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我国商业汇票市场的发展及存在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汇票论文,存在问题论文,货币市场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货币市场、改进货币政策操作机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其中,发展商业汇票市场成为当前政策重点之一。本文对我国商业汇票市场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作一探讨,希望对关注票据市场的人士有所借鉴。
一、票据市场的发展状况
近几年,我国商业汇票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功能不断增强、定价机制逐步完善,在便利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加强流动性管理、改善金融服务、便利企业结算和融资、完善货币市场功能、辅助货币政策发挥作用、调节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商业汇票业务规模逐渐扩大,区域性票据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自1994年以来,商业汇票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附表1)。1999 年,全国商业汇票发生额达465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809亿元; 商业银行办理贴现2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400亿元; 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1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200亿元,年末余额为500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区域性票据市场正在逐步形成,部分地区再贴现业务发展势头强劲。近年,重庆、上海、天津、长春、大连、青岛、南京、武汉、成都等金融机构集中、金融业务发达、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形成区域性票据市场。应该看到,这些区域性票据市场的初步形成是与人民银行的积极政策推动,尤其再贴现业务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的再贴现发生额达230亿元,占全国业务量的26%, 郑州地区的票据市场辐射力明显增强;南京分行辖区再贴现业务出现明显增长,沈阳分行已经批准辖区内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专门办理票据市场业务,深圳、上海等分行正积极筹办当地的区域性票据市场。
2.商业汇票市场的价格生成机制逐步完善
在贴现率改革以前,我国商业汇票的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与贷款利率和再贷款利率保持一致,即在后两者的基础上分别下浮5%—10%。 贴现率和再贴现率的决定与票据市场的实际供求状况有很大脱节。1998年3月21日以后,中央银行改革了再贴现率和贴现率的确定方式, 再贴现率作为一种基准利率,与同期再贷款利率脱钩;贴现率由再贴现率加点生成,与同期贷款利率脱钩,浮动幅度加大。贴现率改革使得中央银行可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贴现率及市场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可根据票据风险度和企业的资信情况、合理确定票据贴现的利率水平,适当增加高流动性的票据资产,这对利率改革和票据市场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商业汇票市场的功能不断增强
商业汇票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结算工具和融资手段。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企业将商业汇票用于连续背书转让的情况大大增加,这由再贴现总量中有三个以上背书人的票据比重已经明显上升的事实得以反映,这对于衔接产销关系、增加贷款回笼、降低资金占用水平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根据1997年人民银行对八家特大型企业的调查,收到的商业汇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收到商业汇票中用于背书转让的金额平均占收到的商业汇票金额的44%。一些大型企业如四川长虹、一汽集团、天津夏利等,已使用商业汇票作为主导性结算工具。商业汇票的使用对于企业便利结算,拓宽融资渠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业汇票对于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加强流动性管理,改善金融服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认识到商业汇票的重要性,这些银行进一步完善了商业汇票业务内控和风险防范制度,商业汇票业务操作的规范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实行了承兑授权管理和总量控制,对分支机构按贷款或拨付营运资金的一定比例核定最高承兑限额;实行了承兑业务集中管理,取消了县支行和城市基层营业机构的承兑资格;完善承兑业务手续,实行了承兑抵押和保证金制度。当前,商业汇票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强化信贷管理、调整信贷资产结构、改进和加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一些商业银行积极尝试通过系统内集中、转让商业汇票和发展同业间的转贴现业务,融通短期资金,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商业汇票市场中的竞争局面已经出现
在中央银行大力支持和以工行华信支行为首的一批“先吃螃蟹”者成功的启示下,商业汇票市场受到越来越多商业银行的瞩目。工行华信支行从1997年到现在已把票据业务发展到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份、再贴现业务量已占当地人民银行再贴现的80%。目前,工商银行总行已经在上海建立了票据中心,以充分利用华信支行开展票据业务的经验和上海金融业发达的优势、辐射全国。其他如交通银行沈阳分行票据贴现市场、广东发展银行南京分行和无锡分行、光大银行大连分行、建行安徽省分行、华夏银行沈阳分行等也已经在去年下半年、今年初相继开办了票据业务,还有许多金融机构也在积极筹划之中。当前已经开办票据业务的金融机构其实起到了做市从而保持交易连续性和市场流动性的作用,是为票据市场做市商的雏形。为了争夺有限的银行承兑汇票,这些商业银行竞相降低贴现利率,贴现价格战越演越烈。中央银行于1999年9 月适时调整再贴现政策,提高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比例,同时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比例,以消除过度竞争的不利影响,努力培育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5.商业汇票市场已经成为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和渠道
一是中央银行已经初步建立了再贴现业务操作体系。再贴现从1994年11月份开始成为真正的货币政策工具。1997年3月份起, 我国初步建立了由人民银行总行直接操作与一级分行及部分中心城市支行在总行授权范围内操作相结合的再贴现业务操作体系。同年9 月份开始按月监控再贴现总量、期限、投向比例,加强对各分支行再现操作效果的量化考核。此后于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率和贴现率的确定方法,同年6月对再贴现政策的使用作了调整和完善,1999年9 月对再贴现业务政策作进一步调整,业务对象扩大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2000年又进一步扩大到财务公司和农村信用联社。
