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赵金红论文_赵金红

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

【摘 要】目的:对比氧气驱动雾化、空气压缩雾化对小儿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水平、症状积分影响,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轻度小儿哮喘作为研究对象,A组、B组各入选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空气压缩雾化治疗,对比相关指标。结果:1周后,均全部出院,A组与B组PENO、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A组FENO、诱导痰嗜酸粒细胞低于B组,A组B组FEV1占预计值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A组B组症状积分、FEV1占预计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患儿均未见复发例。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轻度小儿哮喘改善气道高反应性、炎症水平效果更好,但对患儿长远预后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小儿哮喘;雾化吸入;临床疗效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危急重症,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致死亡。我国小儿哮喘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三十年间增长了200%,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雾化吸入给药是治疗小儿哮喘的重要方法,相关研究较多,多数学者认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效更优,有助于减轻患儿低氧血症,且呼吸顺应性更好、舒适度更高,但研究多以疗效比较为主[2]。对于无明显低氧血症小儿哮喘,采用氧气驱动雾化是否仍有比较优势尚无明确定论。本次研究试以2013年4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轻度小儿哮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氧气驱动雾化、空气压缩雾化对FENO水平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水平、症状积分影响,总结治疗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儿,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3~11岁、平均(7.4±1.2)岁。均有雾化吸入治疗史。发病季节:春季11例、夏季20例、秋季14例、冬季15例。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各3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确诊无误漏诊;②处于急性发作期;③轻度;④无禁忌症;⑤家属知情同意。小儿哮喘轻度诊断标准:走路时方有气促、可平卧、说话连续、呼吸频率轻度增加、无三凹征、无辅助呼吸肌活动、散在哮鸣音、脉搏(次/min)<100、用药后PEF占预计值>80%、PaCO2正常[2]。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合并其他可致气喘疾病;③合并其他器质性、系统性疾病;④体温≥39°;⑤依从性差。

1.2方法

均给予对症治疗,对于发热者,给予临时给予乙酰氨基酸混悬液,10mg/kg,联合退热贴降温,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抗感染,针对腹胀腹泻、恶心与呕吐给予相应的处理。雾化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雾化液,2.5~5mg/次)和/或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0.5~1mg/次)。饭后1h雾化吸入,每次10~15min,1日1-2次,每次至少间隔6小时以上。A 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B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期间做好护理管理,预防低氧血症、纠正酸碱失衡,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饮食管理。所有医师与护士均不知晓分组,统一标准进行诊疗。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1周后,症状积分变化、FENO水平、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水平、FEV1占预计值水平。出院后3个月复发例。

1.4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若服从正太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1周后,均全部出院,A组与B组PENO、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A组FENO、诱导痰嗜酸粒细胞低于B组,A组B组FEV1占预计值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A组B组症状积分、FEV1占预计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个月后,两组患儿均未见复发例。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A组相比,△P<0.05。

3讨论

小儿哮喘治疗方法基本成熟,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对抗气道高反应性,控制哮喘发作,积极预防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多数轻度患儿病情可获得有效控制。本组患儿1周内均全部出院,治疗后PENO、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症状积分下降,FEV1占预计值水平显著上升,疗效显著。

但需注意的是,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改善症状、FEV1占预计值水平上并无明显优势,这与患儿病情相对较轻未并发低氧血症有关,雾化吸入治疗次数较少。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降低PENO、诱导痰嗜酸粒细胞上优势较明显,提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有助于对抗气道炎症、高反应性,但这种较低数量级差异对疾病治疗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尚无明确定论,特别是雾化吸入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持续时间较短,出院后患儿因环境因素刺激,FNEO、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可能出现不同程度上升,达到稳定水平,单纯院内雾化驱动获益对患儿长远预后影响不显著,研究中3个月后两组患儿均未见复发也证实了这一点。故笔者认为对于轻度小儿哮喘者,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疗效均较好,出院后,加强管理,预防复发才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朱元,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8):615-616.

论文作者:赵金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赵金红论文_赵金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