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赢得新境——“德育导师制”活动案例论文_朱军 姚娟

走进心灵,赢得新境——“德育导师制”活动案例论文_朱军 姚娟

朱 军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中学 215214;姚 娟 江苏省震泽中学 215200

案例回放:

李某,初二升初三时转入我班。刚进班级,很多任课老师就大感意外,为什么我会接受这名学生。经了解才知道,该生曾经在我校就读过,因为多次违反纪律后被迫转学,现在这么一个烫手山芋我居然敢接受。听此言,我对他格外留心起来。果不其然,开学的表现确实不是太令人满意,上课不太认真,有开小差讲话的迹象,作业上交也不够及时,课后与一些后进男生走在一起吵吵闹闹。让人担心的事发生了——课堂上顶撞英语老师。急功近利的我将其叫到办公室,并与其父母联系,让父母带回家好好教育。事情发展的结果更是出人意料,竟是和父母吵架而离家出走。

问题探究:

作为学生的德育导师,接到他父母的电话,我深感事情的严重性,于是联系其父母作进一步的了解。

几天后,他和母亲来校上课,我支走其母亲,单独在我的办公室进行处理。我没有责问,也没有说教,而是让他坐下,与他面对面进行交流,从身边事情随意谈起,以及很多人都犯过错误,但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成才了,如“超女”、“好声音”、古天乐等。其中有一个细节:在听我说“坐下”时,他有点手足无措,眼神中流露出许多的迷惑,惴惴不安地坐下。这一点让我相信他可教,还没有顽劣到极点。从他所写的一些自己的感受中,可见一斑:

“开学这两个星期,我错误犯了不少。我觉得我读不进去,上课也听不进去,我现在根本就没心思读。……我父母对我期望很高,但我心思不在读书上……我知道来学校目的是什么,老师的目的又是什么,可是我真的读不进去……谢谢老师们对我的教育,我想我让你们失望了。”

“你也这样说了,我也明白其中的道理,我本性其实并不坏,可是我父母对我管得太严了,我从小就没有自由……我就是个牢犯被关在牢房里。我也不是想过分自由,只想休息的时候就休息,读书时就认真读书。……我读初三以来,每个星期六放学,我稍微晚点回来,我妈妈就借口骂我一顿,然后就凭这个理由不让出去玩……从我的观点来看,他们没有把我当人看。以我爸来说,他去打牌,赢了钱对我好点,输了钱找个理由发泄,我好象成了他们的出气筒……我就像生活在“地狱”家庭中……”

“今天我被我爸找到,当场被他扇了两个耳光……”

“……他们曾经同时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现在看你很讨厌。’既然连儿子都觉得讨厌,那还留我在家干什么?……” 甚至出现这样的想法:“反正我的命是他们给的,我父母想把我怎样就怎样吧。”从他自述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压抑、多么的无奈,当然也有着青春期少年固有的强烈的逆反性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也由此了解到他的家庭背景,更了解到他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难怪有人说: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一个问题家庭的背后一定有问题家长;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唾弃,那么家庭就是地狱。

但是,我看他写的字相当工整,背书非常快,默写往往都是班级里前几名,总觉得他不是一个笨小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跟他的家庭环境或者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于是我决定开展一系列举措,对他进行重点教育。

跟踪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不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静止的眼光是对学生发展的最大束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愿意学好的,也是可以学好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可能性,都隐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性。”作为学生的德育导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更多的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要做到“既是学生可信赖的老师,是一位长辈,又是学生的益友”。

一、沟通父母

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小孩出现问题源头,所以在对他进行教育之前先摸清他的情况,找出真实原因,再分析研究,从而对症下药,事半功倍。通过电话,约见其父母,待见面时我就他所写情况作了简单的询问后,发现他所写基本属实,于是拿出他的心理交流册递于其父母。俟后,他父母不约而同流露出尴尬、惭愧之色,于是我趁热打铁,就他目前的情况作了全面分析,并强调他们孩子并非笨小孩,也并非完全不想读书,只是你们缺少一些换位思考,望子成龙之心过急,加上一些溺爱以及在对小孩观念上有些偏差,才形成这样的局面。最后和他们达成共识:1、把他看成一个完整的人,给他一定尊重,并适当给他自己时间和空间;2、不过分溺爱,一些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完成,不要事事干预、事事包办;3、不过分严厉,给予他适当的娱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二、寻找闪光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什么是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呢?可以不加思索地说,就是热爱儿童。”我们只要细心观察,每个后进生都有自己内心的痛苦也有不甘落后的时候,也有自己闪光的一面。教育者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在后进生身上找到优点,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就像在砂粒中找到金子一般,在后进生黯淡的心灵中找到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使之发扬光大。有人说:“赞扬后进生极其微妙的进步,要比嘲笑显著的劣迹更高明。”作为导师,就必须及时发现这一“闪光点”,拨旺他们上进的火花。尽管这些“闪光点”很小,甚至有时仅仅是一些不稳定的火苗,也要予以表彰,倍加爱护与培植。我根据他背书的情况让他担任背书组长,他对我的这一安排总觉得怪怪的,有点不相信似的,但看到我期待的目光,他还是答应了,在以后背书时不但自己更加主动,还主动催促其他组员尽快完成。另外,根据他写字好的情况安排他担任班级宣传委员,专门负责编写班级的黑板报,这更是激起了他的荣誉感、上进心、成就感、责任心,尽心尽力出好每一期板报。

三、宽容激励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后进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多数后进生往往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但在面对有过错的学生时要有爱心,要有耐心,应当因势利导,讲究批评的艺术性,正面引导学生。这就要求导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因为同学的失误影响了班级荣誉即展开强度很大的批评,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很关心他、爱护他,这是教育的前提。其次,当学生冷静下来后,要让学生自行分析其行动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实施“自我教育”。

他同样也是,偶尔还是会一些小的错误,但相对以前有了极大的改善,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都能自觉地学习了。所以当他犯小错误时,我往往找其谈心,分析他这些行为得失,让他学会自我判断,从而自我教育。当这些反馈给他的父母时,其父母也觉得之前的做法确实不妥,现在的工作没有白做,都感到非常欣慰。

在将近一年的行动中,我和他的父母不时联系,一方面询问他在家的表现及他父母的做法,另一方面将他在校的情况进行沟通,并制定下一步计划,循序渐进,让他感到自己受到尊重,拥有自己的空间,给他一种成人的感觉、长大的感觉,慢慢学会自主。虽然进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毕竟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让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努力的收获。

在一年的教育中,在我和他父母的不懈努力下,他和父母之间的隔阂逐渐减少,封闭的心门逐渐打开。在我和他一年的交流中,我也渐渐走进他的心田,他平时有什么问题课后也会找我倾诉,我有什么安排他也会尽力完成好。一年来,他的成长还算比较成功,在当年的中考中,他所取得的成绩足以让身边的人感到惊讶。

总结一年来的努力,作为德育导师的我认为在处理这一类问题学生时一定要争取做到:尊重热爱,弄清情况,家校沟通,对症下药,细心耐心。这样才能够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收获新境。

论文作者:朱军 姚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走进心灵,赢得新境——“德育导师制”活动案例论文_朱军 姚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