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课堂导入,培养地理学习兴趣论文_李林

巧妙运用课堂导入,培养地理学习兴趣论文_李林

◆ 李 林 山东省临沂第三十中学 276015

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境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扣准学生的心弦,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现在结合本人在地理教学中粗浅的经验,浅谈地理新课导入常用方法的几点拙见。

一、新课导入的要求

怎样的新课导入是好的、是成功的呢?基本上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趣味性。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比如八年级地理《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中在讲两地的“人多地狭”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式的问题:假设你是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长官,你该如何解决本区出现的人多地狭的问题?学生立刻以长官的姿态向老师展示了自己心中独特的想法,积极融入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

2.针对性。新课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如讲“等高线和地形图”时,有位教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等高线地图,然后提问:“这是某地的地形图,你知道哪里是山峰、哪里是盆地?选择怎样的路线上山是最佳的?”学生表示惊愕。教师接着取出地形模型说:“这张图上反映的地形就是这样的。”学生们争着观看模型,兴趣很高。教师接着说:“我们不可能处处都带上地形模型,但是只要能看懂等高线地图,就能知道各地地形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等高线地图的画法和判读。”上述的新课导入借助教具和演示,点明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了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好了铺垫。

3.直观性。地理教学中很多事物都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教师要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教师上课后就拿出三球仪,学生们立即被吸引住了。老师简单介绍后,就开始操作,并说:这节课就要观察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带以及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异常兴奋,教学活动进入了高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

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1.歌曲导入。例如,在《高寒的青藏高原》这节课,采用“歌词+设问”导入式教学。先声夺人、声情并茂地演唱《天路》片段:“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然后设问:天路是指什么工程?学生答:青藏铁路。为什么叫天路?学生答:因为海拔高,工程艰巨。学生感到新颖、好奇,一下子激活了兴趣,省时有效,也为后面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课后,许多听课的老师评价:新课的导入新颖有趣,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2.视频导入。即根据新课的内容,播放学生非常喜爱的视频短片,然后及时引入新课。比如在《中东》一课播放一个有关中东战争的Flash视频,看后提出问题:此短片中涉及到一个地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我们在本学期所学的第六章第二节中提到的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就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那么它在哪里呢?——中东。短片主要涉及两个人物:拉登和萨达姆,萨达姆是哪一个国家的前任总统?——伊拉克。这一国家在哪一地区?——中东。由此引出课题。这样引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设置悬念”导入。如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说:“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大航海家麦哲伦丢掉的一天(引起兴趣)。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后,回到西班牙,船员们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6日,这是怎么回事呢?(产生悬念)大家能不能帮忙把这天找回来呢?”讲到这儿,同学们的兴奋中心自然被吸引到这节难点内容上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他们讲授有关概念和换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将学生思维推向了高潮。

4.地图导入。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等都必须依靠地图。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旧有的知识,为获得新的知识开启大门。如教学《美国》,上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政区图”或“东西半球图”。教师提问:“如何描述美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美国位于哪个半球?”学生能够从图中读出有关美国的位置特征及半球位置,但是会不全面。老师边指图边讲解: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美国的概况。利用地图解释题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出了本课的中心内容或所讲知识的范围,为新课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总之,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巧、准、新”,力求因课而异、有所创新,避免弄巧成拙、拖沓冗长、喧宾夺主,要充分发挥导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论文作者:李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  ;  ;  ;  ;  ;  ;  ;  

巧妙运用课堂导入,培养地理学习兴趣论文_李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