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产业文化对接新趋势_校企合作论文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产业文化对接新趋势_校企合作论文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新动向论文,校企论文,工业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1)25-0005-06

当前,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普遍推进,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除了缺乏制度性保障之外,学校与企业合作中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问题尚未找到有效解决方案也是重要的原因,亟待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提出,要做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2010年5月,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明确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1],这一要求为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组织不同行业、企业和中高职院校近400家单位共同参与,用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研究校企合作过程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理论基础,探索实践途径,总结成功案例,开发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发挥工业文化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一、工业文化的理论思考

(一)工业文化的内涵与属性

工业文化(Industrial Culture)也可称为产业文化,是在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萌生和发展的,属于工业化社会文化的重要亚文化。工业文化的上位文化是社会文化,下位文化是行业文化乃至企业文化。从历史进程来看,工业文化脱胎于悠久的农耕文化,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工业文化将逐步向后工业文化演进,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本课题所指工业文化是:富有时代特征、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工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亚文化。

工业文化集当代先进企业文化之大成,代表着现代产业体系中主要行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方式发展变革的方向;规范着作为一名合格公民、合格劳动者、合格企业法人的意识与行为;体现着工业化进程中社会法律和制度的精神实质;促进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繁荣发展。

工业文化是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主流文化,其传承创新的主体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企业、行业和造就工业化人力资源的大学和职业院校。工业文化决定了工业化进程的方向,是工业化社会的文化先导和制度之母,对工业化社会的家庭文化、学校文化、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我国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平衡的大国面临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急剧变化,文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是难免的,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农耕文化的留存,但工业文化依然作为社会主流文化起着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工业文化的载体

工业文化载体是指以各种物化的和精神的形式承载、传播工业文化的媒介体和传播工具,它是工业文化得以形成与扩散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工业文化的物质载体一般有工具、设备、产品、建筑物、产业园区和工业遗址等;工业文化的非物质载体一般有工业博览及工业商业博物馆、工业(商业)书籍、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新闻传媒、艺术表演、技能表演和竞赛、工业文化旅游及相关场所,以及工业文化典型的制度和法律。认识并充分利用这些载体,可以找到发展和传播工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进行工业文化对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工业文化建设需要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需要从世界工业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建设相应的精神文明。

(三)校企合作工业文化对接的迫切性

1.学生与员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

调查发现,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学生与员工的文化差异普遍存在,企业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工业文化素养的满意度远远低于对其知识技能的满意度,尤其是在纪律、团队、责任心等方面差距较大。学校与合作企业在管理、决策和执行层面的文化差异也十分明显。在杭州教育局的子课题研究中,一项对30所学校烹饪专业的调查中只有10%的学校着力引进企业文化,许多学生上岗第一天,居然不知道厨房运作方式[2]。企业培训部的第一件事是让学生熟悉厨房环境和基本运作流程。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工业文化对接亟待加强。

2.社会工业文化底蕴不足

在我国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一代代农民工在没有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被推入企业、涌向城市。而很多企业主也缺乏必要的工商业文化知识储备,法律意识淡薄,仅凭作坊、商贩经验就创办企业,难以做到规范经营。传承数千年的中国家庭教育土壤是耕读文化而非工业文化,学校教育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影响。社会教育内容中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观念更是淡薄。本应是传播主旋律的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讴歌奉献的内容让位给商业流行文化,工业文化英雄、技术能手、创新名宿名气远不如演艺明星[3]。一线劳动者如果没有工业文化素养,缺乏职业自尊心,产品、服务质量就没有保障,假冒伪劣就无法禁绝;企业主、公务员文化素养低下,真正的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由于工业文化中最核心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的缺失,造成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重特大安全事故和恶性事件频发。无论是在职员工还是未来职工,提升工业文化素养都十分迫切。

