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旺苍县黄洋镇中心小学校 冯琳
摘要:古诗词是我们伟大先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更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育是小学生接触中华文化的开始,是认知传统文化的第一步,只有打好基础,他们才能茁壮成长,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努力,积极研究,发现古诗词对小学生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 意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文化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古诗词教学,不要满足于词句表面意义的解析,应当为学生搭建一座通往诗人精神世界的桥梁,深度解析古诗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做古诗文化的传播者,助力学生良性发展。
古诗是语文教材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体裁,它言简意赅,意境深邃,生动形象,表现手法多样,内容包罗万象,是中国文坛上璀璨的明珠。它描绘出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低头思故乡”的万千愁绪,以及对“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哲学思考……古诗教学是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初级阶段,因此,加强古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艺术鉴赏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性情
古诗中有歌颂祖国山河壮丽的,描写羁旅生涯辛酸的,也有抒发佳节形单影只的凄苦以及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的。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有效地将格调美、意境美、哲学美完美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欣赏这样的诗句,让他们身受艺术气息的熏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点就是真挚的民族自豪感,古诗词中多是赞美祖国的壮美河山、秀丽风光,小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感觉身临其境,然后就像诗人一样由衷地赞美祖国,为祖国自豪的同时也会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第二点就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古诗词就像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小学生能看见一个完全和现在不同的世界,古人没有发达的科技,他们的生活也不像我们今天的生活那样方便快捷又丰富多彩,但他们依旧努力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但是,正是在古人发明创造的基础上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科学成就。最后一点就是学会珍惜、学会感恩,让小学生在语文咋课堂上在李绅《悯农》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里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在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谊里体会朋友之间的感情,珍惜友谊的真挚。在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知恩里体会赤子之心,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敏,然而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却不能准确把握古诗的意境。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进入特定的古诗情景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思维优势,转变学习方式,以编故事、绘画等形式对古诗的意境进行再造,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积极意义。例如,在教学《示儿》这首古诗时,语文教师可以着重讲解陆游的生平事迹,为学生编制一个时代缩影,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古诗情景之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内容巧设问题情景:从“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中你能看到什么画面?学生:在病榻之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奄奄一息地念着自己的宏图大志。儿孙围在他的周围,只见这位白发老者艰难地从口中蹦出几个字,随着一声凄厉的叫声,这位白发老者带着他的壮志未酬消逝于低矮的房屋之中。这是学生想象的画面,让学生根据古诗描绘的景象进行意境再造,对古诗的言外之意自己通过联想补充,也是一个艺术再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诗意,也能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古诗内容包罗万象,主题多样。古诗中的家国情怀、情谊人伦、田园之乐等元素,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传统文化。不可否认,如今我们处在一个文化缺失的年代,一些腐朽的社会风气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急需一片心灵净土。古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汲取思想精髓,这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可以循环播放古诗词,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能时刻沐浴在文化气息之中;另外,还可以请一些专家到学校开设论坛讲座,讲解古诗词的发展历史,将古诗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还可以在传统佳节之际举办演讲比赛,传递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塑造举止儒雅、谈吐优雅的新时代学生形象。
古诗词是我们伟大先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更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育是小学生接触中华文化的开始,是认知传统文化的第一步,只有打好基础,他们才能茁壮成长,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总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古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古诗教学的重要意义,采用科学优质的教学手段,发挥其智育功能,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让学生沐浴在文化气息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努力把学生培育成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威;多媒体与古诗教学的激情碰撞[J];电子制作;2013(24)
[2]王仙菊;古诗教学因多媒体而灵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3)
论文作者:冯琳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古诗论文; 古诗词论文; 学生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造性思维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