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配电网建设中,建设工艺标准化作为一项常规性、基础性的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国网恩施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建设过程中,动员协调各部门力量,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和管理专班,编制相关管理制度,同时依靠科技手段宣贯培育工匠队伍,强化典型设计应用和标准物料选用,并通过“工厂化”普及,示范工程引领,确保配电网建设工艺达到“一模一样”。通过近年在恩施州配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的应用实施,建设工艺标准化取得了良好成效,提高了恩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艺
一、理念和策略
1.1 专业管理理念
建立“软硬结合”协调工作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的原则,以实现“四个一”为目标,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将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标准物料、工艺规范、安全管理等成果落实到工程建设全过程,确保配电网建设项目达到标准工艺要求。
1.2 专业管理策略
建立“软硬结合”协调工作机制,以国家电网公司配电工程典型设计规程为依据,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市县一体化运作机制。通过“横向协调”运作,搭建同级部门之间、部门与业务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实现高效协同;通过“纵向贯通”运作,实现市县业务深度融合。
二、主要做法
1.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健全专业管理组织保障体系
加强分片组织协调,县市公司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做到责任到人,明确各部门和各人员责任、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加强工作监督管控。
1.1 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
搭建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构架,理清管理职能,合理设置专(兼)职人员,充实核心岗位人员,优化工作流程,构建了以公司网改办管理为主体,项目管理部门、业务支撑单位专业为主导的管理体系。
1.2建立“横纵配合机制”,协同推进工程实施
深化横向协同运作机制,搭建“双月横向协调”沟通平台。坚持双月召开横向协调会,从不同维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建立“市县一体化”运作体系,形成权责对等、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每季度通报考核情况、协调工程建设、安排下一阶段工作,督导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1.3 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管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网改办牵头负责负责典型设计、标准物料遴选;负责“工厂化”车间标准制定;负责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制定;负责工程验收工作。发策部负责配电网项目前期可研工作。经研所负责设计组织工作,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设计模板。运检部参与有关工艺标准工艺编审工作;并负责配电网工程验收。安质部负责《“三防十要”教学片》审定工作,负责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检查工作。培训中心负责参建单位培训工作。
2.以标准为抓手,提升“软”实力
2.1 通过编制实用性教程,展示配电网建设标准工艺
一是梳理施工建设流程及施工关键技术要求,借助三维建模技术,制作《中低压配网施工工艺流程可视化教程》,将工艺要点“可视化”。二是通过实景拍摄施工建设安全管控要点,出版《“三防十要”教学片》,着力提升配网建设安全管控水平。三是结合恩施配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制了《国网恩施供电公司标准工艺手册》。通过“一程一片一册”,通俗易懂地描述配电网建设标准工艺。
2.2突出标准宣贯,打造工匠队伍
一是充分利用配电网培训基地,按照最新典设要求建设配电标准化工程,抽调优胜的配电网建设队伍,供集中培训和业余学习,为实操训练奠定基础。二是分层培育实战性参建队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坚持集中式轮训与分散式培训结合、室内理论学习与室外现场实操并重的原则,按照管理人员、施工负责人、施工人员三个层次开展培训。
2.3通过设计源头管控,确保建设标准
一是深化“四位一体”设计管控模式。深化公司“设计力量主导、外委设计力量支撑、供电所人员参与、施工技术人员配合”的四位一体设计管控模式,组织设计人员进一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设计模板。二是贯彻“配网全程融合”专业管理。优化配电网管理体系,实行“规划、建设、运维”一体化;深化项目设计储备,执行“可研、初设、施设”一体化,从“政府规划、网架结构、业扩报装、运维检修”等多维度、全口径发力。三是加快落实“科技应用”管理要求。率先全部项目应用手机APP现场踏勘、通过辅助软件形成设计成果,上传设计管控系统确保典设应用率和标准物料执行率达到100%。
2.4 建立示范工程,实现标准工艺覆盖
一是落实工厂化预制。公司认真研究网改技经政策,严守依法合规底线,充分依托现有仓储基地,建设“工厂化预制车间”。二是坚持示范工程引领。推行“点-线-面工程示范”模式,公司建立示范工程点,实现各县(市)公司培训;县市公司建设标杆示范工程,逐级验收通过后,引领各乡所建设标准。三是坚持标准化工艺全覆盖。全面应用工厂化预制,按照典型设计、标准物料和标准工艺要求,并通过三级验收合格后方可送电。
2.5 联合现场查控,确保过程管控标准化
贯彻“配电专业管理一体化”理念,将“规划、建设、运维一体化”和“可研、初设、施设一体化”深度融合。一是落实业主、监理隐蔽工程施工现场旁站制度,确保隐蔽工程施工工艺达标。二是联合安监、运检、网改部门开展施工现场检查,落实通报整改制度。三是把握施工关键点,法兰盘电杆管控、堆砌式基础校验,开展下户线专项设计、精选典型设计方案、固化标准物料应用,从源头把控设计质量。
3.以点带面,强化配电网工程建设的“硬”实力
3.1深化“工厂化”车间应用
强化工厂化管理组织体系,成立工厂化预制工作专班,统筹工厂化实际应用工作;完善工厂化管理制度,制订《工厂化车间管理办法》、《切割、预制、做漆、包装制作工艺流程》等标准制度,规范工厂化管理模式;拓展工厂化作业范围,开展含变压器下引线单元、接地装置单元、拉线制作等预制加工项目。形成了物资线下出库、工厂化车间预制、预制品打包入库、施工现场成套配送的标准化工作操作流程,提升工厂化应用效果。
3.2坚持示范工程引领
遵循“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创新创优”的理念,以设计创新为手段,建设管理为主线,安全管理为根本,质量工艺为重点,造价合理为目标。在本地区、本单位各专业、全过程起示范引领与标杆作用。
3.3严格现场查控及验收管理
公司联合安监、运检、网改成立现场检查专班,通过不定期巡查、定期全面检查的方式,对配电网建设改造施工进行安全检查。同时,严格配电网验收管理,在中间验收、竣工预验收时,另设优质工程验收专业小组,检查核实创优工作的完成情况。
三、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建设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参与配电网工程建设的部分工人安全意识、安全技能都有待通过培训提高。建设分布点多、线长、面广,工艺管控难度大。
2.改进方向或对策
2.1严格项目设计管理
建设管理单位设专人跟踪前期相关手续办理,盯紧将开工项目,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强可研初设无缝对接管理,督促发展部门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2.2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考核
配电网工程实行项目化管理,以县(市)公司为单位、以项目批次为管理对象,融合施工单位施工能力评估活动,严格审查作业人员资格,确保施工人员两证齐全,技术过硬。完善考核体系,细化个人、部门考核指标。
2.3加强工程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影像资料管理,尤其注重隐蔽工程验收工作,使配电网工程管理制度、台账规范化、标准化,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论文作者:李家俊,文军,彭军 梁元武,杨天寿,黄达,余泰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配电网论文; 标准论文; 工艺论文; 工厂化论文; 工作论文; 公司论文; 一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