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 :工匠精神源自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只有真正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才能为之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才能把平凡的事业做成伟大成就,有价值的人生,需要我们教育行业人员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二要继承古代师徒制教育传统,三要实行国家工匠技能认证制度,同时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教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努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守破离精神,工匠精神匠心将型人才,校企联合。
课题名称: 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16G482
“工匠精神”随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强调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应抓好的三方面重点工作,即“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増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发了国人广泛的热议和思考。总理提到的工匠精神运用于各行各业,而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更应该有这样的工匠精神,对待教育工作应该精益求精,同时要求老师对待工作有敬业的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工匠精神”的逐步回归,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并不是偶然,而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匠人精神》一书中曾提及“守破离”工匠精神贵在于此: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想要造就一流工匠,就应该多一些“守破离”精神。
有资料表明,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技工特别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瓶颈。尤其是在机电工程、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匠型人才”在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库极为短缺。那么,如何培养能工巧匠型学生打造高技能专业型人才,畅通技能型人才将是技能专业系教师不可推卸的任务。
如何培养工匠型人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将是我们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追求。工匠精神重在匠心,贵在坚持,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它需要耐得烦、吃得苦。所谓“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要对平凡的工作一丝不苟,对产品质量精心打磨,忍得了寂寞,经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才能把工作做到极致。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需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前进。工匠精神,源自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只有真正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才能为之废寝忘食、尽心竭力地付出,才能把平凡的事业做成“伟大”,成就有价值的人生。需要我们教育行业人员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也就是要以改革的思路,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产教学同“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
二、要继承古代师徒制教育传统。古代流行的中国艺徒制度和西方行会的学徒制。采取的都是一种心传身授的。默会教学方式。学徒都是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技艺。体验并形成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职业精神。特别是。师徒制中形成的。亲师合一关系。注重手把手,一对一的言传身教。有利于那些非物质传统技艺的传授和工匠精神的养成。
三、要实行国家工匠技能认证制度。也就是在加强现行职业教育法规。执行力度的同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举行国家考试制度,全面实行工匠职业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和工匠技能等级认证制度,不断提高执业资格水准和职业荣誉感。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培养工匠型人才,实现强国的伟大目标,必须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能蓝领人才在产业工人中的比例。要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现代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要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要从源头抓起,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环境,同时要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产业大军的职业素养,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专研创新的职业精神,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的职业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大国工匠。为此,我们建议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教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努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一、各级各类职校都要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校企合作,如果说学校在外延式发展时,需要企业合作的话,那么学校在内涵式发展是,更需要校企合作。
二、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是社会资源的再一次整合调配,当今社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学校企业机构的竞争,而是机构群的竞争,衡量一个机构的能力的标准。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它能整合支配多少社会资源。
三、中职学校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并突破行业条条,地方块块及所有制歧视,相应选定自己的目标合作者,力求双方一拍即合。
四、学校要建立适应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组建由校领导挂帅,由多部门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并选定培养一个个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协调人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中国目前正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人们看到了工匠精神的高尚追求和内在价值,在新时期攻坚冲刺的时刻。破解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匠心,人才,将成为我国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的精神气质和内在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量大而不精,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
大部分职业学校毕业生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而企业转型升级,想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面临非常大的缺口,在我国从低端制造向精细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为迫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我市众多企业现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从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到培养工匠型人才,正所谓系可进乎道,亦可通过神将守破离,当作工匠精神发展的精神台阶,让工匠精神技术发展越来越好,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徐耀强.人民网.论“工匠精神”
[2]人民日报.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弘扬工匠精神大家谈
[3]孔宝根. 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N].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5) :54-55.
论文作者:钟鑫,张文华,郭广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工匠论文; 精神论文; 人才论文; 技能论文; 职业论文; 校企论文; 高素质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