二是再贴现已经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投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1994年底的时候,全国再贴现余额比年初增加155亿元, 占当年中央银行贷款增加量的20%。此后,再贴现在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1999年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1200亿元,约占当年基础货币投放量的30%。同期,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为1907亿元,约占当年新增基础货币的50%左右。因此,目前再贴现已成为央行融出资金仅次于公开市场操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转变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实现适当的年度操作目标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商业汇票市场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市场健康运行,尤其是不利于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有效传导。
(一)一些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管理、信用观念、业务操作等方面存在制约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因素
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一些商业银行现行的票据承兑授信管理方式制约着商业汇票业务的正常发展。表现为片面强调风险,过度集中、上收票据承兑的审批权限,对分行承兑授信不足,以及在业务操作中要求企业缴存高额承兑保证金。二是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由划付改为托收后,一些承兑行主要是县市级银行,自身的资金周转比较困难,信用观念又比较淡薄,托延付款或无理拒付,造成银行承兑票据到期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给贴现银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商业票据流通秩序。三是有的银行不严格审查票据承兑、贴现条件,办理无商品交易汇票的承兑、贴现,造成银行资金被套取。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票据使用、流通、转让方面的混乱。
(二)票据欺诈是票据业务顺利发展的一大障碍
票据欺诈主要表现为以假票、克隆票来欺骗贴现银行。票据欺诈现象给贴现银行直接带来经济损失,损害票据信用,严重阻碍票据流通。华信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在于其在票据审查方面具有经验丰富和严格的票据审查制度,沈阳票据市场开业至今已经遭遇过数起假票、克隆票事件,其他银行遭遇票据欺诈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产生票据欺诈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全国统一的票据签发登记、查询和签证的系统或机构,票据电子化程度很低。
表1 1994年至1999年商业汇票市场规模一览表 单位:亿元
年份承兑 承兑 贴现 贴现再贴现再贴现
发生额余额发生额余额发生额 余额
1994 203.7
19952424 1142
844
19963898 2264 1358
19974600 1335 2740 581 1332
337
1998*
4220 2570 1166
19994650 2800 1200
500
2000*
6000
1000500
表2 1996年至1999年再贴现率和贴现率一览表 单位:%
1996.5.11996.8.231997.10.231998.3.21
再贷款利 10.98
10.62 9.36 7.92
率(1年)
按同档次再
再贴现率
贷款利率下 同前 同前 6.03
浮5%—10%
贷款利率 10.98
10.08 8.64 7.92
按同档次再 在再贴现率
贴现率 贷款利率下 同前 同前 上最高加0.9
浮5%—10% 个百分点
1998.7.1 1998.12.7 1999.6.10
再贷款利 5.67
5.13
3.78
率(1年)
再贴现率 4.32
3.96
2.13
贷款利率 6.93
6.39
5.85
(1年)
在再贴现率在再贴现率 在再贴现率
贴现率 基础上最高基础上最高 基础上最高
加2个百分点
加2个百分点加2个百分点
(三)票据市场表现为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的流通,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滞后
目前,受制于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不理想、信用基础薄弱以及国内信用评估业发展滞后的现实,除了上海当地的商业汇票市场以商业承兑汇票为主之外,全国其他地方的商业汇票市场基本上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大量的基本票据滞留在企业手中没有参与市场流通,而且大量的商业承兑汇票难以被银行接受贴现。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汇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四)跨系统、跨地区的票据办理遇到困难,还没有形成健全、统一的票据市场
首先,目前的商业汇票市场是区域性市场,地域特色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承兑、贴现和再贴现的商业汇票多为当地或邻近地区企业签发的票据。二是承兑行、贴现行或者再贴现对象多为当地金融机构。三是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健全、统一的票据市场。究其原因,首先,是我国票据法实施以实物交易合同为基础的原则,票据关系被限制在非常狭小的境地,流通性不强。其次,全社会的商业信用基础还很薄弱,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信评估业尚不发达。第三,票据的承兑、贴现与转贴现缺乏统一、公开的报价信息。第四,票据欺诈的存在以及缺乏便捷、低成本的查询与鉴证系统,跨系统、跨地区办理票据业务非常不方便,且费用比较高昂。
(五)再贴现政策传导与票据市场不完善形成矛盾
主要是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再贴现政策的有效传导。
商业汇票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我国货币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商业汇票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与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开放密不可分的。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 商业汇票市场将会获得进一步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标签:商业汇票论文; 再贴现论文; 银行论文; 央行论文; 票据市场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承兑论文; 贴现贷款论文; 贴现利率论文; 中央银行票据论文; 金融论文; 汇票贴现论文; 银行贷款利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