3.校企合作工业文化对接的目的

作为培养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而有效的校企合作离不开校企之间的文化对接。必须确立先进工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地位,尽快跨越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文化门槛,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工业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学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西部地区和经济困难家庭,他们需要跨越从普教到职教、从农村到城市、从西部到东部,从学生到员工的多重工业文化门槛,需要告别原有文化、融入新文化,同时也需要学校和企业为他们搭建过渡的台阶提供必要的文化缓冲。职业学校教师多数没有企业经历、缺乏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技能,他们也需要迈过学校和企业间的文化栅栏,越过从学习世界到工作世界的桥梁。工业文化对接既是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校企合作能否深入开展的关键环节。

二、校企合作工业文化对接的任务、策略和原则

(一)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任务

一是以工业文化作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共同文化基础,客观认识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的文化差异,并采取积极主动的双向互动开展必要的文化整合行动。校企共建合作伙伴文化,真正使工业文化进入职业院校校园,在弘扬先进工业文化的同时,促进院校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健康发展。

二是全面优化学校工作,提高办学水平离不开校企合作中的工业文化对接。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中,根据教育方针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大胆谨慎借鉴企业中符合工业文化精神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构筑职业院校文化特色。

三是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工业文化基础。既要做好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实训、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项目合作工作,又要做好配套的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整合的文化对接工作。靠文化引领及制度保障全方位推动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企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

(二)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策略

校企合作中的工业文化对接是一项新的开创性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同时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对此校企双方都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学校,需要在校企合作之前有充分的准备、策划,在合作中要有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在合作过程中做好师生、员工和干部的沟通、学习和认识提高等工作。

一是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策略。选择行业相同、区域相近、实力雄厚、文化先进的企业,作为工业文化对接的合作伙伴。尽量减少由于行业、区域和企业实力因素引起的工业文化差异,缩小工业文化对接的难度。

二是采取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策略。选择校企合作中那些周期较长、规模较大、层次较深的合作项目,作为工业文化对接的切入点。校企双方合作开展深入的文化差异调查、文化冲突分析及文化整合方案制定实施。

三是采取集中兵力、协同作战的策略。选择工业文化底蕴深、沟通互动能力强、学习总结水平高的一支由校企双方骨干人员组建的精干的兼职工作团队。根据统一的方案分工合作,完成文化对接涉及校企双方不同人员、不同项目中深入细致的文化对接任务。

(三)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原则

一是工业文化对接要符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解放思想、传承创新,落实《国家中长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任务。

二是以先进的工业文化作为校企合作的共同文化基础,正确认识、理性对待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冲突,建设性地解决文化冲突,校企共同努力促进工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三是校企双方在利益上互惠互利,遵循不损害企业方商业核心利益、不背离学校方育人的原则底线。合作双方在精神文化上保持各自独立性、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促进。

三、工业文化对接的实践途径

(一)以学生为本的工业文化教育实践

1.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课,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身,认识专业,建立学习兴趣,规划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现代职业生涯规划始于基础教育,并贯穿终身。然而,在计划经济时期,人力资源按计划分配,个人几乎没有职业选择机会,生涯规划指导也没有用武之地。职业指导课只是近年来开始在普通中学开设。为此,职业教育不但要补上这一课,还要突出自身特色:一是具有明确的专业针对性和就业目标导向性;二是在已有的人职匹配、多元智能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工作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三是利用行业企业的工业文化教育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聘请资深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讲课、邀请成功校友介绍经验,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编写形象生动的行业工业文化读本,使学生从行业文化入手,熟悉热爱专业,做出正确、合理的生涯规划。

2.重视工作价值观教育,开好工业文化教育基础课

工业文化的核心是工作价值观,工作价值观既是个体对工作的价值判断,也是群体特别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工作的共同认识与行为规范,因此,工作文化堪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提升学生工业文化素养离不开必要的工作价值观教育。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研究与实验》,通过引进、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委员会的研究成果《学会做事——全球化下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注重情境教学、体验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价值观教育模块课程结构和“知晓、理解、情感和行动”四步教学法,形成了课堂教学、活动课程、拓展训练、课程渗透、职业指导和文艺演出等多种教育途径,成果将继续在新课题的研究实验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哈尔滨第一职业中学实施有企业主管参与、以企业案例为教材的岗位学会做事的情境教育、角色扮演、集体反思等策略,在原有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中渗透工业文化

