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阵 覃娇芬 黄秋燕
广东理工学院 建筑工程系 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一般来说,庭院之于景观范畴来说是一种限定性较强的景观空间,即包含于景观整体的广义范围,却又因其自身特点而表现得与众不同。从狭义的角度上来看,庭院便是依附某种围合空间而存在的地景空间。而依附为何物,则种类繁多了,例如墙、栅栏、绿篱、建筑等。空间的围合就如同骨骼,以庭院为名的景观空间定义之下,此种骨骼便是围合方式,而骨骼中的内容则是山水。从此处可以看出,在传统中华文化中,以山水为骨架可得一派广袤大地景观,倘若以建筑围合为骨架便形成了庭院。
关键词:庭院;围合空间;骨骼;地景;景观空间
北京红砖美术馆是典型的建筑改造项目,笔者曾论述其建筑改造与设计的方法并且加以分析阐述于文章,但咎其重点而言更接近于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与改造,至于红砖美术馆的庭院景观和场地设计则没有更多阐述,所以本文将着重于北京红砖美术馆项目中的景观设计进行再探。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处理需要根据项目功能属性进行安排,对于改造后的文化性建筑而言,庭院景观设计需要从各个方面表现出与建筑主体之间相契合的审美一致性、文化关联性、功能相通性,也就是说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实际设计原则就是,两仪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笔者将通过此立足之观点由总至分在下文中进行阐述。
一、“庭院”之于建筑景观两仪之间
一般来说,庭院之于景观范畴来说是一种限定性较强的景观空间,即包含于景观整体的广义范围,却又因其自身特点而表现得与众不同。从狭义的角度上来看,庭院便是依附某种围合空间而存在的地景空间。而依附为何物,则种类繁多了,例如墙、栅栏、绿篱、建筑等。空间的围合就如同骨骼,以庭院为名的景观空间定义之下,此种骨骼便是围合方式,而骨骼中的内容则是山水。从此处可以看出,在传统中华文化中,以山水为骨架可得一派广袤大地景观,倘若以建筑围合为骨架便形成了庭院。所以庭院便是建筑与景观之间的一块飞地,其自身属于何者,便取决于两仪之间平衡关系的取舍了。这在中国传统庭院空间中就有解决庭院与建筑两相宜的手法,例如苏州园林中,其园林与宅邸之间将庭院作为中间物,大型的庭院能够设置成为树、石、水俱全的小园,而小庭院则能构成一个不能够置石植物的类天井空间。中国建筑的宅院中的公共与私密,室内与室外通过庭院的过渡是渐进式的,而非决然的两极化。而当今社会的发展不在是以一种绝对文化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多元化的社会促使我们的建筑与园林更加的纯粹,纯粹到相互独立的分而治之的境界,而这种纯粹往往却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造园所追求的东西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庭院空间石景的相材度势手法
从红砖美术馆的庭院设计中所借鉴的中国古典园林山水意象来看,所采取的方向并不是明末所流行的“拳石当山”的特置石。而是从计成的园冶中所谈壁山处得到灵感。但由于石材单体体量较大,虽尝试用堆砌手法来做却感觉没有必要,因为其巨石选购之时,建筑设计者在心中就已选择极有“势感”的石料,而在心中也早已确定了所希望媾和的山水图景中的运用方式,例如在红砖美术馆的建筑群落与景观空间之间,利用巨石作为石屏成为由美术馆通往后部庭院路径上的影壁。再如略成方形巨石,以园林建筑中“浮”的做法至于水边形成岛屿供人赏玩。红砖美术馆的池北石庭中所置的巨石,通过狭窄的空间形成了重叠之势,使得观者不得已观其全貌,就如同计成所说的“峭壁山”的意境。只能从某些角度观其巅、其麓。以片段的石景表达山意,所以相较于明末文征明所赏的“拳石代山”以小见大的设计理念更加具有身临其境之感。以营造的片段石景体现山意,同样的设计手法也体现在再红砖美术馆的其他庭院景观节点中,例如槐谷庭中以涧、谷等片段代表高山流水之意异曲同工。设计者对于这种巨石的摆置方法属于一种现场调度和机缘巧合的追求。由于石块体量巨大所以至少大致需要测绘出石径尺寸,但由于巨石造型各异的自然形态不可随意破坏,便只能在咫尺空间依据设计者心中的大致意象而定,之中意象便是需要找到哪里是缺口正合现有实墙的凸角,哪里有骑石墙,哪里石穿墙,哪里可以依石植藤而成景,哪里可以顺其水流而成画。心中将整个景观聚合成一副画轴,不断体会、调整置石方位,虽然没有3D扫描后的精确尺度,但却多了一些匠意,那便是叠山置石过程中机缘巧合传造出的石间空隙,自成一景。
