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学校 644000
一、培养学生反思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从表面上看学生往往是懂了,像是理解了,但实际却远非如此。当时的“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的,学生是被动“听会”的,被教师“讲”会的。学生只是依着葫芦画瓢,知识仅仅走到了短时记忆领域,是一种浅层次的识记,而没有把知识进行迁移,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面对错误,让学生弄清错在哪些地方,当时是如何思考的,根源是什么,是概念不清还是审题不慎,是方法不对还是看错、读错、抄错或者根本不会……并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面对书中的结论、例题,多思多想,大胆质疑。
2.鼓励学生互助学习,多问老师与同学,学问学问贵在问,不问、不会问,就会缺少思维。
3.每天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晚上睡觉时过过“电影”,回味一天所学内容,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进行反思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学生在变中反思,从而巩固双基,理解概念的本质,掌握解题技巧与规律。
5.反思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领悟到读题要仔细,要把题意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学会用图示摘录条件;认真挖掘题中条件,提高思维的全面性。
6.反思解题规律,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习惯及探索的精神,提高解题能力。
二、培养学生纠错的意识
老师每次精心批改学生作业不外乎两大目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得信息反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以利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在通常情况下,学生把完成作业当作向老师“交差”,表现在对作业只看批改结果,不检查错误的原因,更谈不上纠正;有些较好的学生,也往往是就错改错,而不去深纠错误的原因。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不愿独立思考,不会自我检查,得过且过的坏毛病。培养学生良好的改错习惯,恰好能填补学生作业中“改”的空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练、自查、自改的学习能力。具体做法:
第一步:“知错”。就是让学生自己检查在哪里出了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对书写解题过程计算的题目,教师不给学生指明出错的具体地方,而是让学生自己检查出错的步骤,怎么错了;遇到填空题和选择题,因不显示思考过程,所以,就要求学生先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而后进一步分析错误的原因。查错的过程也是一种再认识的过程。为了能使学生及时反馈,有的题目答案在做题以前给出。题目一做完,学生马上便知正误,并可立即找到错在哪里。但为了不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有的题目在做完后给出答案。学生早点“思过”,兴趣会更浓,印象也就最深。
第二步:“认错”。就是让学生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是在哪个知识点出了错。这是改错的最重要环节,是根除错误的重要保证,但往往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开始让学生分析错因时,学生主要侧重于自己学习态度上的问题,不管哪个步骤出错,统统归结为“粗心”“马虎”“不认真”。事实上,纯属学习态度不认真的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错误反映的则是学生的知识弱点或知识缺陷。这样的认错过程,实际上是一次再学习、再体会、再认识的过程,对不熟悉的知识点是一个补救的机会,对正确的理论还可以再次加深认识。
第三步:“改错”。就是让学生在认错的基础上,把错题再做一遍。若是填空题或选择题做错了,改错时必须写出正确分析过程。有了前面两个环节,改错的效果就非同以往了。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纠错行为
习惯的培养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认同并自觉地实施。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错误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不断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并逐渐成熟的过程。学生所犯错误及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诱导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也会“吃一堑长一智”,从而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尝到纠错的甜头,从而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让学生纠错,需要建立一种有效机制,而建立“错题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让学生摘抄作业或测验中的错题,虽然这会暂时增加学生的一些负担,但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态度的好时机,从长远看这会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无疑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1.要让学生明白建立“错题集”的作用。
2.让学生会正确使用“错题集”,诸如错题类型与原因,教训与得失,正确答案与最优解法等等。
3.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写“错题集”。
4.老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
5.评选优秀“错题集”让学生观摩学习。
6.让学生经常阅读“错题集”,使错题集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错误少了,知识也就牢固得掌握了。
良好改错习惯的形成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改错习惯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培养。学生明白“为自己做作业”,即自己做的题是为了自己看的,是自己学习过程的真实记录,才会用心去对待每次作业中的错误,并将纠错结果消化为自身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知识技能从“熟”到“活”的积累。
论文作者:江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错误论文; 作业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