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经济体系建设
文/陈炳松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使不同领域逐渐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生产运作与生活方式,并逐渐深层次代替人类劳动。在此背景下,低收入群体与重复性工作群体将会逐渐出现大范围就业危机。政府与教育机构需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由此稳定劳动群体经济收入,为社会经济体系建设与人才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人工智能;现代社会;经济体系建设
0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逐渐转变为人民对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矛盾,在此情况下,现代社会经济体系建设需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来解决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高效率、公平公正、高质量发展。当前工业革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下逐渐发酵,各行各业应用前景也逐渐呈现在人们的眼中。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将进一步发挥出重要作用。
(1)考虑到介质含有焦粉等颗粒杂质以及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易导致电渗析膜堵塞、老化变性,从而缩短膜寿命,故在工艺中设置预处理工序,对介质进行过滤和冷却,以保护设备。
1 人工智能对现代社会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指计算机领域中的分支科学技术,通过对人类智能加以模仿与反应而形成的计算机技术,体现出与人类极其相近的智慧。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分为以下3个方面。①识别技术,包含识别图像、识别声音、解析语言、识别动画等。②预测技术,包括精准匹配、预测意图、预测数值、预测需求等。③执行功能,包括自动化作业、优化行动、设计功能与生成功能。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领域范围内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实际上,对于组织架构的调整,美的一直未曾停止。为了避免“大而不强”,美的近年来不断出手调整事业部。随着家电大企业多年的发展,部分企业内部出现体制固化、资源共享不均衡、效率低下等问题,美的也意识到这一潜在危机,有意通过调整缩短管理体系,实现一个集团一个平台下的统一步调。
机器劳动与人类体力劳动并不相同,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目前只能够代替人类进行一些脑力劳动。自然界不具备机器制造能力,电报、机车、精纺机、电话等物品皆为人类脑力产物,通过人们的器官与意志所形成的自然物质。人们通过人脑器官对其进行创造,人工智能技术则代表着人类知识力量的物质呈现。站在人类创造与人脑器官和控制智慧的角度上,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技术本质上是可以通过机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物质媒介。我国当前经济体系已经从增长阶段转化至质量发展时期,正处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化的关键时期,现代社会经济体系建设正是我国最终战略发展目标与跨越关口实现方向。因此,想要增强强国制造建设,需着重发展技术制造领域,不断促进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入,在新的增长点中不断培育新功能的形成。此外,由于我国不断加剧老龄化人口发展趋势,从而减少适龄的持续性劳动力,导致以往依靠人口形成经济增长红利的发展方式无法持续进行。只有在经济增长点中不断寻找突破口,转换实现共同,带动生产效率提升,才可让我国经济体系不断稳定上升。显而易见,人工智能技术的引用,在与工业化结合的模式下更利于提升生产效率。
2 人工智能的社会经济效益
2.1 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中的应用
Ho w to make clear and stable solutions of soaps at neutral pH and room temperature (To be continued) 4 10
2.3 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领域中的应用
有效解决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收入分配影响与劳动就业危机,需要政府不断提升生产力的同时通过相关政策,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关系中代替人类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异进行价值均衡与商品制约,让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可实现稳定发展,以此推进现代社会经济体系建设效率。因此,政府需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发挥以下4方面作用。
2.4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Electric Ships with Hybrid Energy Source
3 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领域经济体系建设带来的冲击
3.1 人工智能技术对服务领域 造成的冲击
(1)有效落实社会保障计划,可通过就业援助、救济困难群体、医疗补助、失业保险等政策来补贴劳动者。根据当前失业者困难程度对保险费率进行均衡设计,其保险补贴设计也应根据困难群体实施灵活应用,让失业人员可平稳度过再就业阶段。
医疗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由以下3方面构成。①辅助医疗手术和诊断。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下所诞生的虚拟护士可为疾病较轻的患者提供一些治疗建议,并由医疗机器人通过智能系统来实施手术过程。在人工智能支持下,可在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与筛选过程中进行患者病例存储功能,通过相似病例为医疗工作人员降低误诊概率与工作量。②智能影响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图像技术来检查患者身体健康,由此避免医生在肉眼观察下容易产生的失误率。③智能医药技术挖掘,当前这种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传染病、抗肿瘤、心血管等疾病防治药物领域中,该技术可对新药物的安全性和功效进行预测,让药品研发更具可靠性。例如飞利浦公司通过对患者数据进行智能开发与分析,在云平台中有效对接医疗机构与患者病情,实现患者家庭护理和远程健康管理功能,由此促进患者康复身体疾病,预防疾病诞生。
