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 210029)
【摘 要】目的:对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以及其病发与中医上脾胃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为今后胃炎与胃溃疡的治疗提供根据。方法:从中医学理论上分析讨论胃炎、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以及发病与脾胃的关系,从脾胃病的气机升降、脾胃病的气机升降、与其他病之间的关系、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对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关系展开研究。结果: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原则,我们将胃炎胃溃疡分为五种,分别为胃阴不足型、血瘀阻络型、脾胃虚寒型、肝胃郁热型和肝胃气滞型,不同类型的胃病根据其中医发病原因区别开来,其治疗方法也不同。结论:辩证论治法是中医理论区别于西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在治疗胃炎与胃溃疡的时候,从全身入手,关注患者的全身调节,而不是单从脾胃入手,这样才能有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炎胃溃疡;中医脾胃关系;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04-02
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对胃炎胃溃疡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对其病因和病例研究也日趋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西医对胃炎与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运用中医的方法医治胃炎与消化性溃疡,就不能用现代西医学的理论来指导中医治疗,只能对现代西医进行参考,不能照搬用在中医诊疗上面,中医与西医是不同的体系,其认识也不同。运用中医的理论进行治疗,必须从中医的理论处罚才能在治疗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治疗效果。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饮食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多样,且人们的生活压力加大,饮食不规律加上饮酒频繁,导致胃肠道的压力增大,更容易发生胃炎与胃溃疡。虽然西医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但由于西医是对症治疗,其往往是短期效果比较好,长期容易复发。中医是重在治“本”,本文针对胃炎与胃溃疡进行探讨其与脾胃的关系,从整体观念认识全身各个脏腑之间的机能变化,加以讨论。
1 脾胃与气机升降的关系
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进行的各项生理活动其实都是依靠气机的出入于升降,这种出入与升降可以很好的协调人体器官与脏腑的活动,从而使得人体能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正常的运行[1]。若肾水平上升那么心火即增长,而心水平下降。有研究指出,升降不及、升降反作、升降失调等是气机升降失调在胃病中的体现。而我们说的脾胃就是气机升降活动的区域,脾胃在人体各个脏腑的中央位置。根据中医的理论,胃属阳土,起着降低气机的作用,可以将体内无用的废物排除体外,而脾是属阴土,可以上升气机,以便吸收食物的精华,胃与脾一升一降,共同起到对事物的消化与吸收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的升降出入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而进行升降出入的主要器官是脾胃,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都是依赖于脾胃的升降活动,只有通过脾胃这个中心,各个器官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
2 脾胃病的病因、病理
我们从中医的角度研究脾胃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原因会引起肠胃功能的紊乱,就像胃炎胃溃疡的发生,我们将其发生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六淫,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2]。六淫可以侵犯脾胃,以湿与燥最为显著,脾本身为湿土,若湿盛则有碍于脾。胃为燥土,若燥盛,则有碍于胃。②饮食方面:不规律的饮食或者对饮食毫无节制,在饥饿的时候脾胃不足呈现虚证,饥饿后暴饮暴食则会导致饮食过饱而引起消化不良的实证。总之,不规律的饮食会导致脾胃升降异常,从而引发胃病,除此之外,饮食不节制加上经常饮酒、饮食生冷食物都有可能引发脾胃生病。③心理记忆精神因素:人的心理以及精神上的状况也可以影响到脾胃的状态,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更能影响人的脾胃健康。思为脾志,当人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进行思虑常常会出现食欲下降生物症状,这是因为思虑过度导致的脾气不足;而忧思与胃的关系结合比较密切,若长期处于忧虑的状态,会使得胃气运动下降;④劳逸失当:我们都知道,劳累过度会伤害到人体的各项机能,劳累过度或者是久坐都会伤气,久坐不动还会伤肉,上面提到的这些都会伤及脾胃。⑤虫积:若体内寄生虫过多,也会严重的伤害到脾胃,多数的寄生虫都可以寄生在脾胃里面从而伤害到了脾胃。可以通过食疗或者药物驱虫,从而达到保护脾胃的目的;⑥病理产物:脾胃常常会因为某些原因产生脾胃失和的状态,从而出现功能异常造成脾胃进一步的损伤。会产生一些损伤如食积、水气、淤血、痰饮等,这些病例产物既是脾胃病的产物,又是导致进一步脾胃病的因素所在。除此之外,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的相生相克的过或不及都会引发各种脏腑的疾病。上面提到的6中病因都会导致脾胃的升降、湿燥的对立统一,应该及时的调节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否则会出现升降无度、燥湿不齐、胃呆脾滞的问题。
3 脾胃病出现饿常见症状
3.1 胃阴不足型
