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 麻醉科;530001)
【摘要】目的 进一步探究无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产妇90例为对象开展研究,所有成员划分入常规组、无痛组,划分依据为生产方式,组员均为45例,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母婴结局。结果 无痛组第一产程、总产程较常规组更短;母婴结局较好,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无痛分娩有助于缩短产程,并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无痛分娩;初产妇;临床效果;母婴结局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270-01
初产妇无生产经历,相比经产妇内心更易出现紧张、恐惧心态,心理状态不稳定导致出现应激反应,加重分娩中的疼痛感,产妇身心健康收到极大影响。随着生产技术的成熟,剖宫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产妇剖宫产痛感较低,但产后康复较慢,而自然分娩更有助于产妇预后,但生产过程中,产妇需承担较为剧烈的痛苦[1]。近年来,产科麻醉技术发展情况较好,无痛分娩技术在临床推广开来,在临床的应用几率较高,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的分娩疼痛,能够有效降低初产妇的生产疼痛[2]。为进一步探析无痛生产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90例初产妇展开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间于我院妊娠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依据生产方式分为常规组、无痛组后展开研究,2组成员各为45例。常规组年龄22~34岁,平均(25.92±3.16)岁;孕周37~40周,平均(39.01±1.25)周;体重50~69kg,平均(57.49±3.21)kg。无痛组年龄21~35岁,平均(26.78±4.19)岁;孕周38~39周,平均(38.79±1.03)周;体重51~72kg,平均(58.94±3.08)kg。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妇入组前,均与家属共同了解本研究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产妇均为单胎、初次生产,且无严重妊娠期疾病。
1.2方法
药物: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1%利多卡因(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61020714),0.2%罗哌卡因(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07)。
常规组采取常规方式分娩,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产妇开展分娩工作,生产过程不采用药物镇痛。无痛组应用无痛分娩,操作为:观察产妇宫口打开情况,当打开3cm后,常规硬膜外穿刺,取镇痛泵静脉给药,利多卡因给药量为5ml,位置:硬膜外腔;5分钟后为产妇注射罗哌卡因10ml,并将50ml舒芬太尼与0.5μg/ml罗哌卡因均匀混合后,每隔半小时给药3.5ml。在实际应用中,应当依据患者的疼痛情况调整用药,若发现产妇宫口打开良好,应暂停用药,待胎盘娩出后,可再次给药,产妇分娩完成后合理撤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并对比两组母婴结局。镇痛效果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判定,若无痛为Ⅰ级,轻微痛感为Ⅱ级,中度疼痛为Ⅲ级,中度疼痛为Ⅳ级。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 )表示,分别行x2、t检验。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程用时比较
表1结果可见,两组第二产程用时十分接近,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一产程、总产程上,无痛组产程较常规组更短,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1两组产程用时比较(n=45,)
3.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胎儿压迫盆地,子宫下段、宫颈部位扩张-收缩,引发产妇疼痛。初产妇对生产过程不熟悉,内心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强,导致生产受到影响。剖宫产对产妇创伤较大,产后出现感染、大出血的可能性更高,不利于产后康复[3]。自然分娩有利于产妇的康复,但疼痛较为强烈,第一产程宫口扩张阶段,产妇的疼痛感最为强烈,临床协助产妇时,多通过药物等手段降低产妇的第一产程疼痛,若产妇难以忍受第一产程疼痛,则转为剖宫产。随着麻醉医学的不断发展,无痛分娩在临床的应用频率不断提高,该项技术通过给予产妇适量的麻醉药物,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降低疼痛,提升产妇耐受,进一步缩短产程时间,帮助产妇更顺利地生产[4]。将其应用于初产妇的生产中,通过抑制产妇的生产疼痛,进一步减轻产妇的心理应激作用,在促进产程的同时,有助于改善产妇的预后,避免不良母婴结局的出现,提升产妇产后康复速度[5]。
本研究中,无痛组第一产程、总产程较常规组更短;母婴结局较好,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痛分娩具有显著性应用效果。
综上,采用无痛分娩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生产痛苦,能够有效改进母婴结局,具有较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姜国玉, 王付霞, 江春秀,等. 无痛分娩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18):2705-2706.
[2]翟振伟, 徐敏, 张越. 无痛分娩术联合体位管理对产程进展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3):261-263.
[3]刘小非, 王剑鹰, 王莎莎,等. 无痛分娩中自由体位对母儿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 26(6):1218-1219.
[4]周桂云, 朱婷, 崔晓丽. 无痛分娩镇痛泵关闭时机对分娩过程和新生儿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6, 42(21):2373-2374.
[5]徐丽梅, 王静. 无痛分娩下新产程时限管理产程对母儿结局的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10):2044-2046.
论文作者:朱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产妇论文; 初产妇论文; 疼痛论文; 母婴论文; 两组论文; 结局论文; 常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