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负债论文,调研报告论文,比例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加快农业银行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部经营机制,1995年总行在全国选择了12个省、市分行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1996年依据中央银行的精神在全系统实施存贷比例管理与贷款限额管理并存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了解各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及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成效。最近我们对湖北省、武汉市及黑龙江省一些地方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情况
武汉市分行作为总行的试点行从1995年开始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鄂州、黄石市分行是1995年湖北省农行的试点行,他们经过一年的试运行,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黑龙江省分行今年开始实施这项工作,准备工作也做得比较充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一)领导重视,认识一致。不管是城市行、还是农村行,也不论是存差行、还是贷差行,各级行领导都对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认为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部经营机制,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相协调、分散和降低风险、提高承受风险的能力和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需要,都成立了由行长及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委员会,由行长任主任、主管资金计划的副行长任副主任,以加强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工作的领导。
(三)工作有力,措施到位。各行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都根据总行1995年制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行办法》和1996年制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1995年,武汉市分行根据总行《试行办法》精神,在具体操作上规定了五条原则:1、总量控制。即确保总行规定的量比计划不突破,存贷比例的运用服从总量控制。2、比例管理。即按各支行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确定贷款的增量,体现多存可以多贷的要求。3、分类取值。即支行间不搞“一刀切”,首先按资金实力、发展水平、增长速度下达一个基准比例,然后按照盈利水平、资产质量进行修正,调节比例,并以此作为执行指标,全年一次亮底,年中一般不作调整。4、确保重点。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确定信贷支持的重点,把专项贷款纳入比例管理范围。5、适时调节。即年度中间根据各支行的存款进度和比例执行情况,市分行统一调节,年末再回到核定的比例。按照这些原则,武汉市分行对其下属的22个单位实行了全额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下达规模限额,充分体现“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金融货币政策,深化资金计划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加大系统调控力度,促进资金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动”的指导思想,为全面完成1995年度各项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湖北省分行及其下属市地行没有被列为总行1995年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试点行,但他们从湖北农行的实际出发,对黄石、鄂州市分行进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试点,下达了年度存款增加量以及贷款增加量,两行都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信贷资产为主体,以集约经营为动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对下属各经营单位实行限额管理和部分比例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为明确职责、加强领导,黄石市分行按季按月向各支行下达存款任务,对资金和规模按效益原则,参照各支行的比例指标的优劣来配置,以上月实际数作为动态控制的参照数。鄂州市分行规定1995年贷款增量不得超过存款增量的50%,并从贷款总规模中拿出1200万元与贷款收息额挂钩,按收息额的10%追加效益规模指标,初步形成了基数规模(按存款增加的比例计算)加效益规模的贷款规模分配制度。
黑龙江省分行根据总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精神和黑龙江省农行的实际,对1995年11个盈余县(市)支行实施全额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对其他地区只在市(地)行一级实行。市(地)行对下属的县(市)支行(均为非盈利行)的管理方式由市(地)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为改变长期超负荷经营的状况,他们制订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第一步到1996年底达到简单的存贷平衡,实现包括信用社存款在内的存贷比例达到100%;第二步再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到1998年底达到自身存贷款总量(即不包括信用社存款)的平衡;第三步,到2000年或稍后一点的时间,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不高于75%的要求。
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初步成效
