,从而使得经济系统达到某个状态之后就很难退出,系统逐渐适应和强化这种状况,从而形成一种“选择优势”把系统锁定在这个均衡状态。要是系统从这个状态退出,转移到新的均衡状态,就要看系统的转移成本是否能够小于转移收益。网络经济条件下锁定是普遍存在的,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免费赠送引发的锁定、合同带来的锁定、技术锁定、耐用品带来的锁定、专门的供应商带来的锁定等等。例如当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的用户要转移使用Linux操作系统时,其他转移成本尚且不说,仅是学习成本就很高。因此,大部分Windows用户在很大程度上被锁定在微软的产品中。

主观稀缺性规律:在网络时代,由于信息的爆炸式膨胀,相对于信息供给的无限性而言,人们消费信息的能力——主观资源总是不足的。这里的主观资源主要包括5个方面:注意力、倾听力、语音力、操作力和语言力等。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运行机制

1.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的经营机制涉及许多方面,而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机制与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机制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机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定制生产。传统经济追求的是规模经济效益,强调的是批量生产,产品是一成不变的,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很小。而网络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的传递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生产、消费等各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沟通更迅捷、充分,需求也从过去被动式的需求转而变成个性化的主动式的需求,供需双方的联系将非常密切。因此,在追求个性化的网络经济时代,定制生产将取代批量生产,成为网络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生产和营销方式。定制生产可以分为两种:生产者定制和消费者定制。所谓生产者定制,就是生产者通过在线市场调查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主动地收集用户信息,从而达到主动地为客户定制产品的目的。所谓消费者定制,就是消费者通过剔除产品中不想要的部分来实现定制,或者改变产品已适合消费者口味的方式来定制。随着具有学习能力的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的发展,对消费者消费偏好的了解将成为带有某种智能的自动行为,这必将极大地促进定制生产的发展。

主流化营销战略。主流化事实上已成为网络时代一种重要的战略,企业通过低价销售产品,有时甚至是免费赠送,尽快获取最大化的市场份额,使其产品成为市场主流,从而锁定用户群,再通过产品升级、收取服务费等形式来取得利润。主流化战略实施最成功的案例是软件产品的营销,因为软件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加上使用软件的转移成本较高,从而更易锁定用户,因此软件产品就具有了实施主流化战略的一切必要条件。

信息服务中介。网络经济由于其信息传递的优势,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大大缩小,传统经济意义上的那种中介提供商的作用将被弱化,层次将减少,而新型的信息服务中介提供商将会大大增加,例如搜索中介、财务中介、保险服务中介、金融服务中介、经济代理中介、网络服务中介等,这些新型的信息服务中介的参与虽然提高了交易成本,但同时它也提高了市场效率,这就是他们得以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信息服务中介的功能与传统的中介提供商存在较大的区别,例如他们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仅进行信息的交换而不进行实体的交换等。

差别定价机制。传统经济流行的是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同一的,不管谁购买都一样,即所谓“一物一价”。但是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对数字产品,传统的“一物一价”原则将被适应买方特点的“一人一价”原则所取代。企业通过对数字产品进行个性化和定制(即产品差异化),降低产品的可替代性,从而可以实施价格歧视,为企业获取最大的价值。例如病毒软件生产商可以针对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防病毒软件,并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的客户推销其不同版本的软件。一种特殊情况是,主流化战略将导致在商品的销售达到临界容量之前,企业会采取某些极端的定价措施,例如免费赠送等。

2.企业创新机制。与工业经济讲究效率一样,网络经济讲究创新,创新是网络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源泉。创新将导致流动,而流动就会取胜,创新和流动充斥着新经济的新兴空间,这是KEVIN KELLY在其著名的著作《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中的主要观点之一。因此,培育企业的创新机制将成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生存与制胜的关键。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创新应包含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组织创新。组织是企业创新的前提。组织创新意即要将刚性的组织结构,变成一个柔性的、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组织创新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的基本形式的发展,部门机构职责、权限的发展,集权分权的新方式,组织机构的学习性深化,组织机构中信息网络重构,组织机构中人际关系安排,部分岗位设置与人的才能发挥等等。