制造业领域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后,其自动化制造技术逐渐转变为智能化制造方式,由此升级与转型制造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中应用领域覆盖范围极广,可在供应链环节与制造流程中不断实现智能技术应用,其中涉及到智能设计与开发制造产品、智能管理和监控制造过程、智能管控供应链体系、智能清点和仓储货物、智能追求与调动物流车辆,以此有效融合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产业链。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在机器故障中进行预算、智能分拣产品、智能质量检测等,在此技术应用下,工人将大量缩减自身精力与时间去检查机器设备使用功效。制造业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可带动灵活的供应链体系,让生产流程更为便捷化,在智能需求预测技术中不断改善生产流程与生产调度,从而不断减少库存发展要求。在此情况下,我们需要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反复预测,由此才可替代所制定方案内容,让制造业领域形成更具可行性的生产方案,最大化减少运营成本输出。例如,罗尔斯·罗伊斯所在企业便通过传感器和云集平台的应用来对飞行操作与飞机系统进行开发与创造,由此促进制造业工厂更加网络化、智能化,并在数据技术分析作用下为飞机引擎提供保养功能和使用情况预测及分析,由此增强飞行安全系数与功效运作。德国的思贝格企业曾在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实现自动化供应、生产、存储原料与运输,并在小型运输车无人驾驶的智能技术下大量提升运输效率,降低司机安全隐患与需求,提高其经济效益。
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分为4个部分。①图像识别技术,可对植物、病虫害进行有效识别,并对其总结出合理解决方案。②施肥、灌溉、除草、喷药技术,可代替人类管理田间,分析土壤与检测土地环境。③智能预测气候灾害,在卫星云图的作用下分析农作物成长情况与天气预测。④可智能识别畜牧脸,将牧场实现智能化管理模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下,可对农业领域与畜牧业领域中感知动植物信息,识别动植物生长状态,为农牧畜牧业贮存、销售与生产不断提供解决方法。同时,精准化施肥的作用下,人工智能令农业行业可在科学种植条件下减少由于天气带来的产业恶化现象,转变人类以往依靠自身经验进行种植的方法,逐步提升农业畜牧业生产效率,并有效降低经济成本,带动农业不断发展。例如,荷兰在农业温室园区的高新技术支持下,通过智能技术制造温室农业区让生产商在租期内可通过传感器对温室园区中的作物生长、土壤条件、湿度、温度与光照情况充分把握,并根据智能精确预测来制定相应工作内容。其中Cattle Watch企业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将牧场奶牛耳朵上贴上标签,并在智能设备的配合下进行放牧。同时,数据统计探测器与智能传感技术也在不断为其提供奶牛动态信息,工作者可不断分析每头牛的健康情况与情绪状况,由此实现远程操作,大量提升工作效率,节约放牧时间。
3.2 人工智能技术对中等收入 人员带来的威胁
当前诸多手动操作类型的工作将逐渐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原本由于该类型工作具有重复性而工资水平往往处于中等状态。因此,导入人工智能技术将使该类型工作逐渐递减工作人数。同时,如若此类劳动者被取代后,当前就业市场变化不能及时适应,将导致我国经济体制低层次收入阶层大量扩增人数,进而收入加剧也在逐渐扩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据研究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对收入较低、教育程度较低等工人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如若人工智能技术所提供的劳动量对工资水平均衡并不能起到一定作用,那么经济效益差距将会进一步导致我国经济体系弱化,从而出现较大差距。
4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现代 社会经济体系建设策略
4.1 保障劳动就业
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领域建设中可大力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主要应用于城市安防、环保、交通、管理等内容中。①每座城市每天都会在供暖、供电、供水、供气环节中诞生大量信息数据,而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有效对城市发展中诞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统计,通过有效信息提取与研究来增强城市建设效率,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划分。②交通运输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实况分析效果,由此对交通运输规划制定合理解决方案,通过自动管理模式来减轻交警工作压力,带动城市交通发展。 ③人工智能技术可在建设城市中发挥出最强大脑作用,该技术通过自身存储的大量数据与人脸识别技术让公安部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例如,西班牙曾在城市中利用传感器技术对城市街道自动洒水、照明实现实时监测与环境管理;英国曾在米尔顿·凯恩斯城市中利用传感器技术与垃圾箱进行连接,并在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技术下实现信息提取、垃圾处理、垃圾收储等功能,由此减少英国环卫工人大量劳动力,并有效提升该座城市环境卫生质量。传感器技术还可应用于停车场,并在网络中告知人们停车位剩余数量和位置,减少人们大量搜寻停车位所耗费的时间,让人类出行更为便捷化。
人工智能背景下,不同行业领域将随时对员工就业要求发生改变,很多较为简单的工作内容与重复性的技能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信息技术、信息服务、数字数据技术等与之相关的工作领域将会更为炙手可热,由此对我国经济体系造成巨大影响。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引用人工智能技术后,研究人员纷纷对人工智能技术将导致未来就业环境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例如,欧洲研究院认为,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对未来新型服务、新型产品、新行业领域中增加人们就业机率,而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等能力需求较高的岗位中会增强就业风险。因此,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诸多领域正在逐渐上升其就业危机概率,如维修、翻译、会计、运输、金融、医疗、护理、保健等行业将会持续减少岗位需求,从而对我国经济体系建设带来巨大影响。
