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浅谈论文_刘廷梅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浅谈论文_刘廷梅

山东省寿光市侯镇实验小学 262724

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指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课堂。因此在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与学,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什么是“有效”、如何衡量“有效”、“有效教学”有些什么策略和方法,等等,恐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说明首先要有一个“预期目的”且这个“预期目的”是正确、明确、适切的,否则就会“缘木求鱼”,无从谈起。其次,在“预期目的”正确、明确、适切的前提下,再看单位时间(包括所花精力、物力等)所完成的工作量、所达成的目标度。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越大、所达成的目标度越高,就越有效。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语文教学不像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固定的,可以用“量”来明确评判,对于这种动态的、模糊的、质性的“语文教学”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标准、选择一个怎么样的参照物,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在“课标”指导下进行研究和总结。

我个人认为: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笔者从教近十年,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的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并鼓励他们。

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

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

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刘廷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浅谈论文_刘廷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