管理创新。在企业的整个创新体系中,管理创新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德国学者科特勒认为,无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还是市场创新,其成功与否越来越决定于组织和管理的结构及整个企业活动的协调。知识管理是自泰勒提出科学管理以来,管理思想上的又一次革命。所谓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对一个企业集成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而不论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数据库、纸介质媒体还是人们的脑海里,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动态管理过程。在知识管理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技术是重要的基础,内容管理、文本挖掘与检索、企业信息门户、知识共享、数据仓库等是知识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必将导致现代企业管理的全面创新。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推动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创新。所谓市场创新,就是企业从微观角度促进市场构成的变动和机制的创造,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对新产品市场的开拓、占领,从而满足新需求的行为。市场创新由观念创新、目标创新、品牌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构成。

文化创新。企业的文化创新包括企业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监测、文化环境等的创新,由此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使人思想活跃,创新主意不断涌现。

企业的创新机制由学习、激励、行动和反馈四大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构成。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网络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以及学习能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具有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超越自我,才能满足创新的内在要求。

激励是创新的动因,它包括正向激励和逆向激励两个方面。正向激励是指企业为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主动地进行创新;逆向激励是指企业在外部社会环境驱使下从事创新。

行动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的主要实施过程,它包含了创新的思想准备、创新的物质准备以及创新的具体实施。

反馈是创新的保证。反馈可以使创新主体不断接受内外环境的信息反馈,主动调节自身的创新行为,使其迈向积极有益的、持续创新的发展状态。反馈调节机制包括信息传递方式、评估方式、选择方式、调整方式等机制因素,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能够及时修正不合理、不正常的创新行为。

因此,企业创新机制的总体模式可以认为是学习、激励、行动和反馈四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一个有机系统(如图1)。

3.企业管理模式。适应网络经济的管理模式要求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撑下,把技术、知识、管理和人力等多种资源整合于一体,使各生产要素紧密结合,协调运作,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使其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及时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创新型管理模式具有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特征。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管理思想上,强调知识管理的作用,将管理的各项工作均纳入知识管理的范畴中来。

在管理体制上,注重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和并行工作;广泛实施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以期实现在时间、质量、成本和服务等方面业绩的跨越式提高。近年来,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业务流程重组——e-BPR也开始受到关注,并将代表未来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方向。

在组织功能上,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加大对员工的职业培训,鼓励共同合作和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及学习共享系统,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力和创新力;促使企业组织扁平化,实行水平管理。减少知识流通环节,实现知识、信息的快速、准确的传递;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激励员工与他人共享自己拥有的知识,承认个人在知识开发中的独特性,激发员工将知识转化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新力。

在管理手段上,在已完成BPR的基础上,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以极大地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全面实施基于因特网的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计划,以改善和增进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实现以更优质、更快捷、更富个性化的服务保持和吸引更多客户的目标,并通过全面优化面向客户的业务流程使保留老客户和获取新客户的成本达到最低化,最终使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实力有一个质的提高;全面实施现代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以提高供应链企业间的运作效率,改善客户服务水平,降低企业成本。ERP、CRM和SCM三者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三者的结合并与电子商务(EC)系统相集成,将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在管理的任务上,强调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以满足客户需要,赢得客户信任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三、网络经济风险控制机制

基于现代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经济,在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和交流带来划时代变革的时候,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预期的风险。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的风险更大,如果没有有效地控制这些风险,那么它们的危害将是无法估量的。这些风险有些是网络经济环境下新产生的,而有些则是在传统经济环境下已存在的,但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更突出的。因此,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经济的风险控制机制。

网络经济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如下几类:

·技术风险 主要是指计算机及其网络风险,包括信息被窃取、篡改、破坏等。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Internet的开放性、TCP/IP协议不设防性、操纵系统(如Windows、Unix等)的安全漏洞等。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分为两类:交易风险和其他风险。交易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供应方风险,例如商业机密泄漏风险、被假冒的风险、企业信息中心内部的风险等;二是需求方风险,例如虚假订单、个人资料泄密风险、付款后不能收到商品的风险等。除此以外,还可能产生一些其他的经济风险,例如由于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的柠檬市场、电子货币的使用以及金融电子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网络股泡沫破裂给宏观经济和企业带来的风险等。

