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2255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在心律失常上的监测与护理。方法:择取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例不同部位 患者,按照监测护理方法的不同分组:作常规监测护理的1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作全方位监测护理的1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快速型、缓慢型)发生率与清醒时间。结果:研究组在两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上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给予不同部位 患者全面护理,可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关键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不同部位;监测护理
心律失常是 患者发病后1~14日内最容易发生的临床症状,由于患者梗死部位可能是前壁、侧壁也可能是广泛前壁等其他部位,而梗死部位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心律失常情况,故临床在监测与护理时需要面对着不同的侧重点[1]。因此,本文试对不同部位 患者的心律失常进行监测与护理,以下即为具体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例不同部位 患者,排除患有脑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患者,按照监测护理方法的不同分组:作常规监测护理的1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作全方位监测护理的1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①研究组: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最小者41岁,最大者75岁,平均(58.33±11.67)岁;发病至入院最短5小时,最长47小时,平均(26.32±4.78)小时;梗死部位:前壁3例、下壁2例、侧壁3例、广泛前壁2例。②对照组: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最小者42岁,最大者76岁,平均(58.67±11.88)岁;发病至入院最短6小时,最长46小时,平均(26.45±4.82)小时;梗死部位:前壁4例、下壁1例、侧壁3例、广泛前壁2例。两组患者就梗死部位、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年龄分布、性别构成而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作常规监测护理,安排患者入院后进入监护病房,以心电监护仪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测。若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则第一时间将心电波形记录并打印下来,送交医生分析病理,制定措施予以护理与治疗。
研究组作全方位监测护理,具体为:①监测心电变化:医护人员使用多功能监护仪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监护仪内置报警功能,若患者ST段、P波、QRs波出现异常,则及时向医护人员报警;若无异常,则监护仪全程记录心电波形。②监测血压: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意识状况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不适感,则有可能是血压过低、心房发生快速颤动或心率过快。一旦发现,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③针对性护理:对于梗死部位在前壁的患者,应对其心室颤动与心律失常状况给予监测,并以电击方式除颤、复律;对于梗死部位在后壁的患者,应监测器起搏功能与心电图变化;对于梗死部位在下壁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输液处理,同时监测患者心脏的前后负荷,一旦发生左心衰要及时给予对症处理[2]。
1.3 观察指标
心律失常(快速型、缓慢型)发生率是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 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见表1,研究组在两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上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表1 护理效果的组间对比(n,%)
3 讨论
为内科急症,高发于老年群体,患者多伴有心律失常,若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则会加快心功能的衰竭速度,进一步加剧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使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一般情况下,前壁、后壁、广泛前壁梗死患者易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下壁梗死患者则易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不同梗死部位诱发了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而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带来的症状也各有不同,因此临床需要为不同部位梗死患者采取不同的监测护理措施。本文中研究组便是根据患者不同梗死部位,从血压、心电波形等多个角度给予了全方位的监测与护理,充分考虑到血压、血流变化给心功能带来的影响,所以在缓慢型和快速型两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上均远远低于对照组(7.5%<37.5%,12.5%<47.5%,P<0.05)。
结语:
为不同部位 患者给予全方位的监测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还能加快患者清醒速度,其应用价值鲜明。
【参考文献】
[1]杨树文.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与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7):175-176.
[2]田杰.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5):99-100.
论文作者:凌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部位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论文;