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公路工程建设公司 青海 海东 810600
摘要: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路面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使行车的安全性下降。同时,由于传统工艺和施工水平的制约,沥青混凝土路面可能出现开裂、车辙、沉陷等问题,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公路建设、维修等成本。因此,开展对沥青混凝土常见病害的研究,能够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措施
引言
沥青路面在通车使用一段时间后,受到车辆载荷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多病害,比如裂缝、坑槽、车辙等,给行车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需重视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研究。
1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以及成因
1.1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是沥青路面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沥青路面一般在3年~5年的寿命期都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裂缝,形状有横向的、纵向的、网状的。导致路面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问题,沥青路面由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这种路面的强度较高,极易造成干燥性的收缩,从而自身就会产生裂缝,向上层反射。还有,如果沥青混合料的比例没有控制得当,混合料得不到密实的碾压效果,路面也会出现裂缝问题。除了这些质量原因外,车流量过大、负载超重也是造成路面裂缝的主要原因。
1.2坑槽
坑槽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外因作用产生的破坏。坑槽产生的因素主要可分为三类:(1)水因素。水是沥青路面的坑槽产生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施工的公路沥青路面都采用密级配,但由于施工原因导致路面空隙过大,水很容易进入并滞留在沥青混合料内部,不易被排走,在汽车荷载产生的压应力的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从剥离发展到松散、掉粒,最终形成坑槽。(2)沥青因素。沥青失去对骨料的粘附性,在行车作用下,出现掉粒松散,进而形成坑槽。(3)温度因素施工时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太高,使沥青过早老化变脆、粘结力下降;施工温度太低,混合料温度下降快,压实不充分,导致密实度不足从而导致路面易出现坑槽。
1.3车辙
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公路基层强度比较高,变形能力比较差,所以沥青混凝土在路面车辆的承载力作用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会使得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产生车辙。一般情况下,车辙一旦出现,可能和以下影响因素有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车辆荷载大,因此超限超载车辆同样比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会使得公路沥青路面在运用后,短时间内会出现车辙的现象;其次,如果受到温度以及湿度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车辙;最后整个施工过程的基层稳定性不完善,局部强度运行不均匀会出现车辙。
1.4沉陷
路面沉陷是由于路基的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主要包括均匀沉陷、不均匀沉陷和局部沉陷。沉陷种类不同,所使用的修补技术也不同。对于不均匀沉陷,比如基层和土基可以只修补面层,再用沥青混合料来填补、整平、压实;对于局部沉陷应采用碎石重新回填,确保密实度,将土基和基层彻底铺实后再铺面层。因填土不密实而造成的沉陷,应加铺基层,重新压实,再修补面层。
2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措施
2.1裂缝处理措施
当沥青路面出现裂缝时,应当在维修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小对路面的损害。对于轻微的裂缝(缝宽小于3mm),可以不进行修补,让其自然愈合。而对3~5mm的裂缝,应该先用刷子除去缝隙间的杂物,然后采用热的沥青进行封堵或者用烙铁封口。对缝口宽度在5mm及以上的裂缝,应该通过开槽灌缝的方式处理。当裂缝非常严重时,就需要对裂缝出现的部位进行铲除,避免反射裂缝的出现。在铲除的过程中,应当先铲到基层顶面,如果顶面没有出现裂缝,就用GAC-16沥青混凝土封住;如果顶面存在裂缝的话,应该先用砂浆基层顶面的填充缝口,然后使用GAC-16沥青混凝土填充。如果发现顶面出现松散的现象,就需要将基层铲除,然后采用C20水泥混凝土及GAC-16沥青混凝土重新浇筑基层,然后采用压缝带封缝。众所周知,应力吸收层有着良好的延展性和粘连性,所以该层能够很好地减弱沥青接缝处的反射现象,防止反射裂缝出现。应力吸收层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防止路面上的水渗入基层内部,所以处治应力吸收层裂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对裂缝的处治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采用改良沥青,改良沥青有着普通沥青所不具备的性能,能够更好地提升路面的平整度,减轻行车对于路面的挤压,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改良的沥青路面还具有更好的抗滑性能,能提升行车的安全性。
2.2坑槽处理措施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路基、路面防排水工程的施工,且半刚性基层上必须作好防水层。这样才能够确保沥青路面表面水、间隙水能迅速排除。优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增强沥青路面的密水性。对沥青、集料的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加强沥青与粗骨料的粘附性,严格控制细集料的含泥量。 严把沥青、集料的质量,确保其质量的稳定性;使用性能优良的沥青拌合站,确保生产配合比和混合料的拌和温度的稳定;完善摊铺、压实工艺,确保沥青路面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要求,控制好摊铺温度以防温度离析,使用轮胎压路机控制好压实度,确保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要确保路表排水畅通,以预防为主,对裂缝、小面积松散、沉陷等作用及时科学地维修,避免其迅速发展为坑槽。
2.3车辙处理措施
车辙的治理可以通过对道路加热的方式进行松解,也可以使用沥青对车辙处进行填平。车辙的处理和预防关键在于加强道路的强度,在实际施工时,应该重视对材料的使用和铺设,道路碾压环节应该遵守相关规定,不能只做单遍压路。对原路面车辙较严重的路段,可先对原路面车辙轮迹带两侧横向推移隆起部位进行局部铣刨、整形,再采用微表处车辙修复技术进行轮迹带车辙填充或采用微表处罩面技术进行路表状况处治。这类车辙多由于上面层或上、中面层材料的高温稳定性不足引起。处治时,先铣刨掉发生车辙的各结构层,然后认真检查铣刨后露出的下卧层状况,若有病害应酌情处理。在下卧层无病害的情况下,可采用微表处车辙修复技术进行车辙填充。
2.4路面沉陷处理措施
如果高速公路路面的沉陷深度小于20mm,并且没有明显的破损,则不需要处理。如果路面的沉陷深度大于20mm,且表现为严重下沉,就需要采用面层修补等措施来处理。当土基和基层的密实度较为稳定时,可以只做面层处理,并根据实际的破损数据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当路面具有少量的裂缝,可以先用切割机刨出平整的凹槽,在槽底和边缘部位涂刷适量的沥青混合料,再浇灌热沥青混合料填补沉陷,并使用压实机进行整平;如果路面破损严重,就需要使用挖补的方法。
结束语
以上所述,在对公路沥青路面进行施工的时候,经常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包括施工质量和自然条件以及材料性能的影响,因此,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出现是不可预防的,然而如果对不同病害的产生原因或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危害降低在合理范围内,进而可以保持公路路面可以正常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雪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18(20):69-71.
[2]窦军孝.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与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6):113-114.
[3]王文新.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预防性养护措施[J].交通世界,2018(Z1):140-141.
[4]毛元春.沥青路面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2):127.
[5]陈步春.浅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1):151.
论文作者:黄紫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车辙论文; 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裂缝论文; 病害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公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