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要日积月累,文化意识的建立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也要循序渐进,文化育人要靠春雨入夜细无声般的渗透。工业文化的渗透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包括在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更新、教材编写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的全面参与。如,福州建筑学校根据合作企业“好日子”公司的意见,改变了过分强调装饰专业设计能力培养的想法,增强对学生施工现场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办学主导思想更加贴近企业实际,这不仅仅是计划的调整更是文化观念的变革;该校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利用集团办学的企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电梯实训车间设计主要依靠了快科电梯公司的力量。合作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实训基地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先进设备的多种功能,更重要的是给学校带来了物化的工业文化。在教学成绩考核方面,沈阳大学职业学院导游员的训练和考核均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三明农业学校汽修专业根据企业劳动组织的特点,实行单人、双人和小组三种考核方式。有的院校还模仿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用模拟绩效工资作为考核成绩,考核内容不仅有岗位知识、技能,还有工作态度、协调沟通与合作能力。许多学校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同时,还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了大量校本教材,来自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流程与规范及时进入教材,浓厚的工业文化也随之融入,不仅更新了专业内容,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工业文化的课程观。

在普通文化课程中同样有工业文化的渗透,在英语课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化学课中突出节能环保教育。语文课中的文言文学习也可以选用弘扬现代工业文化的素材,国内知名作家魏明伦为金川集团科技馆题写的“金川赋”如果选做职业院校语文教材,将可以体现传统文化精华和现代工业文化的结合。

4.顶岗实习全面接受“企业版”工业文化教育

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是学校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企业工作的初始,学生进入的是全面真实的企业环境,以实习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感受“企业版”的工业文化。搞好顶岗实习要从问题出发研究对策,不仅要研究政策机制,还要研究校企合作中的工业文化冲突,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哈尔滨工艺美术设计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时存在情绪不稳定,出现迟到、旷工等违纪现象,分析原因包括缺乏质量意识、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缺乏沟通能力,遇到矛盾缺乏协调处理能力,往往造成实习期间离岗现象。该校提出的问题解决思路是不仅要加强实习期间的服务和管理,更要加强工业文化教育。

实习前竞争上岗也是开展工业文化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课题组成员沈阳大学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就采取了多家酒店来校集中招聘实习生,实现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使学生还没有离开学校就感受到了“企业版”的工业文化。安全是顶岗实习中企业最关注的问题,首先要做好学校版的安全教育,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对校内实习车间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安全要求,如“沟里要没油、轴要见光,设备要见本色。自己不要受伤害,不要伤害别人,不要被别人伤害”。一旦进入企业就要接受更加周密严格的“企业版”安全文化,如有色行业的金川公司选矿车间的磨矿岗位安全文化就提出了“依赖引领、强制被动、粗放松散、行为养成、自我管控”的五阶段零伤害安全管控模式。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进入了新的环境,也进入了工业文化教育的新阶段。

(二)全方位的工业文化育人实践

1.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做好教书育人

教师对学生起着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培养有工业文化素养的学生,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工业文化素养。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提升教师素质必须要立足于校企合作、立足于深入企业实践。培养具有工业素养的师资队伍,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决心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和熟悉企业文化创造条件,规定专业课教师每年去企业实践不低于三周,并给予全部工资奖金。南京高级技工学校规定专业教师每年暑假到南化公司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一个月,要求把公司先进文化理念带回校园、带进课堂。优化教师群体结构也要注重工业文化背景,要有足够比例的教师来自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要为教师下企业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实践中熟悉职业岗位,体验并认同企业文化,增强与企业的感情,在提高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工业文化素养。

2.借鉴体现先进工业文化的企业管理育人制度,做好管理育人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企业员工的后备军,学生的观念与企业员工的观念,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与对员工的管理方法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就为学校借鉴具有先进工业文化特点的企业管理模式,找到了重要依据。如,杭州教育局课题组总结了学校引进餐饮企业“五常法”,迈出厨房革命的第一步;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在商业教学专业中建立了“班级管理企业化的运转模式”。