三、庭院空间从“迷”而至“趣”
传统古典园林中庭院空间的设计方法对于如何在有限空间中创造无限意境有着很深的造诣。北京红砖美术馆项目由于建筑主体的分割,也少不了这中空间类型,由于原建筑是以工业生产为主,为了使得原功能的流畅,场地和建筑都是以及其规范的做法进行设计,横平竖直的摆布形成了一种看似呆板的布局模式。而建筑与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和空隙往往形成了现在可以留给景观设计的庭院空间。例如红砖美术馆庭院之一的槐谷庭,正方形的庭院结构,对角线的布局方法,从平面上看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均质”。平面上的均质并不能代表空间上的均质,这种几何般均质的空间通过造园设计与巧思便可成就一番迷幻景色。或者说正是由于几何的均质性,使得在其中徘徊,每走几步则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存在于立体空间之中,但往后,再次游览却又觉得那是似曾相识之所在,因此混淆了空间。又因为竖向和立面的空间分割使得相似的景物如芭蕉、奇石在各个庭院的角度通过各种经典的造景手法反复出现,迷惑了游览随着时间所产生的场所辨识度。这种种“均质”的由因,最终导致庭院空间的方位感和时间感的迷失。而在迷失的空间中可以产生两个方向的感受,即失望和有趣,失望是迷宫的特长,而有趣则是园林的追求之一。
四、庭院空间的“合趣”营造
本文中所说的有趣,事通过园林细节来体现和表达的,但是却这样的表达方式却显得有些琐碎零散了。前文所说“均质”场所如何能达到“合趣”让所谓迷惑的空间都转为之中对于庭院空间趣味感的追求,这种趣味又促使游览者情不自禁的迈开步伐向前追寻。在红砖美术馆槐谷庭中我们看见的做法是,将园林中的人格化的景观构筑或者绿植,如芭蕉、奇石,散布于这个均质空间中,并且通过栏座、隔扇、门洞、窗花等一些列人造空腔的视觉收放来达到一种异景复现的情况。均质空间中的散布点景则通过随意灵感的联系,将单位的趣味联合成整体布置于这均质空间,即使游者产生了迷惑,也可促使这种迷惑走向“合趣”。
五、总结
总体来看,北京红砖美术馆的建筑于庭院设计中处处透露着对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沉思,此项目体现着一种现代主义的人文气息,将建筑中的新现代主义风格与庭院中的传统山水文人气质有机结合,并不显得突兀,而更似两个挚友之间的亲切交流,笔者认为此项目可以成为广大设计者借鉴、学习的案例之一。
参考文献
[1]俞昌斌.陈远,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作者简介:陈阵(1988—),男,汉族,安徽芜湖人,工程硕士,单位:广东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研究方向:景观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覃娇芬(1987–)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黄秋燕(1985–)女,汉族,福建宁德人,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与植物应用。
论文作者:陈阵,覃娇芬,黄秋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庭院论文; 空间论文; 建筑论文; 景观论文; 红砖论文; 美术馆论文; 北京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