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995年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不仅对试点行,而且对非试点行都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都加大了存款的组织力度,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贷款发放、轻存款组织的经营思想有所转变,效益观念有所增强,资金自给率提高,超负荷经营状况有所改善。武汉市分行1995年新增存款19.46亿元,新增贷款9.93亿元,存款余额77.61亿元,贷款余额56.89亿元,存贷 款余额比例由年初的80.3%下降至年末的73.4%,净下降6.9个百分点,当年存贷款增量比例仅为51%;鄂州、黄石市分行1995年末的存贷比例分别为78.6%和68.8%,分别比年初下降8.8和16.9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分行虽不是试点行,但他们意识到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必然的趋势,狠抓了组织存款工作,1995年该省农行自身存款存贷比例由年初的152%降至年末的130%,下降22个百分点,当年增量存贷比例为73%,资金严重超负荷经营的状况有所缓解。
(一)把组织存款、提高低成本资金比重作为经营管理的第一件大事来抓。存款是商业银行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是办理一切业务的基础,也是银行业竞争的焦点所在。各行都把增加存款总量、提高存款市场占有率作为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第一件大事来抓,既做到保证存款总量的稳定增长,又注意存款结构的优化,降低筹资成本,提高低成本资金所占的比重。武汉、黄石、鄂州市分行都把组织对公存款的重点放在存款来源丰富的能源、交通、邮电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存款上。在筹资的方法上,发动全行上下参与组织存款工作,行长重点抓组织资金政策的制订、资金组织工作的协调和重点部门、重点行业及大型企业、重点项目的攻关,主任联系大户,储蓄员联系分散户,形成分层次全员参与组织资金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对一批高效益的行、所进行了装修、改造,对储蓄网点进行了合理调整。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推行,使存款总量增长、结构优化。1995年黄石市分行各项存款比1994年末增长41.53%,其中对公存款增长46.5%。
(二)存款制约贷款,经营观念转变。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也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没有存款,就谈不上发放贷款,这在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尤其如此。各行都从过去的不顾自身资金实力发放贷款、片面追求扩大资产规模的粗放型经营观念向在完成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根据自身资金实力适当扩大资产规模、提高现有资产效益的集约型经营观念转变。这在试点行如此,在非试点行的黑龙江省分行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他们在保证完成支农任务和各类专项贷款的前提下,注意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根据存款增长情况适当扩大贷款规模,并把增量贷款重点投放到风险小、资产回报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中去。在信贷管理上,实施审贷查分离,适当上收贷款审批权限,减少信用贷款,扩大担保贷款所占比重,按照《担保法》的要求对新增贷款实施有效的担保,防范贷款风险的发生,提高贷款的经济效益。1995年,鄂州、黄石市分行新增贷款的利息收回率达到100%。在控制贷款增量扩张的同时,为保证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各行都把盘活存量作为工作的重点,做好党政参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1995年,鄂州市分行非正常贷款率下降15.8个百分点,其中催收贷款率下降8.6个百分点;黄石市分行非正常贷款率下降11.3个百分点,其中催收贷款率下降7.1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分行非正常贷款率下降15个百分点。
(三)以效益为中心,加强经营管理。突出效益目标是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属性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最终目的。在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中,为发挥农业银行系统的整体功能,各行都适当加强了辖内资金的系统调控,支持基层行难以独自承担的效益好的大型项目。武汉市分行和鄂州市、黄石市分行都建立了市分行统筹资金,按一定的比例集中部分资金,由市分行统一进行调度;并根据行际间、季节间的资金余缺状况,参照资金市场利率,实行约存资金制度,加强了资金余缺量的预测,及时合理地为基层行调剂资金,弥补各支行之间的短期资金缺口,保证了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的资金需要,强化了资金的系统调控,扶植了一批信贷资金的高效载体和骨干生息大户,提高了经营效益。与此同时,各行都加强了库存现金和头寸的管理与调度,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实践表明,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使各行从盲目发放贷款转变为以贷款收息率、资金利润率为中心追求经营效益上来。
三、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遇到的问题
目前农业银行还处于向商业银行转变的过渡阶段,实施存贷比例管理与贷款限额管理并存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与完全意义上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一定的差距,办法本身也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遇到了以下几方面的矛盾。
