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利用“行为更易法”系统地分析和改善问题行为,透过“前因——行为——后果”这个分析架构,准确地了解孤独症儿童问题成因,对症下药,在处理过程中遵守各项原则,按步骤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特征实施相应的策略,最终一定能帮助孤独症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
关键词:孤独症 行为问题 情绪
一、行为问题的成因和处理方法
1.行为问题的成因。
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成因有很多,但大都与学生的偏执倾向、过敏、沟通障碍和缺乏人际关系上的意识和认同有关。而了解成因和选取处理方法两者之间有着极密切关系,如:
2.常用的有效方法。
(1)对环境加以设计,建立时间、空间或活动上的规范,以减低问题发生的机会。
(2)教导以正确的行为去取代不当行为。
(3)以逐步改变的形式去塑造行为,令儿童较易适应和接受。
(4)给以鼓励或不快的后果使儿童更清楚对他的要求。
(5)以触体提示去矫正儿童的行为。
(6)在矫正儿童行为时需注意的是同一方法用在不同的儿童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需按个别儿童反应灵活运用及尝试各种方法。
二、处理原则
除了要针对问题行为的成因去选取合适的方法外,老师在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时,亦应留意以下各项重要原则:
1.孤独症儿童的问题各有不同,需个别化地处理,当中包括考虑到个别儿童的能力,行为背后的意义、善恶、强处和弱点等。
2.孤独症儿童可能同时显示各种行为问题,应仔细衡量各问题对儿童或其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定下处理的优先次序。
3.在处理过程中,要留意与儿童的沟通方法是否适合,确定儿童能了解对他的要求,并用他能明白的方法鼓励好行为和制止不当行为。
4.家长与各工作人员应保持紧密的合作和交流,以一致的态度和方法处理问题。
5.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往往与他们的发展障碍有直接关系,非一朝一夕可解决,且层出不穷。对于一些持续存在的问题,可能需多方尝试去找出有效的方法。老师除了多对儿童保持耐性外,在处理问题时持有一个自信、坚定、平静的态度及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6.在使用直接干预或惩罚性的方法时,应考虑是否已尽量利用预防性及较间接的处理方法,包括环境控制、提供充实的日常生活程序以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教导孩子所需技能、鼓励好行为以不相容行为代替、转移注意等。
三、处理步骤
在处理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时,应遵循以下步骤,并在每一阶段均考虑到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1.先判断行为是否是一个需要即时改变的行为。
(1)评估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
(2)以学生目前的能力来说,是否对他的行为表现要求太高。
(3)行为对儿童自身发展和他人影响的迫切性。
2.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若有需要宜先作一段时间的观察。
(1)准确地界定有关行为问题,即界定要进行干预的行为。
(2)具体指出行为出现的场合、时间、地点、次数及其他有关情况。
(3)该行为的历史:新或旧问题、持续性、曾产生的变化(如越来越严重)及原因,其中包括已尝试处理及不奏效的原因。
(4)综合以上资料,分析问题成因、行为背后的意义、儿童的特点、环境因素、前因后果。
3.拟定改善行为计划。
(1)订定目标。
(2)决定处理方法(预防措施、间接处理、直接干预)。
(3)安排所需资源。
4.执行及检讨。
(1)由老师作出统筹,确保计划贯彻执行,在需要时可作进展记录。
(2)定时作出检讨,并按需要作出修订。
四、行为问题矫正方法的应用与成效
孤独症及左偏瘫的男孩小豪,6岁,理解能力好,有语言,左手活动功能有点障碍。根据他妈妈的介绍,他在其它的康复机构进行过两年教育康复,两年里经常被老师投诉打同学,一批评他就喜欢发脾气,一发脾气就撞墙。发生这种情况时,老师要说一番好话来哄他,他才停止这种行为或配合集体活动。对他这种行为,我们两个带班的老师早有心理准备,但别班的老师和同学对新来的他不太了解。有一天午睡前上厕所,他动手打了别班的同学,该班的老师就批评了他,他就马上躺倒在地上并且哭着把脑袋撞向墙壁,在场的所有老师都给他这种举动吓呆了。当时我向别班的老师解释了他的情况,并让所有人都不要管他,等他平静下来他自己上床睡觉了。我以为只要看管好他,不要让他伤害别的同学,他不犯错不受批评就不会发脾气撞墙,就可以平安无事,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我才发现我这种想法太幼稚了。
在事情发生的第二天,准备吃午饭,本班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较好,所以我们要求人人自己拿餐盘排队拿饭。当时他没有按要求排队,老师要求他排好,他马上用力把餐盘摔在地上,而且嚎啕大哭,猛烈地把头撞向墙壁。当时所有同学的情绪都受到极坏的影响,连吃饭的兴趣都减退了。接下来发现要求他做事前如果不跟他说一番好话来哄他,向他提任何要求他都发脾气。我觉得这是一种严重影响我们教学秩序和他个人发展的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早干预,这种行为将越来越严重。我把这种行为界定为要迫切矫正的行为,于是就透过“前因——行为——后果”这个分析架构,对小豪的行为问题作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使用相应的策略干预他的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如下:
五、结束语
从小豪的行为记录中显示,他发脾气哭闹撞墙只是想获得和逃避,他想获得老师说好话哄他的结果,他想逃避任何的任务(这可能与他左手功能障碍有关)。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所有工作人员保持一致的态度,严厉对待,坚持要求他完成任务,其中可以给他协助,撞墙时鼓励他去撞,不过要跟他说明撞墙的后果。起初他听了撞墙的后果,看老师又没有阻止的行动,他明白撞墙的手段对老师不管用,撞墙吃亏的是自己,他最后就不撞了,把脾气发在旁边的同学身上,发脾气时就打旁边的同学。这时我们立即让所有的学生离开他,等他安静下来,我们要求他把搞乱的现场收拾整齐,继续完成没有完成的任务,而且加以适当的处罚并说明理由,当他脾气少发或顺利配合老师时及时给予正强化。在十月份的最后一周他终于没有发过一次脾气,同时老师要求的任务也乖乖地接受了。在学期结束时,他被中心的老师评为“最大进步学生”之一,原因是他不再发脾气,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和治疗师的治疗,而且认知和动手能力都有明显的进步,行为也有明显的改善。
论文作者:郑佩芬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儿童论文; 孤独症论文; 老师论文; 方法论文; 成因论文; 同学论文; 后果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