胃阴不足的病机是人体内的虚火过旺,导致胃阴不足,从而引发胃气逆行、气机紊乱,时间长了就会表现出大便干燥、胃隐痛、反酸、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等症状,舌内可见舌质发红、舌苔净的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时,以生津润燥为主,临床上证明麦冬可以养阴生津、沙参可以清热养阴,故将二者联合起来运用治疗效果很好,该方法适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这样的疾病[3]。
3.2 血瘀阻络型
血瘀阻络型胃炎胃溃疡的病机主要是血瘀气滞,运行不通畅,从而导致胃络阻滞。其主要症状是呕血便黑、胃脘有刺痛感,疼痛的位置常常固定不变,血瘀阻络型发病原因通常是血瘀导致气机阻滞,脾胃的气机升降,从而导致胃病的发生。
3.3脾胃虚寒型
脾胃虚寒类胃炎胃溃疡疾病通常是脾胃运转无力,病体阳气虚弱,导致脾胃产生虚寒症状,从而使脾胃的晕纳功能降低,气机的升降活动减弱,胃部出现胃炎胃溃疡的症状,比如喜好吃温食、胃痛、蹄髈、脉细无力等。在治疗时,针对点在于滋补中阳、健脾益气。中医中,黄芪建中汤、参苓白术散就是比较有效的药材,该法具有散寒温中的功效。
3.4肝胃郁热型
肝胃郁热型胃炎胃溃疡疾病的病机是饮食积滞、邪热犯胃,患者常见的病症有: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苔暗黄、体热等症状。此类患者常常有胃脘剧烈的灼痛感,十分突然发生,会引发患者易怒,心烦等情绪,该病的病因一般是肠道阻塞、胃火过旺。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是疏肝泄热、和胃止痛,给予丹栀逍遥散随症加减法治疗,丹栀逍遥散具有很明显的养血健脾、疏肝泄热的功效,对于肝气横犯脾胃、脾失健运的脾胃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5 肝胃气滞型
肝胃气滞型胃炎胃溃疡疾病的主要病机是肝气郁滞,肝胃不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情绪波动大,情绪忧郁、胃脘胀痛,患者的舌苔常见灰白色。治疗这类胃炎胃溃疡疾病的主要原则是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为基本。柴胡以及金铃子都具有疏肝泄气、解郁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常用柴胡疏肝散随证加减方或者是金铃子散随证加减方进行治疗。
4 脾胃病的治疗方法
脾胃病发病原因复杂,其作为临床上常见病治疗方法也有多种,脾胃病主要是由脾胃失调引起的,在中医理论中,治疗脾胃病的主要方法由四个字“补、温、消、清”概括,下面我们具体讲一下这四种方法:
4.1 “补”以治虚
“补”是指采用温补的方法治疗脾胃疾病,温补脾阳法主要用于脾阳虚弱、寒从内生的症状,常用语脾胃虚寒和胃阴不足的胃病患者。代表的方子是附子理中汤;补气提升法常常用于脾气不生等症状,代表的方子如补中益气汤。这些方法对胃阴不足患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2 “温”治其寒去其湿
通常采用温补的方法可治疗肝胃气滞型脾胃疾病,这种方法对于脾胃虚寒型的胃病患者有显著的疗效。燥湿健脾法、祛寒降逆法、温阳涤饮法、温通理气法可以用于治疗脾胃生痰、阳虚停饮证以及各种脾胃升降功能失调等症状。
4.3 “消”以治实
从中医的角度看,“消”主要是指消除肝火旺盛、脾湿过重等,这种方法常常用于血气阻络型胃炎胃溃疡疾病的治疗。常用的配方有胃苓汤、保和丸、鳖甲煎丸以及乌梅丸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很好的调理患者脾胃,达到治疗脾胃疾病的目的。
4.4 “清”治其热
“清”指的是清除患者脾胃胃热气逆、胃火上攻等症状,常用的方法有橘皮竹茹汤、甘露消毒饮、白虎汤以及犀角地黄汤等,上述这些方法均可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达到治疗胃病的目的。
上述所提到的四种方法均可有效的治疗脾胃疾病,但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往往实际情况比较复杂,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医治。
5 讨论
我们在研究中医胃炎胃溃疡与中医脾胃关系的时候,应该讲其与现代医学解剖学的脾胃区分开来,中医上所说的脾胃不但包括了解剖学的脾胃关系,其研究范围要更宽广[4]。中医的脾胃疾病包括了胃炎、胃溃疡等各种临床表现。其病因病理虽然不像研究的那样具体,但是已将疾病的攻击因素、防御严肃以及免疫因素和精神因素都涵盖其中。
从中医关于脾胃健康的角度出发,胃炎与胃溃疡的发生与脾胃气机的升降有关,如果脾胃功能正常则不会产生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产生。临床实践表明,只要使用得当的方药进行治疗,就能使得脾胃功能得到调整,对胃炎胃溃疡具有治疗作用。有时候中医治疗方法会超过西医的疗效。因此,在研究胃炎与胃溃疡的发与中医脾胃的关系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也可以推动中医理论体系完善[5]。
综上所述,中医理论认为,在治疗胃炎与胃溃疡的时候,从全身入手,关注患者的全身调节,而不是单从脾胃入手,这样才能有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尉.胃炎胃溃疡的临床中医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3):41-41,42.
[2]晏喻婷,蔣波涛,张朋等.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证型的客观化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5):2748-2750,2835.
[3]郝峰,严季澜,李柳骥等.近10年中药专方治疗消化性溃疡文献初探[J].中医文献杂志,2012,(3):54-56.
[4]邓少珍,何灵生.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关系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35):159-160.
[5]周慧敏.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的初步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
论文作者:李萍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脾胃论文; 胃炎论文; 胃溃疡论文; 中医论文; 气机论文; 疾病论文; 患者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