(一)存贷比例与限额的矛盾。1995年试行的是定限额、定比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当限额与比例适应时,还好操作;当限额与比例不适应时,比例又要服从限额,从而限制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调动基层行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一些城区行、存差行来讲,虽然多组织了存款,但由于贷款限额的控制,却不能多发放贷款,既影响经营效益的提高,又不利于计划部门的操作和管理。既有比例又有限额,实质上仍然是存贷款的计划限额管理,基层行难以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合理发放贷款,难以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差、季节差、项目差,对提高资金的效益不利。
(二)存贷比例与专项的矛盾。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目前仍承担着大量的政策性专项贷款和繁重的支农任务,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确定存 贷比例的同时,又要下达各类专项贷款及增量贷款的专业比例指标,使基层行很难操作。总行核定给武汉市分行1995年的量比计划是贷款7.3亿,其中工商流动资金贷款占44.9%,乡镇企业贷款占17.5%,农业贷款占20%,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占12.9%,固定资产贷款占4.8%,而实际运行结果却是,由于存款增加较多,贷款投放达到9.7亿,超计划2.4亿,但结构比例却是工商流动资金贷款占64.73%,增加19.83个百分点,乡镇企业贷款占10.68%,减少6.82个百分点,农业贷款占12.6%,减少7.4个百分点,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占7.93%,减少4.9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贷款占4.06%,减少0.74个百分点,这是尽了最大努力才实现的。1996年总行下达给黑龙江省分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主要指标是增量存贷比例为53.3%、贷款限额为21.3亿元,其中农业贷款6.86亿元,农副产品收购贷款9.1亿元,乡镇企业贷款3亿元,工商流动资金贷款1.8亿元,技改贷款5700万元;工商流动资金贷款中除去1.2亿元的农资专项外,实际可用于发放的工商流动资金贷款仅6000万元。某些产粮大县贷款、“一优两高”农业示范区贷款虽明知效益不好、风险度高,却不得不放。如果真正按照效益原则,增量贷款的比例和结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加上总行在规定限额和比例时,比例里有限额,限额里有专项,使下级行实际操作有难度。还有贷款的相对刚性和存款的相对波动,使经营行对存贷比例的掌握比较困难。
(三)区域性不平衡的矛盾。区域性不平衡是指城区行与农村行、存差行与贷差行间的不平衡。政策性业务、专项贷款大多集中在农村行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贷差行,资金实力不强,组织资金的潜力小、能力差。由于农村行、贷差行支农贷款比重大,使其贷款投放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但存款增量并非如此。1995年上半年,武汉市分行所辖的6个郊县行存款减少7163万元,贷款反而增加3968万元,而全市增量存贷比例仅为33%,使得城区行在存款增加较多的同时,不能相应多发放贷款,贷款增量反而很小。这虽有城区行观念转变、经营稳健的原因,但对提高农业银行整体经营效益不利。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所辖的10个县(市)中,九个是国家级产粮大县、两个是国家级“一优两高”农业示范区,1995年发放两类专项贷款就达18625万元,1996年起码要发放1.25亿元,再加上农业生产及农采、种子收购的资金需要,上述几方面共需增加贷款近4亿元,且都为中长期或跨年度贷款,贷款需求的刚性很强。1995年末,绥化地区分行存贷比例为184.1%,位居全省各市(地)行之首,存贷比例最高的望奎县支行达424%,象望奎县支行这样严重超负荷经营的行,贷款需求的刚性却很强,1996年仅在建的望奎先锋亚麻纺织厂国家粮棉大县专项贷款就要发放1900万元,而1995年该行自身存款仅增加228万元,严重超负荷经营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黑龙江省分行1995年末共借入资金74亿元,绥化地区分行28.1亿元贷款中,有13.2亿元是靠上级行借款支撑的。该省桦县支行1995年末贷款余额2.1亿元、存款余额仅7000万元,借入资金高达1.9亿元。
(四)系统调控与微观搞活的矛盾。《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是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总行一级法人制,对分支机构实行全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为发挥整体优势,总行集中一定的资金,以强化系统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但只有作为农业银行经营主体的基层行搞活了、效益提高了,农业银行的整体效益才会提高。因而必须认真处理好系统调控与微观搞活的关系。许多基层行在上交人民银行13%的存款准备金后,又要上交上级行的二级准备金,有的县支行二级准备金的比例高达18%,再加现金和结算等占用资金,组织的资金中实际可运用的比例却很低。上级行应予重视,并加以解决。
(五)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发达地区行、城市行和存差行来说比较有利,但对专项贷款多、农业贷款比重大、贷款需求刚性强的经济不发达地区行、农村行和贷差行来说,实行起来有不少困难,为缓解超负荷经营的状况,每年新增存款的存贷比例必须少于75%、至少要少于100%,才能逐步扭转贷差局面,这就意味着贷款的增量必须小于存款的增量、必须适当限制贷款增长的速度,但这又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服从比例要求,就很难满足正常的贷款需要;服从地方经济发展对贷款的需求,又将导致超负荷经营状况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再加上这些地方资产质量普遍不高,盘活存量的难度很大。
四、关于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几点建议
