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弹力图用于术中肝素干预效果评估探究论文_张文龙,孙桂强

张文龙 孙桂强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弹力图用于术中肝素干预效果评估。方法:病例筛选时间2016年5月—2018年收治的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10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注射肝素后5分钟,半小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成两组,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在患者肝素注射后5分钟,半小时后的ACT,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TEG-R,K,R指标数据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注射5分钟后ACT,PT,APTT,TT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注射5分钟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注射5分钟后TEG各项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注射半小时后ACT,PT,APTT,TT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注射半小时后TEG各项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弹力图用于术中肝素干预效果评估更好,特别在肝素注射后5分钟对患者的状态评估更加准确,对患者的凝血状况个可以更好的反映,利于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弹力图;肝素干预;血小板聚集率;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080-03

近几年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对于急性冠心病的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临床效果较好;但是在手术的操作中,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同时肝素会发生抗凝抗栓的作用,一旦局部水平在注射后升高则对毛细血管产生刺激而发生血管出血危险事件,所以在肝素应用期间有效的指导,效果监测对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1-2]。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弹力图用于术中肝素干预效果评估,病例筛选时间2016年5月份—2018年收治的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10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病例筛选时间2016年5月—2018年收治的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10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年龄41岁到69岁,平均年龄(55.82±3.29)岁;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7例;支架数量1个到4个,中位数(2.09±0.62)个。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患者注射肝素后5分钟,半小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成两组,达标组和未达标组。

1.2 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冠心病治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存在严重障碍;患者伴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存在治疗禁忌症;患者有严重血液问题。

1.3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肝素注射125U/kg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ml,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将上层清液去除,采用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同时抽取5ml血液样本采用枸橼酸钠浓度3.2%作为抗凝剂,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再抽取3ml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

1.4观察指标

在患者肝素注射后5分钟,半小时后的ACT,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TEG-R,K,R指标数据情况比较。诊断标准[4]:血小板聚集率大于等于35%,小于等于65%为达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带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注射5分钟后凝血功能比较ACT,PT,APTT,TT

两组患者注射5分钟后ACT,PT,APTT,TT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注射5分钟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介入治疗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临床得到充分的肯定;如何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可以有效的提高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PCI治疗中主要通过肝素对凝血因子,抗凝血酶的干预催化作用继而达到抗凝抗血栓的效果,但是肝素在注射过程中,如果发生局部的水平升高则可能会对患者的血管的毛细血管造成损伤,造成血管破裂,而发生自发性的出血,对患者的治疗的安全性造成影响[5-8]。

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患者的ACT,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TEG-R,K,R指标数据情况的检测而对患者的肝素注射情况进行判断。其中常规抗凝血检测主要通过患者的血浆内的ACT,PT,APTT,TT水平进行检测而进行判定;血栓弹力图则是通过体外的对缓慢的静脉的血流情况进行模拟,对血栓的形成时间,纤维蛋白凝固,血小板联合反应的过程以及血管的血流的血凝速度等的强度曲线进行检测判定[9-10]。其中血栓弹力图的优势在于可以对纤溶、凝血等信息可以同时提供,这是对患者凝血功能判断的重要指标[11-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注射5分钟后凝血功能情况对达标和未达标组进行比较时,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血小板聚集率却提示两组有差异,这也就说明凝血功能检测在初期肝素注射的5分钟检测效果较差。而血栓弹力图在注射5分钟后提示两组各项指标有差异,与血小板聚集率提示结果基本相同,说明其敏感性较好。充分说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弹力图用于术中肝素干预效果评估更好,特别在肝素注射后5分钟对患者的状态评估更加准确,对患者的凝血状况个可以更好的反映,利于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申文彬,杨霞,焦云娟,等.血栓弹力图指导氯吡格雷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预后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8,39(2):106-109.

[2]宋佩.血栓弹力图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在重症感染患者血浆输注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2):56-57.

[3]王薇.血栓弹力图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5):44-46.

[4]张雪,虞雪融,黄宇光.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J].协和医学杂志,2016,7(4):303-305.

[5]董林剑.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及发展[J].安徽医药,2015,19(5):817-820.

[6]黄晓飞,马驰千,杨向军.血栓弹力图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3):518-519.

[7]李晓利,范利,张金花,等.老年人群血栓弹力图凝血综合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2):96-99.

[8]程聪,董永,刘术臻,等.血栓弹力图CFMSTM与TEG5000普通杯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6,29(5):804-807.

[9]高逸之,王志良.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栓弹力图变化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50-53.

[10]马丽琼,沈俊,徐路琼.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毒蕈中毒肝损伤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6):637-639.

[11]董晓锋,周健,兰帅奇.血栓弹力图在评估肝癌患者高凝状态中的作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9):931-933.

[12]侯涛,赵广超,邵小宝,等.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指导临床输血的对比[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10):739-741.

论文作者:张文龙,孙桂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弹力图用于术中肝素干预效果评估探究论文_张文龙,孙桂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