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如何面对“普高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学校论文,普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高热”方兴未艾,追根穷源,事出有因
1.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宏观影响。近年来,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更多的家长们不再像几年前那样仅仅满足于为子女谋个职业,混口饭吃,而寄希望于让子女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以利于找到称心的职业及职后更好地自我发展。客观上,部分省市近年自主扩大高校招生,较大幅度地降低高校最低录取分数线,这对“普高热”的形成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近几年来,不少中小企业普遍步入低谷,这些企业在“用人有自主权”的政策许可范围内,大多本着“安内必先攘外”的原则,优先考虑现有职工及其子女、家属的吃饭问题,而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加入,客观上形成了就业难。这就迫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别无选择地挤高考这座“独木桥”而不情愿读职高。
3.高收费、不分配的负面影响。在职教经费增长远不能与职教发展速度相适应的情况下,各级政府放宽政策允许职业学校较大幅度地提高收费标准、增加自费生招生比例,以筹集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办学经费,致使职校收费远远超过普高标准。这一办学经费来源的转嫁,普遍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在无法确保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下,众多经济条件不够宽裕的家庭只能对职校望而兴叹,进而转向读普高,考大学。
4.职教发展“贪多求全”的影响。近几年来,各地职教蓬勃发展,这是各级政府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结果。但是,在这一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一味地“贪多求全”便是其中之一。“贪多”,具体表现在职校数量过多,不仅市有(职教)中心,县有职中,乡有成校,而且众多的行业办学也纷纷由职后进修转向为职前教育。职校数量的增多,不仅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保办学信誉,而且在办学经费、师资、就业等方面均会出现“僧多粥少”的窘境。“求全”主要是指各地职校盲目趋“热”,一哄而上地争办热门专业和投资少的文科专业,致使不少学校成为规模不大、专业不少的“小而全”学校,而缺乏高质量、高信誉的长线骨干专业作为后盾。由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模缺乏政府调控,人才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就业危机。而由职教发展“贪多求全”引起的就业难客观上又造成了“招生难”的恶性循环。
此外,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省市分配给职校的职业中专招生计划和农转非指标常常下达过迟,致使学校在学生填报志愿之前来不及宣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校的生源。
职业学校如何面对“普高热”?
任何一种“热”的形成皆非朝夕之事,“普高热”的出现有其现实的必然性,有着较为复杂的社会背景,因而要使普高热突然降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是说职业学校对“普高热”只能隔岸观火,甚至任其发展、无限蔓延。我们应该认识到,“普高热”的一再升温,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教育(社会)现象。各级职业学校应该正确面对,不仅要敢于正视而且还要沉得住气。静下心来从强化自身建设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信誉,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职校来,从根本上给“普高热”降温。
1.沉得住气抓质量。面对“普高热”,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三十年河东”必有“三十年河西”,“过了这阵子,明天会更好”,这种思想显然是要不得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普高热、职校冷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年来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不尽如人意,让人日渐感到失望。如果职校安于现状,不思提高,则迟早要被普高挤垮。诚然,如果就此认为“职校没救了”,因而滋生悲观失望思想,这也是不足取的。因为职校教育质量普遍偏低虽为事实,但亦有客观上的原因:职教发展初期,各地职校办学条件都很差,教学质量普遍偏低;近几年,大家又终年累月地忙于应付各级的评估验收,一心想着搞基建、购设备,扩大规模、上台阶,而普遍忽视了抓管理、抓教学、抓质量,以致坏了名声,绝了后路。眼下,不少职校的办学条件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是职业学校得以集中实力和精力抓质量、抓管理的优势所在。各级职校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沉住气一心一意地针对自身不足,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抓质量,树信誉,拓路子。
2.静下心来搞研究。从根本上讲,职校教学质量偏低,声誉较差,这不仅与办学者质量意识淡薄有关,更因为很多职校过于相信主观直觉而忽视了调查研究。这种调查研究包括市场调查预测与教育科学研究两个方面。职校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参加工作,且多在地方消化就业,因此职校人才培养应与本地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紧紧相扣。因此,办学者要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超前意识,否则,培养的人才适销不对路,与市场需求脱轨,或是大家盲目争办热门专业,造成人才的人为积压,这都将会给就业造成困难。所以,各类职校应高度重视本地人才需求市场的调查研究,以便合理地确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和规模。在此基础上,广大职校教师要戒除浮躁心态,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教学科研,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以事实证明职校育人的优势所在,从而树立好信誉,调动家长和学生报考职校的热情。
3.狠心把好“出入关”。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职业学校一直是接纳差生、收罗流生,让其混个毕业证的地方,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职校自己不重视自己,没有把好“出入关”有关。在很多职校,学生的成绩不管多差可以借助人情或多缴费随便入学(生源素质过低,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而成绩无论多差,照样可以拿毕业证书(“宽出”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想有效提高职校的教育质量,职校自身首先要下得狠心,冲破人情网,少往钱上看,认真把好“招生”和“毕业”这两大关,“严进严出”,否则,提高教学质量无异于纸上谈兵。
4.内拓外联闯新路。职校难于发展,直至目前与普高走向对立,这与职校给自己的育人定位过狭有很大关系。一段时间以来,职校只重专业理论,不重文化基础,学生只求学个浅薄的一技之长,混口饭吃,不问文化基础多么薄弱,能否继续发展,导致学生因技能单一,就业面太窄;基础太弱,难于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职校应积极尝试与普高联姻,试办文化、专业双证班,提高育人层次,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此外,各类职校可以尝试与高等院校联办中专或大专班,提高育人层次,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必要的时候,职业学校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办学条件、实习场所、师资等方面的优势,主动与劳动部门联手,积极承担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毕业生学习期满由劳动部门统一考核,并择优推荐工作,既无后顾之忧,又为职校找到了出路,可谓一举两得。
5.争取(政府)支持保就业。显而易见,就业难是职校招生难的重要根源之一。学生读职校,旨在学得一技之长谋个职业,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不了,就没了吸引力,不如读普高,以后考上大学,利于就业。因此,要吸引生源,首先要解决就业问题。而职校本身不可能左右社会各界录用人才,所以,职校应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以保障毕业生优先就业。如请求政府制订本地人才就业保护政策,制定用人单位“高才低用以装门面”,“低才高用以扶亲友”,和“外才(劳务)广用以利管理”,统一要求任何用人单位必须“以岗定才,以才定人”,并适当控制外来人员就业,以保护本地职校毕业生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诚如是,用不了多久,职校保准还会“热”起来。
标签:求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