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凯里 556000
【摘要】目的:探析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西酞普兰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HAMD评分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不仅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还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西酞普兰、抑郁症、有效性
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心境障碍,以心境低落、情绪消沉等症状为主,严重的情况下,还容易出现自残或者自杀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所以,选择有效的药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与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20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为(4.2±13.5)岁,病程平均(14.5±7.1)个月;观察组中18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为(4.3±13.6)岁,病程平均(14.6±7.2)个月。两组的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显著(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即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生产厂家: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06,规格20mg),刚开始治疗时,剂量为10mg/d,连续治疗3d后,逐渐增加剂量至20mg/d,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剂量,需要注意的是,剂量最高为≤40mg/d,连续治疗8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西酞普兰治疗,即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88,规格10mg),刚开始治疗时,剂量为5mg/d,连续治疗3d后,逐渐增加剂量为10mg/d,治疗期间,将患者的病情变化作为基本依据,及时对剂量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剂量最高为≤20mg/d,连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的抑郁情况,得分越高,抑郁情况越严重。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便秘、口干、出汗以及体重增加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X2对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进行检验,采用t对HAMD评分对比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对比
两组的HAMD评分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AMD评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如表1。
3.讨论
药物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中帕罗西汀是常见药物,可以对5-HT转运体进行选择性抑制,将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阻断,使5-HT的作用增加和延长,从而发挥抗抑郁效果,但是服药后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艾司西酞普兰作为新型的一种SSRI药物,也是具有较强选择性的一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但是对胆碱能受体、组胺受体以及肾上腺素受体的亲和力不高,所以具有不良反应小、起效快等优点[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艾司西酞普兰的药代动力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蛋白结合低、肝药酶无诱导作用等,用药期间,不容易与其它药物出现相互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2%,并且HAMD评分低,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一峰,李华芳,李静,许秀峰,高成阁,于浩,顾牛范.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12(9):901-906.
[2]伍海姗,常麦会,李乐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12(3):907-911.
[3]姜登发,赵金香,张会玲.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3(2):164-166.
[4]汪天宇,李英辉,李磊,袁勇贵.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国抑郁症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18(9):1020-1025.
论文作者:王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普兰论文; 抑郁症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两组论文; 剂量论文; 患者论文; 差异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