(2)构建就业结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导致未来就业结构势必发生巨大变化,劳动者也将在此轮工业革命中遭受巨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劳动再生产理论向劳动者普及培训内容、生活资料、在教育经济费用,帮助劳动者再次提升技能水平,以此适应当前市场用人需求。此外,政府还应针对事业人员提供就业咨询、职业空缺、职业用人需求等信息服务功能,促进劳动者快速实现与空缺岗位高效匹配。
(3)经济收益均衡。政府可在转移支付和税收环节中调节经济收益,转移主体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下所遭受影响的低收入群体,税收主体可根据种类不同进行灵活性分配。第1种税收主体是由企业经济过程中所征收的事业税与机器人税。第2种则为个人征收所得税与企业征收所得税。但由于第1种对导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更为深入,从而约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因而调节收入所得税将提高其可行性。
(4)为失业人员提供二次教育机会,通过构建相应技术培训中心,让失业人员从中学习先进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并在政府的相关政策下减少学员二次教育经济压力,为其提供毕业分配渠道,由此保障劳动人员实现二次就业。
4.2 孕育新型技术人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理念的提出,我国创新发展战略不断以新模式、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为主要标志,从而要求职业教育院校积极革新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为迎接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工科人才就业危机带来的影响作出应对策略。在此情况下,我们以国家战略角度对新工科职业人才培养战略建设可行性计划,更为现代社会经济体系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为人才基础与新常态经济体制提供有力支撑,由此获取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普及下各行业的竞争优势。在当前战略性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部分国家将职业教育与智能教育有机结合。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来看,其产教融合模式是最利于培养智能化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当前职业院校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中并未对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人才产生重视。因此,职业院校需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由此为国家战略发展提供大量可用之才,形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核心目标与主要内容。在此情况下,职业院校与高等教育需积极将人工智能人才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形成产教融合模式下新型人才培养方向,这需要研究人员与院校决策者、教师针对学生个人爱好和能力进行深入调研,由此开发符合学生创新创业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新型课程与教育项目。例如,院校教师可根据电子工程、生物工程、智能制造、能源工程等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由校企合作模式推举学生进入人工智能企业进行实习训练,在面对创新与人工智能技术了解较为片面的学生时,教师可通过设计人工智能技术普及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学生开发、设计相应知识内容,让学生可对此类知识具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人工智能背景下,各类教育机构需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不可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固步自封,应结合当前新型科技技术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5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与普及应用将为我国经济体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随之而来的冲击也将对我国低收入群体就业造成巨大危机。在此情况下,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来保障失业群体渡过艰难时期,教育机构也应将人才培养方向置放于智能人才培养理念中,为我国经济体制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智慧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封帅.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关系:走向变革且不平等的世界[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8,35(1):128-156.
[2]许涛,严骊,殷俊峰,等.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1):80-88.
[3]李良琛.现代化经济体系视域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问题探究[J].中国商论,2018(4):15-16.
[4]张占斌.在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4):42-50.
[5]鲁传颖,约翰·马勒里.体制复合体理论视角下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程[J].国际观察,2018(4):67-83.
[6]王婷婷,任友群.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战略——《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解读之三[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5):52-59.
[7]何哲.通向人工智能时代——兼论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方向及对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借鉴[J].电子政务,2016(12):2-10.
文章编号: 2096-4137(2019)19-121-04
DOI: 10.13535/j.cnki.10-1507/n.2019.19.33
(作者系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
标签:人工智能论文; 现代社会论文; 经济体系建设论文;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