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对患者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细菌感染疾病控制当中,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现如今,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各种新型抗菌药物相继出现。为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医护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操作水平,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各项工作。不过,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的药物所具备的功效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溶媒进行合理选用,明确用药周期,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调整,以免因不合理用药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从而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基于此,需要采取药学干预措施,加大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培训,打造出一支专业性较强的医护团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理150份我院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此阶段主要以常规药学管理方式为主,实施药学干预后,同样选取150份抗菌药物处方,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将其作为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150人,年龄在87岁以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组间差值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药学管理方式为主,在此基础上,将药学干预措施应用于观察组。首先,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借助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文献,将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制定出完善的抗菌药物管理方案,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价值。实施药学干预,向患者讲述抗菌药物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滥用药物的危害性,提高患者的重视。其次,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采用恰当的方式对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以抽检的方式对抗菌药物的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药物存在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上级部门领导人员汇报,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确保药物的使用安全[1]。最后,医护人员作为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除了要按照医院规定,合理开展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外,还应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此外,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与培训,向其讲述更多有关抗菌药物相关知识,能够仔细对药物处方进行审查,确保内容描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此外,告知患者药物用量,提前向患者讲述药物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对抗生素种类进行选择时,优先选用对病原体高度敏感的药物,在给予患者一种抗菌药物后,若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尽量不要再选取其它药物,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药物同时使用的次数。在对患者治疗期间,药剂师应定期对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对药物剂量、种类有效调整,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1.3观察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溶媒选用不当、用药周期过长等内容,以此作为本次实验效果的主要评判依据。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数单位用%来表示,在x2检验方式下,若组间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则表示为具有可比性。
2.结果
观察组150份处方中,共出现21次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为14.00%,与对照组(20.67%)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3.讨论
抗菌药物普遍应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具有杀菌、抑菌活性的功能,常见的抗菌药物主要为抗生素、人工合成药物等。为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医护人员应采用正确的给药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对药量进行合理调控,确保药效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缓解患者的病症,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药学干预是当下一种新型的药物管理方式,通过对以往患者的用药情况,找出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的原因,借助现代信息化设备,在网络中查找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地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减少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2]。
在本次研究当中,通过对医护人员展开培训,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观察组共出现21例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患者服药后共7人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0%、94.00%,向患者展开满意度调查,总体满意度为94.00%,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见,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方面的应用价值较高,适宜采纳。
论文作者:史显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药学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差值论文; 不合理论文; 可比性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