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新安乡中心校 132600
内容摘要: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必须品。因此,我国的教育事业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不仅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具创造力的人才,更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具创造力的公民。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公民的创造性思维更应该从小学生抓起。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小学教育;启示
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创造教育思想立足于生活教育理论,贯穿了教育活动的始终,对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意义非凡。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贯彻落实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也能产生极大地帮助。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意义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儿童受教育的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各学校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也成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具备极其丰富的内容,不仅推动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意义深远。首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符合时代潮流和我国基本国情需要的教育思想,它不仅可以启发人们更好的认识创造性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必要性,更能有效的提升华夏民族的创造力,使我国培养出更具创造力的人才,继而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其次,陶行知创造教育能够科学的指导现阶段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步伐,使我国的教育体系从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不断地转化,从根本上变革我国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继而培养出更具创造力的老师和学生。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意志,形成学生性格,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教育者应该具备创造性教育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造性发展氛围,提升小学创造教育实效性,为学生后期发展打实基础。
(一)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现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
“知能统一”原则是我国教育需要遵守的最基本原则,在落实教育的时候,教育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者应善于利用教育实践活动,并利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为丰富的知识。例如,在落实《蜡烛会熄灭吗?》教育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解决了教学任务之后,还能对其他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如“长蜡烛还是短蜡烛先灭?”等。学生通过思考,可能还不能解决疑问,但是他们已经懂得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相信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实践活动对教育者的要求较高,因此,教育者应有意识的丰富自身,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贯彻落实陶行知的“六个解放”,全面提升创造教育的实效性
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教育者在落实教育的时候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迫的接受教师“咀嚼”、加工后的现成的知识点,在枯燥、乏味的重复记忆、反复练习过程中记忆知识,大量的记忆,大量的作业不仅耗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活动,并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无求知欲等不良后果,没有主动权,没有批判精神,学生的创造性沦为纸上谈兵的空想。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升创造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将陶行知的“六个解放”贯彻落实下去,真正的解放学生的手、脑、眼、口,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享受快乐,在玩耍中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创造。
(三)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好奇心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自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由于环境、遗传、教育等存在差异,即便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兴趣、爱好等方面也不会相同。因此教育者应该充分的认识这一点,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要有意识的保护学生的探索兴趣以及学生的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与长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作为,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区别对待优等生与差生。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自身客观条件限制,很多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善,还经常性的提出一些“低级可笑”的问题,教育者应充分的认识这一点,不能担心孩子犯错,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也绝不可以敷衍学生,简单的打发学生,更不能挫伤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例如,在落实《形形色色的动物》的教育活动时,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们说出自己认为最相似的动物,在组织同学们进行广泛的讨论,激发学生们寻找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并最终得出最相似的动物组合。在讨论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验证学生的假设,剔除不正确的假设,帮助学生进步。
(四)延展课堂教育,扩大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自然和社会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扩大教学的空间,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开展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自主的探索,在自然中创新,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例如,在进行《动物与环境》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野里去挖蚯蚓,在挖蚯蚓的过程中,让同学们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蚯蚓更易生存,另外也可以进行干湿土的对比实验,让学生总结出蚯蚓最适宜的生活环境。自然界是一个大课堂,科学教学的教育者应该充分地认识这一点,为学生实地考察提供条件,让学生与大自然直接的接触,让生活成为教育的辅助工具,全面地提升科学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教育者还应该有意识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造性发展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的投入到创造环境中。
结束语
创造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对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育者应足够重视,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更佳的创造教育方法,全面的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桃.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02).
[2]柳亚汝.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陕北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J].榆林学院学报,2014(02).
[3]钱波.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加快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07).
论文作者:仝继龙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学生论文; 行知论文; 思想论文; 我国论文; 创造性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