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转变学校教育思想观念、促进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清醒地看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学科教育已成为中学必不可少的必修或选修课科目之一。
由于我校领导的重视,学校建设了四个多媒体教室,两个配备有90台电脑的微机室,并接入了因特网。在微机室,教师机与学生机通过多媒体网相连,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机,可以锁定他们的屏幕,进行教学演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基于这样的配备,我们基本把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中进行。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下就是我们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和体会。我认为要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教师讲解的科学性
教师的讲解,语言要锤炼,语调要有变化,教学要有交流,有结束前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一般应有站在较高层次说出知识逻辑结构或道理的本质,不能停留在应怎么操作层次上。所谓教师讲解的科学性,包括教师讲解的目的性、启发性、适应性及生动灵活性。
1.目的性:教师讲授的目的要明确、具体,整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主要分几个步骤解决?每一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应心中有数,周密安排,做到详略得当。这样才能使教师讲在“点子上”,讲在关键处,实现讲解的目的。
2.启发性:启发学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要启发学生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学习,又要启发学生的思考、联想、想象、分析、对比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3.适应性:我们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知识的讲解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这样思路清晰,语义连贯,过渡自然,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掌握知识。
4.灵活性:信息技术课里的新概念较多,很多概念和名称对同学们来说不易理解和掌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我们可以用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新概念,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名称。
二、注重教师操作的示范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存在着示范性操作。示范操作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操作目的性要强,要克服随意性。有时教师为了打开或得到一个对话框面,操作动作又多又快,有些时候都是认为这是一个过程,学生无需知道,而有些时候,这是要向学生解释的,有些时候要向学生作详细说明的。
2.准确性:在进行示范操作时,每个动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3.指导性:在做一项尝试的操作时,或类似于演示实验的操作前,应事先告诉学生要看什么、想什么,要有必要的指导。在做的过程中,应恰当地利于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而不是只管自己操作,或顶多是一边做一边说点那里、填入什么之类的说明性语言。在示范操作时,应先讲解后操作或边讲解边示范操作,使学生视听结合地接受知识。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还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三、注重学生操作的实践性
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操作技能,一方面需要教师讲解与示范,另一方面需要他们亲自动手练习、操作,这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特点。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我们应当加大实践操作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如在讲解存储容量的单位时,并不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让他们看文件、文件夹的属性,通过看属性中文件的大小及硬盘的容量,学生对容量的单位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另外,要加强学生上机时的引导。在学生上机时,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老师能在发生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出现的问题,则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不断地学习与解决问题后能做到“触类旁通”。比如学生上机时经常遇到由于打开窗口过多而使机器不响应操作的问题,我及时发现后,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打开窗口或执行任务过于复杂而造成的,并告诉他们解决的方法是用结束任务命令结束某一项任务。以后学生又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一般都能自己解决。
总之,在学生进行操作时,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操作;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该项操作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操作后会产生什么后果;操作的注意事项等等。学生了解了这些,就减少了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实践效率。
综上所述,真正地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真正地学以致用,我们就必须把教师的讲解、示范操作和学生操作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迅速地发展,才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
论文作者:贾利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学生论文; 操作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目的论文; 机时论文; 《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