管理借鉴的难点在于合理把握在何种程度上引进和应用企业管理模式。对此,课题实验中,株洲中等专业学校总结了借鉴企业经验实施7S管理,营造校园工业文化氛围的做法,通过深入研究找出校企管理在对象、场所和目标方面的差别,然后根据学校的教育宗旨有选择地借鉴。同时,借鉴中要遵循教育规律,避免生搬硬套,如在纪律规范的制定中既要有企业般的严明,又要体现学校育人的规律,采取逐步严格、逐步规范的办法。在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考核中可以模拟企业业绩考核办法,但不宜照搬奖惩办法,特别是物质的奖励与制裁。当然,这不包括来自企业的奖学金。

3.工业文化引领、师生共同参与,做好服务育人

现代社会是服务型社会,无论企业和学校都应该建立客户意识和服务意识,这对于企业是经营的需要,对于学校也是育人的需要。服务育人一是通过学校教师和员工对学生周到热情的服务,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的良好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榜样。如北京市商业学校在班主任工作中为落实“关爱、尊重、服务”每一名学生的精神,参照企业目标管理模式提出了每周“二四二”工作制度,即每个班主任每周两天住校和学生在一起;每周参加学生早操、早读两次;深入学生餐厅两次;深入学生宿舍两次;检查晚自习两次。这种关爱不仅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教育,同时也树立了恪尽职守、无微不至的服务表率。

二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外的公益服务,提高学生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山东杏林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到章丘老年公寓对孤寡老人进行生活护理、健康知识宣传,一方面使学生尽早熟悉医院和社区护士应承担的职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奉献社会的公益精神。杭州中策职业学校高二学生承办莫干校区的学生食堂,该校还建立了“企业化”值周制度和“准职业人”的专业承诺制度。该校酒店专业采用的讲义教材就是酒店员工手册,他们建立宾馆礼仪规范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确定不同标准的仪容要求规范。假期里,学校与“李锦记”、“联合利华”、“挪威三文鱼”、“雀巢”等大公司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为社会服务。帮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接触工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营造饱含工业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做好环境育人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突破熏陶书生的“书斋”式的文化模式,源自依靠行业企业,汲取行业企业文化营养,结合行业特色和区域优势文化传统,关键是抓住精神文化中工作价值观这条主线。

利用行业文化滋养校园文化是一个营造院校工业文化氛围的有效途径。精神文化方面要首抓传承。南京化工高级技校传承了南化创始人范旭东先生1934年发起的“四大信条”,并将其作为学校信条。2010年,学校与南化签订《校企文化共建协议》,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创新工业文化的路子。安徽化工学校选择60家企业制作60块展板展示企业基本情况和企业文化,将其与安徽皖维集团联合办学的学生宿舍楼命名为“皖维楼”,并请集团派人入校参与学生管理,结果才有了“校服换成工作服、不得迟到早退、车间内必须按规定路线走”的准员工管理。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用核心理念警示学生,如“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回报股东、服务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还有齐鲁石化总经理李安喜的科学管理理念“企业是干出来的、效益是管出来的、队伍是带出来的”、“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等理念,制作出400多张宣传牌张贴在学院办公楼和教学楼的醒目位置,教育、感染师生。

利用地域文化滋养校园文化也是一个营造工业文化氛围的有效途径。山东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位于鲁南的滕州市,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所以滕州市大多数企业以“鲁班文化”或“墨子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以显示自身的精神和风格。该校通过举办“墨子能工杯”技能大赛、举办班墨论坛等多种直观方式进行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的学校文化与企业鲁班墨子文化的对接。北京商业学校在学校主干道两侧精心布置了文化长廊,把北京商业系统和一商集团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的照片和事迹以直观和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和社团活动,也是校园文化渗透工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如杭州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组织的专业特色活动——新生授帽仪式、烹饪论坛、烹饪社团、《美食报》、厨艺观摩、名厨讲坛、校园美食节等。其实专业特色就是工业文化特色。不少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演出都与企业共同举办,或由企业赞助,学校文化与企业优秀文化因子结合起来,使校园文化与企业相互融合、共生共长。

标签:;  ;  ;  ;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产业文化对接新趋势_校企合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