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论文_王桂芳

浅谈中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论文_王桂芳

王桂芳(陕西省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陕西 合阳 715300)

摘要:诗歌对一个人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往往起着启蒙与导航的作用,因此诗歌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自有别的文体无法取代的特殊位置与作用。诗歌教学则主要体现在现代诗歌教学和古典诗词教学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现代诗歌的主观特性,而对古典诗词教学,应引导学生做到“入境”、“激情”、“明理”

关键词:现代诗歌;古典诗歌;主观特性;入境;激情;明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7-057-01

诗歌对一个人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往往起着启蒙与导航的作用,因此诗歌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自有别的文体无法取代的特殊位置与作用。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1]”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诗歌是语言浓缩之后的精华,它以其细腻的感性特质呵护着人们的感性生活。然而,不幸的是诗歌遭遇了应试,纵观当前中学诗歌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不足。

一、现代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往往内容深广、手法多样、表现力丰富,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限于课堂上教师对字、词、句的分析与讲解,往往会扼杀掉诗歌的生命,现代诗歌教学出路何在?

第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的主观特性,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趋于融合。

诗歌往往是集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节奏美于一身的感情的炙热喷放。然而,诗的感情常常是诗人主观的、独特的情感,特别是五四新文化以后涌现的现代新诗,虽然字面意思简单明了,但其思想却往往是蒙胧而深刻的。正如叶圣陶所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去采,自然一无所得,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2]诗歌鉴赏这个矿藏,开采起来则更加艰难,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一定要把握住诗歌浓郁的主观特性,知人论事。如果只是孤立地看作品,往往很难读懂、读透。因为诗人的一首小诗常常是凝缩着诗人一生的遭际,而且,很多诗人自身的诗歌风格都有其连贯性。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因此在讲解诗歌之前,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的主观特性,体会人物的生平阅历,与作者的思想得到恰如其份的融合。

第二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引导学生品味和再创诗情画意。

当学生对诗人在诗中的主观特性有了一个大致的把握时,教师就应顺势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诗情画意之中。

学诗就要学会赏诗,从而运用大胆地想像再创诗歌的优美意境。对于初学诗歌的学生来说,诗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往往是零碎的、模糊的,但如果教师能顺势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反复吟咏诗歌之时联系自身实际和人生阅历,这样,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画面就不再单纯只是文中语言所能表达的,而且此时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这个意境可能与诗人原创的意境接近,但不是它的再版,而是学生利用想像力与创造性所创设出的特有的意境。如果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使之发散思维,那么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将会更加透彻与全面,并且可以在想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现代诗歌,往往文本看似浅显易懂,实质上其内涵却特别丰富,因此现代诗歌教学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学科,需要不断的探索与丰富,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作者情感在诗中的主观转化,引导学生在想像中融入已有的生活体验,再创诗歌的优美意境,让现代诗歌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逐步走向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

二、古诗词教学

就现代诗歌而言,古诗词往往显得含蓄和凝练许多。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一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因此,在古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我们不得不遗憾的看到,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将古诗词教学简单的与文言文教学等同起来;对字、词、句的分析过于繁琐,教学往往只停留在对文章意思的大体疏通;课堂教学模式呆板、教学环节缺乏感情。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大为减弱。面对如此现状,古诗词教学应改变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展开古诗词教学呢?

纵观目前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改革,可谓是各抒己见,在综合和借鉴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按“入境”、“激情”、“明理”三步走的教学步骤来具体展开教学活动。

第一步:“入境”。所谓“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走入诗词所特有的意境之中,在特定的意境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对于古诗词教学而言,一般说来,在学生自行扫清文字障碍以后,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独特的意象,进入诗歌的意境,走进作品所创设的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因此,古诗词教学应特别重视导语的设计。好的导语往往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师创设的导语氛围中,学生的情绪就容易被调动起来,对所学的诗歌自然也就产生了兴趣,为加深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例如:在讲解杜甫《登高》一诗时,由于此诗主要描写的是秋景,我们便可从“秋“这个诗人们所钟爱的忧伤的季节导入,毕竟“自古逢秋悲寂寥”,毕竟秋给人的总是满目萧条、人生短暂、伤别离之感。所以,我们尽可能的渲染秋意,以便与此诗“悲”的基调相吻合,从而调动学生情绪,更好的入诗,理解诗。

第二步:“激情”,这里所说的激情主要是指学生对文本的激情。在入境的过程中,学生对意象和意境的感知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它同时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些瞬间的有利时机,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

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便是找出作品所述之境与学生自我情感体验的最佳契合点,以激起学生已有的相似情感体验,产生心理共鸣。比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思乡的诗词时,就可以抓住中学生大多住宿学校这一有利条件,在调动学生感悟诗歌,思念亲人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和独立意识的培养。

第三步:“明理”。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的结束,教师还应及时提醒学生要回过头来,反复揣摩作品,在此阶段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品味时间与主体发言权。

诗歌本应是灵性的化身,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不断调动学生的激情,以情读诗、以情品诗,把学生引入到诗歌的艺术殿堂之中,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象,感受其中的意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并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赵玲.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谈[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卷(2期):P37.

[2]范欣欣.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1):P78.

论文作者:王桂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论文_王桂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