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必经之路。尽管我们试行的存贷比例管理与贷款限额管理并存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一种不完全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却不错。当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工作中也确实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作为商业银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必须在逐步完善中全面推开。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农业银行点多面广,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行际间差距很大,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必须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于现行资产负债率已经低于75%的省(市)分行应对其实施全额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取消规模控制,促进更快发展,成为农业银行的效益源。事实证明,资产负债率低于75%的行,他们的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都较高,资产质量好,资产回报率高,经营效益也不错。同时这些地区也是金融业竞争激烈的地区,实施全额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利于提高农业银行的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严重超负荷经营的行,由于政策性专项贷款较多,可对其继续实施限额管理的办法或比例放宽的办法,超负荷经营状况在一定期限内逐步消化,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操之过急。对其他类型的行,可实施存贷款比例管理与贷款限额管理并存的办法。实施上述办法如果现实条件尚不具备,可采取相对统一的办法,即在剔除政策性专项后全国实施统一的增量存贷比例管理与贷款限额管理的办法。总行在国家总的信贷规模笼子内,剔除各类政策性专项贷款后,根据存款增长计划扣除与政策性贷款等额的存款后,计算增量存贷比例,公式为:增量存贷比例=〔(当年计划新增贷款总规模-政策性专项贷款)÷(当年计划新增存款-政策性专项贷款)〕×100%,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分行的贷款限额。假定全国增量存贷比例为50%,某分行某年度计划新增存款20亿元,承担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为2亿元,则该行的贷款限额为:2+(20-2)×50%=11亿元;也就是专项贷款部分按存贷比例100%计,其余的部分全国按统一的比例。与此同时,为提高存差行、特别是那些资金富余较多的行的积极性,除总行二级准备金外,对各行上存资金利率上给予优惠,使其有利可图,调动其组织存款的积极性;总行调剂给贷差行的资金利率要适当提高,以限制这些行向上级行借入资金,使其眼睛向内组织存款,改变长期以来资金不足向上要、吃资金大锅饭的状况。
(二)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淡化贷款的专项管制。对大城市农行而言,要淡化支农的比例限制。武汉市分行存款中,城区行占90%、农村行仅占10%,而总行核定的计划则要求该行,1996年贷款规模中,24%用于农业贷款,14.56%用于乡镇企业贷款,9.6%用于农副产品收购,仅有50.56%用于工商流动资金贷款,这与农行实施城区化、集约化的经营战略不相符,搞不好会形成倒逼机制,驱使下级行上报虚假数字,造成效益下降。因此,对大城市农行不能用全国统一的办法、要求来对待城市行。要在全系统树立“大农业”的思想,把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菜篮子”工程等贷款纳入农业贷款的范畴。要大力支持有一定经营规模、效益好的农业贷款项目;淡化各专业贷款的限制,在完成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前提下,应鼓励经营行按贷款“三性”原则,自主发放贷款,允许贷款在各业间相互流用,使贷款向效益好的地域、行业、项目倾斜,从而提高农行的经营效益。
(三)积极推进农业银行的资产多元化。目前,农业银行的资产比较单一,且大部分是贷款资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导致贷款的风险明显增大,而贷款的效益却由于存贷款利差的缩小而难以提高。农业银行要真正办成国有商业银行,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银行资产的营运效率和效益,必须注重资产的多元化,把资金投放到有收息保证的业务上,树立全新的“多元资产效益观念”,严格执行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按照“三性”协调统一的要求,合理配置资产,提高投资业务占全部资产的比重,改变单一贷款资产的状况。要开办贴现业务。武汉市分行开办贴现业务,对企业的年贴现率为12%,人民银行的再贴现率为9%多,净赚近3个百分点,效益较好。还可运用部分资金于同业占用,一是同业拆借利率不低,效益性较好;二是安全性较好,总行应适当放松控制。还要注重新业务的开拓和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融资租赁、代理、代保管等中间业务,充分挖掘现有人、财、物力的潜力,提高经营效益。
(四)稳步推进,全面提高。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存差行来说,利多弊少;而对一些贷差行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严重超负荷经营而贷款需求刚性大的贷差行来说,必须注意处理好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正常业务发展的关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定增加存款总量,适当控制贷款增量,加大非正常贷款的盘活力度,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化解呆滞资金,逐步改变超负荷营运的状况。
(五)要以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中心,加快农行综合改革的步伐。根据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设置必要的考核指标与监测指标,把各部门、各专业的考核指标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有关指标统一起来,通盘考核。
标签:农业银行论文; 资金计划论文; 资产负债管理论文; 规模效益论文; 银行存贷比论文; 三农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负荷预测论文; 资产经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