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其肺功能相关各项指标变化的关系,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病程及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AECOPD)入住邯郸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102例患者,并除外肝、肾、消化道疾病及结核、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消耗性疾病。依据肺功能:FEVl/FVC<70%、30%≤FEVl<5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将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随机分两组,均按照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营养支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营养状况、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mMRC评分及疾病发作频度、住院时间。结果: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的百分比(%IBW)、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预计值)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l /FVC)、6分钟步行试验、mMRC评分及疾病发作频度、住院天数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肺功能指标改变,疾病发作频度和住院天数具有重要相关性。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营养状况;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5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7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仅累及肺脏,还可以引起肺外全身的不良效应。现就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02例的营养状况与肺功能状态、6分钟步行试验、CAT评分及疾病发作频度、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入住邯郸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102例患者,并除外肝、肾、消化道疾病及结核、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消耗性疾病。依据肺功能: FEVl/FVC<70%、30%≤FEVl<5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将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随机分两组。其中女性30(29.4%),男性72例(70.5%),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5.21±12.32)岁。COPD诊断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1] COPD急性发作期的诊断标准:COPD急性加重期是指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据感染情况给予相应抗感染,并给予氨溴索化痰、多索茶碱、甲泼尼龙平喘及沙丁胺醇雾化液5mg 日三次雾化,必要时给予无创机械通气等治疗。待病情平稳出院后,给予噻托溴铵18ug日一次吸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治疗。我们依据患者病情及胃肠功能状况,将营养支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a、肠内高营养:每日蛋白质的供给可增加至2 g/kg,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混合物二者能量比为4:6,并补充电解质和微量元素;补充与特异性营养支持有关的营养成分,如精氨酸、谷氨酰胺、核苷酸等。b、肠外营养:每天给予20%脂肪乳250ml,复方氨基酸250ml,白蛋白10g,葡萄糖150g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
1.3 测量指标:两组患者均观察半年,在观察前后均检测如下四项指标。(1)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百分比(%IBW);(2)血清白蛋白含量(AIb);(3)皮肤皱褶厚度;(4)肺功能:用意大利进口肺量计,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l/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预计值);(5)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中患者步行距离及CAT评分;(6)住院频率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7.0软件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按α=0.05检验水准,P<0.05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采用t检验,对营养状况、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CAT及住院频率、住院天数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AECOPD患者营养不良与肺功能的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AECOPD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及住院天数
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从本研究表1、表2及表3看,营养不良常伴有呼吸肌功能异常,目前临床测定呼吸肌轻度和耐力指标常以FEVl为代表。两组患者的FEVl和FEVl%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肌张力和耐力均有降低,运动耐量出现降低,在营养不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尤为显著。
综上所述,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患者肺功能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患者气道结构发生重塑,气道阻力的逐渐增加,导致呼吸肌做功的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热量需求不能相应及时补足,加上缺氧等原因更加剧呼吸肌能量代谢的恶化,导致能量负平衡,从而影响预后。因此评估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指标变化、CAT评分的关系,可以预测其病程及预后。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一17.
[2] 陈嘉馨.营养支持对急性期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2004,11(3):178.
论文作者:李国翔,赵京梅,王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患者论文; 肺病论文; 营养论文; 功能论文; 疾病论文; 状况论文; 呼吸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