风险经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最大限度地规避网络经济的风险,应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给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我认为建立网络经济的风险控制机制,主要应从如下五个方面着手:

1.技术保障机制。技术保障机制,就是采用一切可能的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内容识别技术、网络安全监控技术、网络隐患扫描技术等,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技术保障机制由如下五个机制组成:

威慑机制:警告或提醒人们不要做有害于网络安全的事,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预防机制:防止并能阻止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或对计算机资产的危害。

检查机制:能查出系统安全隐患,查明已发生的各种事件的原因,包括犯罪案件的侦破。

恢复机制:系统发生意外事件或事故从而导致系统中断或数据受损后,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纠正机制:能及时堵塞漏洞,改进安全措施。

2.认证机制。认证技术是保证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包括身份认证和信息认证两部分,前者用于鉴别用户身份,后者用于保证通信双方的不可抵赖性和信息的完整性。传统经济事实上也需要进行认证,但是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认证比起传统经济条件下的认证复杂得多。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认证,除了可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密码技术以外,建立一个可靠、公正的认证体系是建立认证机制的关键。在这个认证体系中,认证机构(Certificate Authority,CA)具有特殊的地位。CA是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电子商务交易活动顺利进行而设立的第三方机构,它由一个或多个用户信任的组织实体组成,而且往往带有官方或半官方的性质。CA的核心职能是进行数字证书的发放和管理。CA具有树形的层次结构,不同的CA负责发放不同的证书,证书的认证是通过信任层次逐级验证的。由此可见,只有当这个认证体系建立起来后,网络经济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3.管理机制。建立网络经济风险管理机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和政策,它是网络经济风险管理的基础,它应包括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战略的实施、相关人员责任的界定等。具体来说,风险预警系统、风险规避和处理系统、风险评估和反馈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制度等的建立,将构成网络经济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网络经济的风险管理机制中,金融的监管机制是其中突出的一个部分,由于网络银行、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等新的网络金融形式和工具的出现,金融的风险大大增加了,金融监管体系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为此,需要建立一个适应网络金融发展的新的金融监管体系,新的监管体系应包括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金融监管机构,其职责是制定网络金融风险的控制战略并监督实施;加强与证监会、保监会的协同监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检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络金融业务进行核查和评估;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加强网络金融监管人才的培养;加快网络金融立法步伐等。

4.法律机制。法律问题已成为网络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带来了许多新的概念、方法和规律,这给现行的在传统经济条件下行之有效的法律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电子交易的安全性问题、网络知识产权问题、隐私权问题、数字签名问题、CA的法律地位问题等,为保障网络经济公平交易地进行,对现有的法律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已是必行。这其中,需要颁布一些新的法律,例如美国犹他州于1995年颁布的《数字签名法》、新加坡1998年制定并颁布的《电子交易法》等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以集中反映网络经济新出现的法律问题;或对原有法律进行修订,以扩大其概念之内涵,以使其能涵盖新出现的事物;或对原有条款进行修订和增补,使之能适用于新出现的问题,例如对原有合同法、著作权法等的修改。

5.保险机制。保险作为带有风险的行动失败的一种补偿,在存在高风险的网络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原有的保险体系与法律体系一样,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之上的,而对网络经济带来的新风险的评价是完全不同于对传统风险的评价的。因此,无论是在险种的设置还是保险销售的模式上,传统的保险业务已不能适应新的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保险业也需要在制度、组织、管理、技术和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加强保险企业内部网的建设,提供网上报价、网上产品信息提供、网上交易和网上理赔等新的基于因特网的服务,以建立起适应网络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保险机制。在上述五个机制中,技术保障机制是网络经济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整个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融合了现代高技术的技术保障机制能化解大部分的网络风险;严密的认证机制和管理机制是化解网络经济商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保险机制和法律机制则是网络经济风险控制的最后两道屏障,上述五个机制构成了逻辑上严密的网络经济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机制(如图2)。

标签:;  ;  ;  ;  ;  ;  ;  ;  ;  ;  ;  

网络经济运行机制探讨_网络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