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中医辨证治疗论文_顾海林

感冒的中医辨证治疗论文_顾海林

新疆库尔勒市和什力克乡卫生院 841000

【摘 要】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包括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炎结膜热等。中医上对感冒的认识和治疗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在辨证论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中医认为感冒的病因,病机按“辨证求因”的原则可分为风寒、风热、暑湿、气虚、阴虚感冒。

【关键词】感冒;辨证论治;辨证分型;风寒;风热;暑湿;气虚;阴虚感冒;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205-02

1.病理辨证:

感冒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实,但必须根据证情辨其病邪的性质,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治疗以解表发汗为主,风寒宜于辛温,风热当用辛凉,暑湿则当清暑祛湿,一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

(1)风寒证:

主要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痠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簿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头痛、肢节痠疼。风寒上受,肺气不宣而致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寒为阴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簿白而润,脉浮紧,俱为表寒征象。

(2)风热证:

主要证候: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乳娥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簿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奏,卫表失和,故见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风热上扰则头胀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粘或黄。苔白微黄,脉象浮数,为风热侵瘀肺卫之征。

(3)暑湿证:

主要证候: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痠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簿黄而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夏季感冒,感受当令之暑邪,暑多夹湿,每多暑湿并重。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痠痛;风暑侠湿上犯清空,则头昏重胀痛;暑热犯肺,肺气不清,故咳嗽痰粘,鼻流浊涕;暑热内扰,热灼津伤,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中阻,气机不展,故胸闷、泛恶、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舌苔簿黄腻,脉润数为暑热夹湿之征。

(4)气虚感冒:

主要证候: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嗽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证候分析:由于卫气不固,外感风寒,气虚托送无力,邪不易解,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咳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5)阴虚感冒:

主要证候: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由于阴津素亏,外感风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

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脾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的论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感冒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不可专行发散,重伤肺气,辨证施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风寒束表证:

主要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塞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簿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簿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若表寒重,头痛、身痛、憎寒发热,无汗者、配麻黄、桂枝以增强发表散寒之功用,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湿邪蕴中,脘痞食少或有便溏,苔白腻者加藿香、苍术、半夏化湿和中,头痛甚配白芷、川芎散寒止痛,身热较著者加柴胡、薄荷疏表解肌。

2.2 风热犯表证:

主要证候: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两方均有辛凉解表轻宣肺气的功能,但前者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后者重在轻宣解表,适用于风热袭表,肺气不宣者。

若风热上壅,头胀痛较甚,加桑叶、菊花以清利头目,痰阻于肺,咳嗽痰多加贝母、前胡、杏仁化痰止咳,痰热较甚,咳痰黄稠,加黄芩、知母、瓜蒌皮,气分热盛,身热较著,恶风不显,口渴多饮,尿黄,加石膏、鸭跖草,清肺泻热,热毒壅阻咽喉,乳蛾红肿疼痛,加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清热利咽,时行感冒热毒较盛,壮热恶寒,头疼、身痛咽喉肿痛、咳嗽气粗,配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等清热解毒。

若风寒外束,入里化热,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嗽气虚、痰稠声哑、苔黄白相兼,可用石膏合麻黄,内清肺热,外散表寒,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之邪,伴有呛咳痰少、口、咽、唇、鼻干燥、苔薄、舌红少津等燥象者,可酌配南沙参、天花粉、梨皮清肺润燥,不宜再配辛温之品。

2.3 暑湿伤表证:

主要证候: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本方功能清暑化湿,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若暑热偏盛,可加黄连、山栀、黄芩、青蒿清暑泻热,湿困卫表、厚朴、扁豆化湿和中。

若暑热偏盛,可加黄连、山栀、黄芩、青蒿清暑泻热,湿困卫表、肢体酸重、疼痛较甚者,加豆卷、藿香、佩兰等芳化宣表,里湿偏盛、口中粘腻、胸闷脘痞、泛恶、腹胀、便溏,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和中化湿,小便短赤加滑石、甘草、赤茯苓清热利湿。

2.4 气虚感冒:

主要证候: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疼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本方益气解表、化痰止咳,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恶寒、发热、无汗、头疼、咳嗽、气短、脉弱等。

若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可常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以防感冒。

若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言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为阳虚外感,当助阳解表,用再造散加减,常用党参、黄芪、桂枝、附子、炙甘草,温阳益气,细辛、防风、羌活、解表散寒。

2.5 阴虚感冒:

主要证候:身热、微恶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化减,本方滋阴解表,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疼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等症。

阴伤较重、口渴、咽干明显,加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血虚、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脉细,加地黄、当归滋阴养血。

论文作者:顾海林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  ;  ;  ;  ;  ;  ;  ;  

感冒的中医辨证治疗论文_顾海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