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
摘要:“阴阳”二元对立的哲学观对中医影响极为重要。中医学认为人体应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之中,打破这一平衡,人体就出现疾病。中医的任务即促成阴阳的自我调和,从而使人体复原。在“阴阳自和”观的指导之下,中医认为对疾病的治疗应当以“治未病”为最高境界。
关键词:中医;阴阳自和;治未病
中医的“阴阳自和”思想源于古代哲学,这一思想将“阴”与“阳”置于一个动态系统之中,在阴阳的相互影响与交互发展过程中,自发地达到“和”这一目的。“阴阳自和”思想的最大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于“和”,而更体现在“自”。中医理论将人体看做是一个完整的、各部分协同工作的组织,这一组织内部具有某种动力,主动地驱动整个组织的运动,并使人体组织受损时能够自行趋向痊愈。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意义。
首先,“阴阳自和”说正确地阐释了人体自组织机制的运动状态。虽然中医理论的“阴阳自和”说诞生于两千年前,并不充备、完善,但是它已经与现代系统自组织理论的原理颇为一致。一方面,“阴阳自和”说指出人体内阴阳二气的协调互动是人体系统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阴阳自和”说从阴阳消长的角度说明了“阴阳自和”的动态过程,阴阳二气是不断互动、影响、变化的,阴阳的这种消长关系是无时无刻不进行的,是阴阳自身交互作用的结果。中医“阴阳自和”说有利于对人体生理组织的认识,对中医临床诊疗利用人体自我完善的机制治疗疾病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其次,“阴阳自和”说从理论上说明了人体发病和愈病的根源。人体的阴阳二气在互动过程当中,条件一旦发生变化,致使“阴阳自和”的状态失佳,就会破坏“阴平阳秘”,导致“阴阳失调”。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疾病归根到底是“阴阳自和”紊乱的恶性结果。因此可以说健则健在“阴阳自和”,病则病在“阴阳不和”。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与西医有所不同,中医的治则、治法、方药、针灸大多在深层机制,即是通过调理“阴阳自和”而发挥作用。愈病归根到底是通过“阴阳自和”而奏效的,治病需顺“ 阴阳自和”之势而用。
最后,“阴阳自和”说对指导临床医疗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临床实践中,“阴阳自和”说有利于深化医生对病机的理解,“阴阳自和”说强调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自和”能力与状态的下降,而外因只是趁内因之虚侵入人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精神性疾病、癌症等越来越难以找到直接的外在的致病因素,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内部机能状态的失调。鉴于此,中医在临床过程中注重驾驭阴阳之间互根互用、互生互化的交互作用,调理阴阳,促其自和。
在“阴阳自和”观的指导之下,中医认为诊疗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治未病”。“治未病”思想源于先秦诸子“防患于未然”的哲学思想,“治未病”的思想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并对其进行了新的发展和创新。“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源头,现代中医学越来越重视利用疾病预防和日常养生活动对抗尚未真正发生的疾病,医学不应仅仅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更应该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第一,“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关注亚健康状态的医学理论。所谓“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1999年WHO 提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一般表现为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中医学中虽无亚健康这一名词,但早在2000 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 未病” 的概念,强调了“上工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思想正是针对亚健康人群而言的。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关注的对象也将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医学干预的切入点将逐渐提前,由当前疾病医学转向预防医学、健康医学。“治未病”概念的提出,远远早于西方医学相关概念的产生,可以说祖国医学在预防医学领域,是世界医学中最早起跑的一员。
第二,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理论有效地减少了疾病的暴发。中医学对疾病发病学的认识持正邪论,扶正与祛邪是构建中医预防保健体系的两把利剑,处理好人体的正邪两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的突然发作。这实际上也是“治未病”理念在临床应用中的体现。中医十分注重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愈后防复这些阶段,强调祛邪固本、扶本正原,在疾病尚未表现出病候之时就采取积极措施,防患于未然。在疾病已经发作之后,尽可能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使其不发展、不变异。这种理念实际上早已为现代西医所采纳。例如,目前我国实施的儿童计划免疫政策中,对新生儿至4岁儿童免费接种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疫苗)(OPV)、百白破三联疫苗(DPT)、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后列入程序)的全程免疫、流脑A 群、乙脑疫苗共计七种,称为“七苗”,有效地降低了儿童罹患相关疾病的几率。这也可以看作是现代医学接受、认可甚至采纳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体现。
第三,“治未病”的理念倡导并促进了传统养生的发展。养生是中医学的一门外延科学,古人特别是中医十分注重养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大力倡导。养生的目的是达到身体的康健,精神的饱满,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这些正是“治未病”的基础和前提。反观世界医学史,不难见出,中医是世界各民族传统医学中硕果仅存、并仍旧发挥作用的一枝,而其至今不衰败的原因,正是强调养生,这也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之一。在我国,目前养生已经不再只是一门技术、一类科学,而更是一种产业、一种文化。从实业角度上来说,养生的理念可以进入食品、保健品、药品、生活用品等使用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从实体角度来讲,目前我国的养生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及养生服务行业层出不穷。中医养生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密切结合“治未病”理论,在深入研究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内涵的基础上,倡导正确的养生理念,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论文作者:姜辉,徐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阴阳论文; 中医论文; 疾病论文; 人体论文; 这一论文; 思想论文; 医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