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国土资源局罗庄分局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矿山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恢复和治理措施来满足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
引言
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如果不能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增长之间的和谐发展,必将对我国矿区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意义重大。通过社会投入对正在或已经遭到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生态恢复,使之能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生产需要,又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最终实现当地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协同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恢复治理是指因采矿开发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采用整治措施,因地制宜地使其恢复到一个符合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可持续生态系统的过程。
1、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矿山开采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选矿、采掘、冶炼。在整个矿业活动中对当地的环境造成问题非常多。①引发大面积土地坍塌。矿产资源大多埋藏在地下,在开采的过程中极易引发地面坍塌,从而对耕地与建设用地造成恶劣影响。②破坏矿区水循环,造成水污染。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疏干排水等操作,继而对地下水位造成严重影响。从而使矿区的地下水系统被破坏。与此同时,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常常被排入附近的湖泊、河流之中,对地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由此引发的重金属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恶劣影响。③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矿产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粉尘、废气等物质。这些废气物的排放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如现阶段难以治理的酸雨、空气粉尘含量超标等。④诱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矿业开采活动势必会对矿区地下结构造成重大影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问题,为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现状
2.1地质的破坏及人身安全问题
矿产资源占据我国95%以上一次能源以及80%以上工业原材料的主要来源。我国在国民经济运转和矿产采集方面投入矿石过50亿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成矿山企业超8400个,个体企业突破27万,在这个庞大的数字下隐藏的是无数的安全隐患和矿工的人身安全问题。矿山开采主要方式为挖空矿山,因此矿山周围的山体稳定性不高,崩塌、滑坡问题频发,土地开裂问题也屡见不鲜,各类灾害接踵而至。长江三峡周边采煤历史已有500余年,山体危岩形成超过352万m3,采空近12万m2区域,长江航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因此下降。古往今来发生的山体滑坡事件不计其数,造成的人员死亡数目和财产损失也不可估量。
2.2大气的破坏及水资源问题
开采过程中放出的废气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环境生态的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且在采矿过程中必要的矿井疏干排水也会造成地下水位的破坏,由此直接影响到矿区的水均衡,农业用水无法被满足。由开采造成的工业废水和废渣也会因为疏水环节进入地表水体,水体被污染,生态也由此被破坏。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对策
3.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级规划
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过程中,环境维护人员需在自然规律、经济能力的指导下综合开展节能减排、资源整合等治理措施,同时由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特异性,可采取区域性治理措施。一方面矿山地质环境维护人员应积极进入生产一线,对矿山地质地形、开采期限、开采方式、生态环境损害程度等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将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建立区域化管理模型。在这个前提下,为了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有效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维护人员可将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及波及程度的规划作为工作重点,将其划分为具体的等级并用颜色进行明确标识。另一方面在制定区域化环境恢复治理模式的基础上,矿山地质环境维护人员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维护规范》,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复垦维护提供有力的依据。
3.2做好矿山开采前的调查、准备工作
要想做好矿山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首先做好矿山开采之前的调查、准備工作。在进行矿山的开采工作之前,相关人员应该进行实地考察,掌握矿山的环境和地质构造,根据考察的信息来制定出后续一系列的矿山开采计划,避免在开采过程中突发岩石变形、碎裂等问题。通过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矿山开采计划,做好开采矿山的准备。相关人员也要对矿区边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对矿区的边坡进行稳固工作。同时,相关人员也要对矿区周边及矿井的各处地形做好标记,标注好容易发生危险的地区,做好开采过程中的预防工作,保障开采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矿山的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3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宣传,倡导绿色矿业
一是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说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对矿山企业的益处,倡导绿色矿业理念,改变其错误观念。二是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到矿山的管理和生产中,对矿山生产过程采用计算机模拟分析,运用相似优先比选法,选出合适采矿方法,提高采矿工艺;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提高矿山开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3.4创新投入机制,实施重点治理工程
一是实施重点治理工程,对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积极申请立项,争取中央、省增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二是充分发挥备用金制度的约束作用,督促生产矿山的矿业权人主动加大投入,主动治理矿山。三是创新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按照“谁投资恢复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
3.5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做好环境评估
有鉴于矿山开采活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对此必须制定健全的环境保护机制,并做好相应的环境评估工作,并将其作为矿山未来发展活动的重要依据。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矿区相关领导对矿区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有助于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是从根本上改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团队,对开采作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把握,做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开采作业有机结合起来,并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矿山活动进行的基础。例如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开采活动不能进行;作业过程中出现重大污染问题及时停止作业并改进开采计划等。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将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单位,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做好出现问题后迅速找到相关责任人。从管理制度上提高工作人员对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
结语
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需要很长时间予以维护,迫切需要各相关部门进行长期的管理和监控,助推矿山地质环境能够快速恢复原貌,有效降低其对于周边地理环境和水质的影响。同时,为确保矿业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国家有关部门大力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育,研发技术手段,保证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能够顺利且保质保量地予以实施。通过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共同努力,做好矿业生产的环境保障,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龚朝兵.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6(06)
[2] 裴志禹.浅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意义及其效益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36)
[3] 张鹏.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治理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6(33)
论文作者:瞿明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矿山论文; 地质论文; 环境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矿区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人员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